ProgressinNeuro-PsychopharmacologyBiologicalPsychiatry26()-
抑郁症的失眠:曲唑酮对主观和客观睡眠质量、觉醒质量的急
性期疗效与正常对照的研究
摘要
使用多导睡眠图(PSG)和心理学量表评估11名(男性6名,女性5名)未用药的,年龄为35-75岁(平均54.1±11.4岁)的与抑郁发作或复发性抑郁相关的非器质性失眠患者的主观和客观睡眠即及觉醒质量,与11名(男性6名,女性5名)年龄(36-75岁,平均53.0±13.5岁)和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进行比较。PSG显示抑郁症患者睡眠总时间(TST)、总睡眠周期(TSP)、2期睡眠(S2)减少,TSP中觉醒次数、S1睡眠增加,S1、S2、S3潜伏期延长,并有早醒。抑郁症患者主观睡眠质量、自评睡眠和觉醒治疗量表(SSA)的总分、早晨和夜晚的状态、动力、情绪、良好的动机行为均受损,夜晚和早晨压、氧和指数和周期性腿动指数(PLM)升高。在随后的安慰剂对照交叉研究中,评价mg曲唑酮(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由于阻滞5-HT和a受体,具有镇静作用)对患者的急性期作用。与安慰剂相比,曲唑酮能提高睡眠效率(主要的评价指标)、TST、TSP和SWS(S3+S4),减少TSP中的觉醒次数,改善早醒,缩短S2。除持续时间延长外,眼快动(REM)睡眠没有变化。曲唑酮还能改善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效率、数字记忆和躯体不适。所有呼吸参数均在正常范围。临界闪烁频率和早晨心脏舒张压降低。本研究显示抑郁症能引起主观和客观睡眠和觉醒质量的显著改变,但能为mg曲唑酮改善,这是抑郁症治疗的重点之一。
关键词:非器质性失眠;抑郁症;对照;多导睡眠图;主观睡眠质量;觉醒质量;曲唑酮
1概述
睡眠障碍通常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特征之一。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抑郁症患者出现失眠是非抑郁症患者的2-3倍(Liljenbergetal.,;Livingstonetal.,;Quera-Salvaetal.,)。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初级卫生保健机构中进行了关于心理问题的合作研究,共名来自不同文化背景者接受调查。大约一半睡眠障碍患者有明确的精神障碍诊断(国际疾病分类诊断标准第十版,ICD-10),31.1%符合目前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Ustun等,)。这与Schramn等()的研究结果一致,Schramn等还发现在初级医疗机构中,情感障碍是最常见的共病慢性失眠的精神障碍。我们发现在睡眠门诊有31%的患者共病情感障碍(Saletu等,a)。Balan等()对名至睡眠实验室且有睡眠障碍主诉者(大多数为失眠)进行了精神评估,45%有DSM-III-R轴I诊断,8%为重症抑郁,5%为心境恶劣,9%为伴有抑郁情绪的适应障碍。使用新的关于睡眠障碍的半定式会谈问卷来调查名首发或复发的重症抑郁患者睡眠主诉和失眠的发生率。持续6-7天/周的睡眠主诉有:33.7%的患者入睡困难,27%睡眠持续障碍,37.5%睡眠不能恢复精力,30.3%早醒,11.1%睡眠过多。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和失眠有显著的关联(Bobes等,)。
失眠可能并不仅仅是抑郁症的症状,它可以出现在疾病之前,甚至可以是疾病的前驱症状(Dryman和Eaton,;Breslau等,;Roberts等)。Perlis等()评估了复发抑郁症患者的睡眠障碍。他们发现,在急性复发之前睡眠情况已经逐渐恶化,即睡眠障碍不仅预示还会改变临床状态。
抑郁症患者的睡眠特征已被广泛研究。抑郁症患者的通常睡眠效率下降,睡眠潜伏期延长,觉醒次数增多,并有REM睡眠的异常。REM睡眠的改变,如REM潜伏期缩短,第一次REM周期延长,REM频率和数量增加是研究的重点,并被认为是抑郁症的特征性变,尤其是REM潜伏期的缩短。但是关于睡眠和精神障碍的meta分析并发现,并不能得出上述REM睡眠异常是抑郁症的特征性表现的结论。
随着抑郁发作次数的增加,PEM睡眠参数的异常也会增加,抑郁症复发时REM潜伏期的缩短,REM睡眠比列的增加,REM周期数量的增加以及REM的活跃更为显著。此外,门诊抑郁症患者的REM潜伏期缩短与住院抑郁症患者不同,他们REM所占比例更低,REM活动变化在睡眠的早期较少。
虽然抗抑郁药对抑郁症的疗效相似,但多数不能治疗早已存在的、恶化的或由抑郁症状引起的失眠。研究发现曲唑酮对与抑郁相关和由抗抑郁药所致的失眠有效。曲唑酮的氢化物是三唑吡啶类的衍生物,具有抗抑郁作用,可能还有抗焦虑作用。它阻滞a肾上腺素受体、突触前a受体和5-HT受体。它的活性代谢产物间氯芬哌嗪能能直接阻滞5-HT体。它的镇静作用与5-HT和a受体阻滞有关。一些研究者发现,曲唑酮晚上一次给药和白天分次给药的催眠作用是相同的,而另一些学者发现,就睡眠潜伏期、觉醒次数、睡眠质量、梦和醒后的感觉情况而言,晚间给药的效果优于白天分次给药。
在神经心理学方面,我们早在年就报道了使用EEG研究发现的曲唑酮的镇静作用。我们的研究得到了Yamadera等(,)的证实,他们对正常人的PSG研究显示,曲唑酮能增加SWS,减少S1和S2。
曲唑酮对不同患者PSG的影响并不一样。Mouret等()发现,它能增加TST、S2、S3+S4和REM潜伏期。而VanBemmel等()确认为曲唑酮仅能减少REM眠,延长REM的潜伏期,这样的改变在没有抑郁症的老年失眠患者和正常健康志愿者也可见到。
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有以下三方面:1)评估11名抑郁症相关失眠患者的主观和客观睡眠质量及觉醒质量;2)了解是否如其他研究所发现的失眠与抑郁症相关,因此在研究前必须有一晚进行筛查;3)评价mg曲唑酮与安慰剂相比,对抑郁症患者主观和客观睡眠质量及觉醒质量的改善作用。
2方法
2.1研究对象,入组和排除标准11名(五女六男)未用药的患者,年龄37-75岁(平均54.1±11.4岁),诊断均为与抑郁发作(F32)或复发性抑郁障碍(F33)相关的非器质性失眠(F51.0)。受试对象签署知情同意书。11名(五女六男)一般资料匹配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Z00.6),年龄36-75岁(平均53.0±13.5岁)。
2.1.1入组标准
性别不限,年龄为18-75岁,满足ICD-10与抑郁发作或复发性抑郁障碍相关的非器质性失眠的诊断标准。这些患者有入睡困难、睡眠持续困难或睡眠质量差的临床表现。在最近一个月里睡眠障碍每周至少出现3次。患者对失眠有先占观念,过分长春白癜风专科医院治疗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