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3

时间:2016-11-8 10:54:34 来源:器质性精神障碍

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有认知障碍,情绪障碍,意志障碍。

第二单元情绪障碍

一,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绪障碍

1、情绪高涨

u患者经常面带笑容,自诉心里高兴,就像过节一样。因而精力充沛,内心充满幸福感,睡眠减少,爱管闲事。

u自我评价过高。有的患者认为自己能力强,赚钱容易,花钱大方,乱买东西乱花钱。有时患者自负自信,流于夸大,可有夸大妄想。

u有的情绪高涨患者易激惹,情绪容易波动,说到伤心事,患者也会哭泣流泪,但是很容易随着别人谈论高兴的事情而恢复原先的好心情。

u情绪高涨时患者的动作行为有感染力,经常能引起周围人的共鸣。

u如果思维奔逸,情绪高涨,动作增多同时存在,则构成躁狂状态。

u多见于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

u病例:女性,19岁,双相情感性精神病躁狂相。

患者进入病房后丝毫不当成是住院,说是来疗养的,与病友谈笑风生,显得异常快乐,医生叫她过来看病时,蹦蹦跳跳地跑过来,非常热情地打招呼。问她心情如何,回答说:“很好啊,没有烦恼,没有忧愁,我要把欢乐带给每一个人,把快乐也分给你们,让世界充满爱。”医生问住院是否习惯,回答:“没有外面好玩,但我要使自己习惯,我发现与这些病友相处很开心,他们心理上都有毛病,我与她们谈心,给她们做心理治疗。“医生问她有什么爱好,她说爱唱歌、跳舞、游泳……”随即高声唱起“信天游”,边唱边跳,面部表情丰富,并邀请医生一起跳。说话幽默,不时引起周围病友哈哈大笑。

2、情绪低落

u患者经常面带愁容表情痛苦悲伤。

u自诉精力不足,失眠(或睡眠过多)。患者变得喜欢安静独处,原因是患者由于思维迟缓对社会交往变得顾虑重重。

u患者的愉快感缺失,原有的业余爱好和个人兴趣不复存在。

u患者自我感觉比实际情况要差,自我评价过低。自信心不足,流于自谦,可有自罪妄想。有时表现长吁短叹。

u患者可有自杀企图和行为。自责自罪

u如果思维迟缓、愉快性消失、动作减少同时存在,则构成抑郁状态

u多见于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发作,也可见于器质性和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例如脑卒中后抑郁等。

u情感低落的表现包括(ABD)

A、自我评价过低B、自信心不足

C、内心体验缺乏D、愉快感缺失

?例:某女性,23岁,双相情感性精神病抑郁相。患者半月来说话逐渐减少,活动也较前减少,不愿出门,在家唉声叹气,有时独自流泪,家人问时偶尔低声回答:“我脑子没用了,想事情想不出来了”。以前喜欢的电视剧也不感兴趣。就座时由人搀扶着,低着头、愁眉不展,偶见叹气,问多答少,音低、沉、语慢,有时点点头,有时摇摇头。称:我的病治不好“,我做错了事,我有罪啊”,我不应该拿国家的钱,我该死……。

3、焦虑

?患者在缺乏充分的事实根据和客观因素的情况下,对其自身健康或其他问题感到忧虑不安,紧张恐惧,顾虑重重,犹如大祸临头,惶惶不可终日,即使多方解劝也不能消除其焦虑。

?多见于焦虑症、惊恐障碍。

?弗洛伊德认为,道德性焦虑中的危险来自于超我。弗洛伊德对焦虑的分型:道德性焦虑,客体性焦虑,神经性焦虑。

?A.Lewis认为,焦虑作为一种精神病理现象,有指向未来,是一种情绪状态,躯体不适感、精神运动性不安和植物功能紊乱的特点。

?我们把焦虑情绪稍加归并和简化后,焦虑症状主要包括:与处境不相称的痛苦的情绪体验,精神运动性不安,伴有身体不适感的植物精神功能障碍。

?病理性的焦虑的主要表现包括:无名焦虑,精神运动性不安,自主神经系统症状。

?漂浮焦虑的特点是无明确的对象。

?处于焦虑中的人会出现来回走动,这种表现属于精神运动性不安。

?焦虑是对生活持冷漠态度的对抗剂。焦虑是自我满足而停滞不前的预防针,焦虑促进个人的社会化和对文化的认同。焦虑推动着人格的发展。

4、恐怖

?出现与处境不符的情绪反应。伴随着明显,无法摆脱的紧张,害怕。紧张,害怕的感受与特定环境或事物有紧密联系。

?正常人面临危险处境时也会出现恐怖这一情绪反应,并伴有明显的心悸、气短、尿频、出汗、四肢震颤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

