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介绍临床上常见的由于腭裂所致的器质性构音障碍。
1、定义
腭裂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先天畸形,发生率在1%~2%,
2、病因
由于胎儿第6至12周,硬腭、软腭未能正常发育融合,以至出生时遗有长裂缝。
3、分类
根据硬腭和软腭部的骨质、黏膜、肌层的裂开程度和部位,临床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软腭裂:仅软腭裂开,有时只限于腭垂。不分左右,一般不伴唇裂,临床上以女性比较多见。
(2)不完全性腭裂:称部分腭裂。软腭完全裂开伴有部分硬腭裂;有时伴发单侧不完全唇裂,但牙槽突常完整。本型也无左右之分。
(3)单侧完全性腭裂:隙自腭垂至切牙孔完全裂开,并斜向外侧直抵牙槽突,与牙槽缝相连;健侧裂隙缘与鼻中隔相连;牙槽突裂有时裂隙消失仅存裂缝,有时裂缝很宽;常伴有同侧唇裂。
(4)双侧完全性腭裂:双侧唇裂同时发生,裂隙在前颌骨部分,各向两侧斜裂,直达牙槽突;鼻中隔、前颌突及前唇部分孤立于中央。
另外国内也有将腭裂分为Ⅰ度、Ⅱ度、Ⅲ度。Ⅰ度裂:只是悬雍垂裂;Ⅱ度裂:部分腭裂,但未裂开至切牙孔;Ⅲ度裂:全腭裂开,由悬雍垂至切牙区,包括牙槽突裂,常与唇裂伴发。
4、腭裂的临床表现
(1)解剖形态的异常;
(2)进食功能障碍:造成婴儿无力吸允母乳,造成喂食时间增长、摄入量减少、呛咳和鼻腔反流、严重的可能出现营养不良以及体重过低等表现;
(3)中耳疾病:腭裂引起的腭部肌肉功能异常造成耳咽管功能障碍;
(4)腭咽闭合功能不全;
(5)构音障碍;
(6)语言发育迟缓;
5、腭裂的语音表现
(1)共鸣异常:表现为开放性鼻音即鼻音过重,闭塞性鼻音即鼻音减少,以及鼻漏气。
(2)构音异常。表现为腭化构音、侧化构音、鼻咽构音声门爆破音、咽喉摩擦音、咽喉爆破音等构音及发音异常。
5、腭裂的构音训练
(1)语言训练开始的时间
腭裂语言训练应该开始于术后2~3个月。一些语音在腭咽闭合手术后可自行得到纠正,但多数构音动作仍存在障碍,因此仍需要进行构音训练。
(2)具体训练方法
①发声异常的训练。对存在发声异常的患者,首先需改善其声带发声异常。此类患者声带结节或声带过度紧张。训练开始时使其放松喉部压力,以无声的“au”向低沉浑厚的“a”音过度。若患者感觉气流不足,大部分气体从鼻腔逸出,可采取堵住鼻孔的方法,逐步向“a”“u”过度。对于存在“喊音”发声类型的儿童,可采用“唱音”方式将音高逐渐下降,诱导儿童跟着模仿。可选择难度低、患儿感兴趣的歌曲、儿歌,伴患儿同“唱”。逐步放低音高,减弱音强,使之成为习惯。
②腭咽闭合功能不全的训练。
a、改善腭部肌肉的知觉及运动功能:采用中指指腹按摩硬腭、软腭。手术3个月后用软毛笔轻触刷软腭部位。
b、吞咽动作:依靠舌根反射压迫使软腭活动。
c、发长音“a”,“1”,逐步增强音高及音长,必要时将鼻孔堵住,增强口腔共鸣能力,改变气体向鼻腔漏出的习惯。
③构音训练。
a、裂构音训练应从语音开始,渐渐向口语交流过度。采用韵母、声母、音节、双声词同步进行的方式,声母正常化立即进入音节训练,使患者正确掌握声母向韵母的过度,采用尽可能多的双音节词巩固训练效果。
b、构音训练注意事项:
l构音错误的自我认识:构音训练过程中不仅需要让患者模仿训练者的动作,更要使他们了解正确与错误发音在部位、气流,协调运动方面的差别,分辨与正确语音之间的听觉效果。
l错误构音的自我矫正:逐步增强对发音部位、发音方法的自我修正,尽可能从听觉反馈中辨别自己发音的错误,并尝试自我纠正。
c、声门破裂音的训练:训练时以放松喉部压力为主,从元音到无意义的音向双唇过渡。如练习声母“b、p”、韵母“u”、长音节“bu、pu”。
d、腭化构音的训练。腭化构音是由于舌前部或中部向硬腭拱起产生,多影响舌尖音。训练时让患者方平舌体,如使患者将舌体平展于齿、唇外。如练习“d、t”时将舌尖出齿列,上下齿轻咬舌尖,先练习组合开口较小的“i”发音“di”、“ti”;巩固后在逐渐训练“da、ta、du、tu、duo、tuo”等。
北京的权威白癜风专家白癜风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