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小崔不抑郁”可以订阅哦!最近一外科医生转发了他朋友圈的一则段子,来向我求证真伪。今天给一个精神病人做手术。这个病人病情比较严重,有妄想,认为自己胃里有一匹马,所以经常拿刀剖腹。我给病人麻醉后,在肚子上给他割了一刀,但是没切胃,然后从农民大叔那里借来一匹马(如图)。预期的治疗效果是病人醒来,看到马被拿出来,自己的妄想就自然消失了。当病人慢慢醒来,我们都假装忙的很辛苦。他看了一眼吊起的马,微微地说了一句:“我胃里的马是白色的!”我大喊一声,麻醉师上药,手术还没完呢!这样的“笑话”在精神病院也有流传。一老妇患上妄想症,坚信自己怀孕了。精神科医生为了证明她没有怀孕,给她做了妇科超声,结果是:子宫萎缩,未探及。医院,认为医生把自己的子宫和孩子一起盗走了。言归正传什么是妄想?我们都很好奇,为什么面对这些事实,他们还对自己的信念坚信不疑呢?因为他们的信念是妄想。妄想是一种缺乏适当依据的病理性信念,不受理性论证和反面证据的影响,不是个人的教育和文化背景所认同的传统信念。比如那位相信自己胃里有一匹马的病人,这个信念就是妄想,不用解释大家一目了然。但是也有部分妄想需要仔细寻找相关证据,否则很难鉴别。比如一位男性坚信妻子和其他男人有染,这个信念就不能轻易地说是妄想。妄想的基本特征是坚信不疑,不因存在相反的证据而改变。无论你从他的胃里拿出多少只不同颜色的马,均无法动摇他的信念。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当你试图以“取出一匹马”来证明病理性信念的不合理时,你已经承认“他的胃里是有一匹马”。当问题称为解决问题之道时,问题会更加严重,想想很多人都在干类似的事情。妄想缺乏适当的依据,不是来源于通常的观察或逻辑推理过程。有些妄想是突然产生的,以前没有任何相关的想法,称为原发性妄想。还有一些妄想是为了解释其他异常体验,比如一位有听幻觉的患者,认为有人在家里装了窃听器。还有部分患者用“别人的眼神和态度干扰了我”,来解释内在的紧张不安。妄想不为同一文化背景的人所共享。一个宗教信仰者可能会坚信有上帝存在,并经常监督自己的言行。这些信念也不受相反证据的影响,但不属于妄想,在该文化背景下是可以理解的。妄想是错误的信念吗?妄想属于思维内容障碍,但是鉴别的重点是推理过程,而不是内容。妄想的内容可能是真实的,或者随后成为事实。丈夫坚信妻子有外遇,判定是否是嫉妒妄想,关键看他的推理过程,而不是妻子是否真的有外遇。大家此时可能想到了宝宝,他的离婚申明写的有理有据,推理过程合理,所以不是妄想,不管他老婆有没有和经纪人有染哦。另一种是看似不可能的小概率事件,并非一定是妄想。比如,一个人认为邻居或配偶加害自己,要经过可靠的观察和逻辑推理方可加以判断。做精神科医生有时候好比名侦探柯南啊。我们的情绪和行为往往受到信念影响。但是妄想患者有时尽管完全相信妄想信念的真实性,但是不一定会影响其行为。例如,某人坚信自己是某富商的亲生子,但是不妨碍他安之若素地在家里吃低保,打游戏(不过这和某富商儿子的生活方式还挺像的啊)。这个信念与感受和行为的不一致性被称为妄想的双重定向。妄想的心理机制弗洛伊德认为妄想是一种心理冲突的防御机制:病人形成妄想的主要目的是使其情感态度的变化合理化。弗洛伊德将被害妄想简化成一个简单的公式:我不爱他-我恨他,因为他要害我。心理学领域的研究中,发现妄想患者具有注意偏向、归因偏差、推理偏差和心理理论缺陷等心理特征。●注意偏向:妄想患者优先注意到与恐惧体验相关的线索和信息。●归因偏差:妄想患者通常将负性事件归因于外界因素,正性事件归因于内部因素,常常指责别人。而抑郁症患者则恰恰相反,常常责备自己。●推理偏差:妄想患者的推理过程具有骤下结论的特征,将可能性等同于因果关系的必然性。●心理理论缺陷:妄想患者缺乏对他人或自己想法、行为和情绪进行恰当判断的能力,这种能力的缺陷可能会使患者错误地猜测他人的企图,并可能导致毫无根据的被害信念产生。妄想是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症状之一,此外还见于偏执型精神障碍(妄想障碍,只有妄想存在,无其他病理性症状)、器质性精神障碍、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心境障碍(躁狂或抑郁症)等。如果我们发现周围的人可能存在妄想,千万别与他辩论,他胃里有万马奔腾,你数不清也道不明。可以委婉建议来精神科就诊。“你相信的未必是你拥有的”作者简介陈发展”小崔不抑郁“特约撰稿人医学博士,医院临床心理科主治医师。小崔不抑郁xcbyy_长按识别左侧北京看白癜风那个医院最好中医治疗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