?多见于恐怖症。

?案例:惊恐发作(惊恐障碍)

?妻陪同心理咨询。男性,55岁,财务主管,二年前提前退休。

?十多年前,一次与妻在火车上,人多空气闷热,途中突觉胸闷,胸前压迫感,呼吸紧迫,透不过气来,心悸紧张,心跳越来越厉害,好像要跳出来似的,头晕出汗,疑心是心脏病发作,濒死感,惊叫呼救。列车途经车站为之例外紧急停车,医院“抢救”。内科及心电图检查,除心动过速(次/分钟)外,无特珠发现。以后总是常惴惴不安,不敢再坐火车,担心再次发作而无处救助。十多年来,时有焦虑不安感。诉多年来入睡困难,多梦易醒,早醒,没有食欲,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活得真累,末日将临感,哪还敢有性生活,能保住性命就不错了!总担心心脏有问题,先后多次心电图检查均正常。

?一个多月前,母亲病危,不得不和妻子乘火车赶往广州。途中虽紧张不安,但并未发作。当晚在酒店与亲戚们晚攴时,烟酒味大,空气不好。又突然如十年前那样发作,还昏倒地上。紧急救助后缓解,医生诊断为心动过速,未发现心脏及其他器质性病变。

?新近一月余,终日紧张不宁再次发作会突然死去。不让妻子离开身边。

?性格偏内向,胆小,财务工作认真细心。

?脉搏96次/分钟,偶扪有脱落脉。余心肺听诊(一),神经系统无异常。

?

?诊断:惊恐障碍伴抑郁

?例李某,女,13岁。患者半年前进入某贵族学校寄读,一直不能适应学校生活。她原在小学时一直是班干部,能歌善舞,曾做过文艺晚会节目主持人。自半年前离家寄宿学校后,渐出现晚上失眠,白天头痛,紧张,心慌,有时不睡自己宿舍而与其他班的同学睡,教师以为她与班上同学关系不好为她调换了班和宿舍,可症状依旧存在,且近来症状加重,白天不敢进教室,一进教室就腹痛,呕吐,校保健医生对她的身体进行检查,未发现任何异常,经常陪着她在校园内散步谈心。患者自己觉得这个学校各方面的条件都不错,想在这里好好学习。患者的症状只有在学校出现,星期五晚上接回家后各种不适完全消失,整个周末表现完全正常,可一到星期日下午或周一早晨要去学校了,症状又出现,但到星期五时,症状可以轻轻些。

?学校恐怖症

?例罗某,女,25岁,干部。患者10年前在中学读书时,一次在台上发言讲错了一句话引起众人哄堂大笑,自此后,一上台讲话就面红心跳,说话结巴,因而再不敢上讲台讲话。以后渐渐出现不敢到人多的地方去,见到了熟人就脸红,不敢抬头,总觉得别人注视着她,尤其是不敢与男同学打交道,慢慢地发展为见到较多的陌生人也脸红,平时尽量避免外出,多关在家里,若家中来了客人也尽量回避。到教室上课不敢坐在前排,一般都选择后面角落的座位。毕业参加工作后分配到某机关工作,见到领导与同事就心跳加快,面红,说话声音颤抖,科室开会一般均不发言,轮到自己发言时就借故离开。有时硬着头皮说话,总是低着头,或眼望窗外,脸上发红冒汗,双手放在腿上发抖,说完话以后才如释重负。近来也不敢面对同办公室的另一女同事,故意把办公室重新摆成背靠背的位置。自己觉得这种怕见人的现象完全没有必要,总是想法克服,可仍是一如既往的害怕,因而主动求医治疗。(社交恐怖症)

