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2

时间:2016-10-4 14:41:47 来源:器质性精神障碍

认知障碍有感知障碍,思维障碍,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智能障碍,自知力障碍。思维障碍分为思维形式障碍和思维内容障碍,思维内容障碍有3种。

(二)思维内容障碍

1.妄想一种思维内容障碍,一种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具有自我卷入性,以自己为参照系的病理性思维。

一种建立在毫无根据的设想的基础上并违背逻辑的思维。对荒唐结论坚信不移,不能通过讲道理,进行教育以及亲身经历来纠正。

?关系妄想

–患者把实际与他无关的事情,认为与他本人有关系。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关系妄想

?例:女,21岁,精神分裂症。近半年来病人不愿与人接触,以致不愿去上班,追问病人说:“报纸广播里都在议论我,报上登载小孩的事是指我小时候的事。街上行人的举动都是针对我的,有人点头表示我做对了,摇头是告诉我错了。同事也指桑骂槐,含沙射影地讽刺说我不好好干活偷懒。”(特殊意义妄想及关系妄想)

被害妄想

–患者坚信周围某人或某些团伙对他进行跟踪监视、打击、陷害,甚至在其食物和饮水中放毒等。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偏执性精神病。

–被害妄想

–例:女,42岁,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病人于一年前与丈夫感情突然变坏,常失眠感到全身不适,认为是丈夫在食物中放了毒药暗害她。故吃饭时总是先让丈夫吃后她再吃。某次吃饭时要和丈夫换碗,并说“试验试验你。”之后看着孩子哭起来,说“妈舍不得你呀!”认为鸡蛋中有辣味,饭里放了药。

–例:被害妄想

–女性,61岁,精神分裂症。医医院来了,回答:“这是有人长久的预谋,他们在我身上注入了一种分子人,拿我做实验,这还是十年前的事。这种分子人看不到,但一直存在于我身上,让我不舒服。医院商量好了,继续在我身上做实验。”患者说这些话时表情平谈,语气缓慢。

–被害妄想与关系妄想

–患者男性17岁,精神分裂症。1月前患者突然从深圳工作单位回到家中,显得紧张害怕,不敢出门,紧闭门窗。几天后对父母也存戒心,父母做的饭菜不吃,待父母不在家或晚上父母睡眠后自己做饭吃。偶尔走到街上,别人吐一口痰也认为是对着他吐的,别人看他一眼认为是故意盯着他,陌生人说的话也是在议论他。入院治疗后,接触改善,称:“近1月来到处有人跟踪,从深圳一直跟到这里,医院,我讲的话被人窃听,行为被人录像,感到周围有一个庞大的组织在监视我,有同事、陌生人、父母也参与了。这些人想害死我,在饭中放毒药。”至于这些人为何害他,患者说不出所以然来。

特殊意义妄想

–患者认为周围人的言行,日常的举动,不仅与他有关,而且有一种特殊的含义。

–特殊意义妄想

–例:女,34岁,认为自己被国家安全部门考察多年,电视里和报纸上经常发布对她的考察结果,比如外交部发言人换成女性,是在暗示她可能成为国家安全部第一任女部长。有次看电视时突然说:“考察快结束了,因为中央公布了女性干部的比例。”

–特殊意义妄想:

–患者男性30岁,精神分裂症。一天患者的妻子用面膜做皮肤护理,患者说这是指他不要脸,因此与妻子吵架。

–另一位患者坚信当天下雨是说明他的父亲已经死去了。

–特殊意义妄想:

–患者A听到别人唱“红梅赞”时,认为那是别人在是用死亡威胁他;有人唱“在一个美丽的地方”,被他认为是在引诱他放弃斗争;别人给了他一本叫“恐怖谷”的书,被他认为是在暗示有人要残酷地杀害他。

物理影响妄想

–患者认为自己的思维、情感、意志行为活动受到外界某种力量的支配、控制和操纵,患者不能自主,称影响妄想。

–如患者认为这种操纵其精神活动的外力是由某种先进仪器所发出的激光、X线、红外线、紫外线等,就称物理影响妄想。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物理影响妄想:“我的大脑被mp3控我”

–影响妄想:

–患者男性33岁,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患者在病房内常一个人独自坐于床上,双手握拳,全身用力。医生为他看病的过程中也突然站立不动,双眼注视前方,双手平举用力,深呼吸。问为何要这样做,回答说:“不是我要这样做的,一个黑帮组织在操纵我,他们发射一种射线刺激我,射线一射到身上我就不由自主地这样做起来了”,“他们是用一种发功的方法来让我练功,使我的功力增加,然后与他们一道去害人”。

夸大妄想

–患者夸大自己的财富、地位、能力、权利等。

–多见于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精神分裂症和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夸大妄想:“其实我是XX的独生子,不要告诉别人啊”

–夸大妄想:认为自己是科学家等伟大人物等。

–例:一位男性农民,32岁,躁狂症。患者自称“统管天下,能量第一”,“当个省长没问题,总理我也能当”,一次把元烧掉,称:“这点钱算什么,我的钱一辈子都用不完。”

自罪妄想

–又称罪恶妄想。患者毫无根据地认为自己犯了严重错误和罪行,甚至自己是罪大恶极,死有余辜,应受惩罚,以至拒食或要求劳动改造以赎其罪。

–多见于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发作,也可见于精神分裂症等其他精神疾病。

–自罪妄想

–例:男,40岁,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病人自杀未遂入院,曾在自杀前给家人及组织写遗书,说自己有罪对不起领导,曾贪污过元稿费(实为病人应得的稿酬)。在工作中没有成绩,写私人信用公家的信封信纸是占公家的便宜,要求法律处分,入院后每天劳动扫动,要求到法院自首,不吃肉、蛋,认为是浪费,否则更罪大恶极。

疑病妄想

–患者毫无根据地坚信自己患了某种严重躯体疾病或不治之症,因而到处求医,即使通过一系列详细检查和多次反复的医学验证都不能纠正其歪曲的信念。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更年期和老年期精神障碍。

–疑病妄想

–例:女,34岁,精神分裂症。近3~4年来病人自感食欲不振,大便稀,医院检查未发现异常。病人仍感不适,认为自己得了肠癌,到处求医院,做了各种消化系统的检查,未能查出有什么疾病。病人认为癌细胞已扩散,肠已腐烂,主动要求做手术,术后仍未见异常,医生多方解释无效。病人为之焦虑、哭闹,不思饮食,卧床不起,认为已无法挽救。

嫉妒妄想

–患者坚信配偶对其不忠,另有外遇。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更年期精神障碍等。

–嫉妒妄想

–例:男,40岁,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病人在25岁自由恋爱结婚,夫妻感情一直好,其妻作风正派。近半年来坚信妻子与单位某男青年相爱,故每日接送妻子上下班,并在上班时打数次电话问妻是否在上班,有时守候在妻子单位门口,甚至有时坐在妻子办公桌旁。当妻子与男性同事谈话时,病人即与妻吵架。晚上回家首先翻妻子的包。发现“疑点”即打骂妻子,并怀疑邻居的老头与妻有“暧昧”关系,曾反复追问妻子,要其交待。

–嫉妒妄想:坚信自己的爱人有外遇,搞不正当关系。例:男性患者,38岁,精神分裂症妄想型。患者近7-8年来常叹气,有时称儿子不是自己的,有时兴奋吵闹,自言自语,时好时坏,虽能正常工作,但性格变得孤僻。来就诊时,患者从怀中掏出一叠很厚的纸,有的是日记,称自己可悲,成了“王八”,有的写“儿子无罪”,“我虽是他名义上的父亲,就要承担父亲的责任”。询问后才知患者认为妻子与妹夫自7、8年前开始通奸,这个儿子是妹夫与妻子生的,妹夫送补品给他是为了赎罪,妻子关心自己是因为内疚,妹妹也帮着骗自己。并认为妻子还与其他多个男性有不正当关系。

钟情妄想

?患者坚信某异性对自己产生了爱情,即便遭到对方严词拒绝,反而认为对方是在考验自己对爱情的忠诚。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钟情妄想

?例:女,22岁,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病人为大学生,每周末回家与邻居男孩见面,两人从未交谈更无来往。而病人总认为对方喜欢她,并多次写信表示自己爱慕之心,对方根本无此意,将其信退回,病人认为对方确实喜欢她。只是因害羞将信退回,同时总感到别人谈话在称赞他们,这是一对美好的婚姻,病人父母为此事再三解释,病人非但不信,并认为父母是表面相劝,实质上同意和此男孩好。特请对方与病人当面谈,并表示决无相爱之意,病人依然坚信,这正是表示爱情的一种特殊方式。

内心被揭露感

?患者认为其内心的想法或者患者本人及其与家人之间的隐私,未经患者语言文字的表达,别人就知道了。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按妄想的起源分为原发性妄想和继发性妄想

原发性妄想:突然发生,内容不可理解,与既往经历和当前处境无关,也不是起源于其他精神异常的一种病态信念。找不到任何心理学上的解释。

原发性妄想:突发性妄想:妄想的产生非常突然,找不到任何心理学上的解释

妄想知觉:患者突然对正常知觉体验赋以妄想性意义

妄想心境:患者对他所熟悉的环境突然感到气氛不对,周围环境已经发生了某种对他不利的变化,使得患者有某种不详的预感

继发性妄想:是指以错觉、幻觉、逻辑推理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等精神异常为基础所产生的妄想,或者在某些妄想的基础上产生另一种妄想。在诊断精神分裂症时,其临床价值不如原发性妄想。可以见于多种精神疾病。

?妄想的特点包括(BC)。

(A)以迅速变化的联想作为依据的思

(B)以毫无根据的设想为前提进行推理

(C)对荒唐的结论坚信不移

(D)对未知的前途充满信心。

?如果个体出现妄想的症状,可将其称为(A)。

(A)精神病性问题(B)智力缺陷

(C)神经症性问题(D)人格缺陷

?有嫉妒妄想的人可表现为(A)。

A.坚信配偶不忠

B.见到他人强于自己而生气

C.痴迷某种观念

D.想象他人强于自己而生气

?2.强迫观念:又称强迫性思维(自己内部产生的)

?指某一种观念或概念,反复地出现在患者的脑海中。

?患者自己知道这种想法是不必要的,甚至是荒谬的,并力图加以摆脱。但事实上常常是违背患者的意愿,想摆脱,又摆脱不了,患者为此而苦恼。可以表现为

–强迫性回忆—(反复回忆某些事情经过)

–强迫性穷思竭虑—(反复思索某些毫无意义的问题)

–强迫性计数—(反复对高层建筑物的层数进行计数)

–强迫性怀疑—(总是怀疑自己的行动是否正确)

–强迫性对立观念—(脑中总是出现一些对立的观念)

?常伴有强迫动作。

?多见于强迫症

强迫观念与强迫行为

患者女性,16岁,强迫性神经症。1年前与患者同座的一位同学患肾炎,患者担心会传染给自己,白天在学校穿的衣服回家后就换下来洗掉,并反复洗手,开始时只在饭前便后洗手,慢慢出现洗手次数增加,父母如不阻止可以连续洗上十余分钟至半小时,从手部直洗到肩以下的上臂。洗澡也特别慢,可以化上个把小时,洗个澡。做作业生怕做错了题,怕写错了字,做完了要反复检查多次,有时睡到床上仍不放心入睡,打开电灯还要再看一遍方能安心入睡,有时还要父母帮她检查,闹得父母也不能按时休息。一次到学校后忘记带一本书,当时很着急,以后每次上学前要把所用的文具书本摆于桌上清点一遍,再放入书包后又清点一遍,接着又在脑子里默想一遍,如果没有做好这三步就去上学内心就不安,要返回家中重做一下这“三步曲”心里才能踏实。近来上课时老想与老师说的相反的词,如老师讲“现在开始上课”,她脑子中就想到了“下课”,老师说“现代”,她就联想到“古代”,常常因此而不能集中注意力上课,学习成绩也下降。自己知道这些想法与行为都是不必要的,想不这么做可就是办不到,内心非常痛苦不安。

?例:女,16岁,高二学生。近几个月来总是怀疑自己的柜门没锁上、家里灯没关,反复检查完了之后,出门还不放心,开门回来再检查。出门之后反复回忆刚才自己检查的顺序和检查的细节,一定要想到分毫不差,否则就要从头再想一遍。看到男,就想说“女”,看到美丽干净的校园就想到污浊不堪的厕所,一直不能停止,自己无法控制。所以每次出现这种想法的时候,就摇几下头,想法就消失了,不过一会儿又会出现,于是再多摇几下头、摆几下手。别人觉得很怪异,自己也觉得没必要、烦,但是没办法不这样做。

?问题:这是强迫观念还是妄想?

?她出现了哪几种强迫观念?

?99.强迫观念的主要表现是(AC)。

?A.某种观念或概念反复出现在脑海中

?B.不受意愿支配的思潮涌现在脑海中

?C.知道没有必要并努力摆脱但无法摆脱

?D.内容与周围环境无任何联系杂乱多变

?强迫动作的特点包括(BD)。

?(A)智能低下(B)明知不必(C)意识丧失(D)无法摆脱

3.超价观念

超价观念是一种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

其发生虽常有一定的事实基础,但与实际情况有出入。这种观念是片面的。

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患者坚持这种观念不能自拔,并且明显地影响到患者的行为。

多见于人格障碍和心因性精神障碍患者。

?例:超价观念

患者女性,40岁,反应性精神障碍。患者7岁的独生子上学时遭遇车祸而意外死亡,患者得知这一不幸的消息时突然呆若木鸡,继而悲伤痛哭不止。在家人料理好儿子的后事以后,患者否认自己的独生子已夭折,相信儿子是上学去了(超价观念)。所以,每天早晨仍准备好早餐、洗脸水,称让儿子上学去,傍晚又准备好晚餐、洗脸水,所谓儿子要放学了。夜里,将儿子的床上被子铺好,枕头放平,所谓要儿子好好睡觉。这样做持续了将近1个月之久。

48.关于“超价观念”,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

A.患者知道这种想法是不必要的,甚至是荒谬的,并力图加以摆脱

B.它的发生虽然常常有一定的事实基础,但是这种观念是片面的

C.是一种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

D.多见于人格障碍和心因性精神障碍患者

三、注意障碍,记忆障碍与智能障碍

注意: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活动。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共同属性,意识障碍总是伴随着注意障碍,注意对判断有无意识障碍具有重要的意义。注意对判断是否有记忆障碍具有重要的意义

注意减弱

–患者主动和被动注意的兴奋性减弱,以至注意容易疲劳,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从而记忆力也受到不好的影响。

–多见于神经衰弱症状群、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及意识障碍。

女,17岁,诊断为精神分裂症。老师最初发现她上课发呆,眼睛虽然盯着黑板,叫她回答问题时要喊好几遍她才如梦方醒地站起来,不知老师问的什么问题。家长也发现她长时间看书可达几小时不抬头,实际上没有翻动一页,也说不出到底看了什么内容。学习成绩急剧下降,但她一点儿不着急。精神检查时明显注意力不集中,需反复提醒才回答某个问题。

注意狭窄

–患者的注意范围显著缩小,主动注意减弱,当注意集中于某一事物时,不能再注意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

多见于意识障碍;激情状态、专注状态和智能障碍患者

记忆障碍

记忆增强

?是一种病理的记忆增强,表现为病前不能够并且不重要的事情都回忆起来。

?多见于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偏执障碍。

记忆减退

?表现为远记忆力和近记忆力的减退。脑器质性损害者在早期容易出现近记忆减退。远记忆力减退主要见于脑功能性障碍。

?多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遗忘(对局限于某一事件或某一的经历不能回忆)

–顺行性遗忘:遗忘疾病发生以后到意识恢复清晰前这段时间内所发生的事情。

–逆行性遗忘:遗忘疾病发生以前的事情。

–心因性遗忘:心理因素引起的遗忘。

–错构

–记忆的错误,对过去曾经历过的事情,在发生的时间、地点、情节上出现错误的回忆,并坚信不移。

–多见于脑器质性疾病。

–女,48岁,某晚丈夫在睡梦中突发心肌梗塞而死亡,患者晨起上班,直到下班回家才发现丈夫已亡。在丧事料理过程中受到夫家责难甚至怀疑谋杀。丈夫火化后,患者开始否认丈夫死亡的事实,对丧事料理过程一概不能回忆,称丈夫已经出国,前段时间自己一直在为他收拾出国的衣物等。3个月后在某次催眠治疗结束后,逐渐恢复全部记忆。

–虚构虚构的内容常常变化,多见于脑器质性疾病很容易受暗示的影响

–患者在回忆中将过去事实上从未发生过的事情,说成是确有其事。

–患者以这样一段虚构的事实来弥补他所遗忘的那一片段的经历。

智能障碍

智力不包括感知力

精神发育迟滞

–指先天或圉产期或在生长发育成熟以前,由于多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使大脑发育不良或发育受阻,以致智能发育停留在某一阶段,不能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其智能明显低于正常的同龄人。(智能低下,社会适应困难)

–年龄小于18岁。

痴呆

–是一种综合征,是意识清楚情况下后天获得的记忆、智能的明显受损。常伴有精神和行为的异常。本能的意向活动亢进。年龄大于18岁。

–临床上,大多属于脑器质性的,后天获得的。由心理应激(精神创伤),是假性痴呆,大脑无器质性损害,预后一般较好。

–精神发育迟滞和痴呆的区别?

–1、年龄(18岁);2、精神发育迟滞的人,智力从未达到过正常成人的水平,而痴呆患者则是曾经有过正常的智力水平后又衰退的结果。

?痴呆是一种(AB)。

A.智能障碍B.后天获得的损害

C.意识障碍D.先天获得的损害

?精神发育迟滞形成的原因是(D)。

(A)内心冲突变形(B)获得性知识的丧失

(C)内心冲突强烈(D)早期大脑发育不良

四、自知力障碍

v自知力是指患者对其自身精神病态(心理与行为变化)的认识和批判能力。(基础知识)

v自知力是指求助者能否认识到自己的心理行为异常,以及对这些异常做怎样的解释。(三级技能)神经症患者通常能认识到自己的不适,主动叙述自己的病情,要求治疗,医学上称之为自知力完整(有自知力、无自知力障碍)。

v精神病患者在疾病初期也可以保留部分自知力,随着病情进展,往往丧失了对精神病态的认识和批判能力,否认自己有精神疾病,甚至拒绝治疗,对此,医学上称之为自知力丧失或无自知力(自知力障碍)。凡经过治疗,随着病情好转、显著好转或痊愈,患者的自知力也逐渐恢复(部分恢复、完全恢复)。

v自知力是精神科用来判断患者是否有精神障碍,精神障碍的严重程度,以及疗效的重要指征之一。指患者对其自身精神病态的认识和批判能力。

自知力完整:神经症患者通常能认识到自己的不适,主动叙述自己的病情,要求治疗。

自知力完全丧失或无自知力:精神病患者随着病情进展,往往丧失了对精神病态的认识和批判能力,否认自己有精神疾病,甚至拒绝治疗。

自知力的临床意义主要有:判断患者有无精神障碍,判断精神障碍的严重程度,判断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

.“自知力完整”是指患者具有(ABD)的特点。

A.通常能认识到自己的不适B.能主动叙述自己的病情

C.可观察的行为变化D.主动要求治疗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最好
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看的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cqm.com/hbwh/1010.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