案例:单纯恐怖症

姓名:陈利娜

性别:女

年龄:27

教育程度:中专毕业

社会经济地位:医院护士

婚姻状况:已婚

外在表现:斯文,口齿伶俐。但明显带有焦虑和抑郁的表情。

表现出的问题:患者害怕见到花圈。只要一见到花圈即眩目耀眼,接着便全身冒汗、心跳加快、全身肌肉紧张。曾暗下决心,见到花圈不躲开,但屡屡受挫。因而十分沮丧。旷日持久,便自卑自怜,甚至听到哀乐或别人提到“花圈”二字都会胆战心惊。

二、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绪障碍

1、情绪迟钝

?患者对一般情况下能引起鲜明情感反应的事情反应平淡,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例如荣誉感、责任感、义务感等)

?见于精神分裂症早期以及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2、情绪淡漠

–患者对一些能引起正常人情感波动的事情以及与自己切身利益有密切关系的事情,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

–患者对周围的事情漠不关心,表情呆板,内心体验缺乏。

–见于精神分裂症衰退期和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3、情绪倒错

u患者的情感反应与现实刺激的性质不相称。

如:遇到悲哀的事情却表现欢乐,遇到高兴的事情反而痛哭。

u患者的情感反应与思维内容不协调。

如:说到自己受人迫害时,患者的面部不但没有愤怒的表情,反而笑嘻嘻地,好像在谈论与自己毫无关系的事情。

u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u54.关于“情感倒错”的临床表现,不正确的说法是(B)。

uA.情感反应与现实刺激的性质不相称

uB.多见于广泛性焦虑症

uC.情感反应与思维内容不协调

uD.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三、脑器质性损害为主的情绪障碍

1、情绪脆弱

u患者常常因为一些细小或无关重要的事情而伤心落泪或兴奋激动,无法克制。

u常见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也可见于神经症的神经衰弱等功能性精神障碍。

2、易激惹

u患者很容易因为一些细小的事情而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如生气、激动、愤怒,甚至大发雷霆,持续时间一般比较短暂。

u常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例如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也可见于躁狂状态等功能性精神疾病。

u例:患者男性,颅内手术后精神障碍。患者自诉得病后性格变了,变得象女人一样,易为小事而伤心,有时还流泪。询问患者既往的生活经历,当他谈到十余年前曾在一县办工厂做事,后被裁减人员又回到老家农村务农这一事时,眼中含泪,觉得回到了农村,对子女不利,想起来就伤心,而在得病前对这件事是很看得开的。

这就是情绪脆弱。

脑器质性损害的情绪脆弱病例

?男,68岁,脑动脉硬化,多发性脑腔隙梗塞。经常情绪失控,看到电视和报纸上有关灾难的报道就失声痛哭,看到宣传国家经济发展的报道就高兴地打哈哈,看到反腐败的报道,对腐败分子恨得咬牙切齿。他对医生说:“我原来是政工干部,一贯喜怒不形于色,现在变成小孩子了,情绪控制不住,动不动就要哭,真是丢人啊。”

3、强制性哭笑

u患者在没有任何外界因素的影响下,突然出现不能控制的、没有丝毫感染力的面部表情。

u患者对此既无任何内心体验,也说不出为什么要这样哭和笑。

u在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时较为常见的一种精神症状。

4、欣快

u在痴呆基础上的一种“情感高涨”。

u患者经常面带单调并且刻板的笑容,连他自己都说不清高兴的原因,因此给人以呆傻、愚蠢的感觉。

u可见于麻痹性痴呆和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

u第三单元意志行为障碍

1、意志增强

u意志活动的增多,不同的精神障碍表现不尽相同。

u躁狂状态情感高涨时,患者终日不知疲倦地忙忙碌碌,但常常是“虎头蛇尾”,做事有始无终,结果是一事无成。

u被害妄想的患者受妄想的支配,不断地调查了解,寻找所谓的证据或到处控告等等。

2、意志缺乏

u表现为患者缺乏应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行为被动,生活极端懒散,个人及居室卫生极差。严重时患者甚至连自卫、摄食及性的本能都丧失。

u可见于精神分裂症精神衰退时,痴呆患者。

u、意志缺乏者的临床症状包括(CD)。

uA精神活动不协调B自知力不完整

uC缺乏应有的主动性D生活极端懒散

3、意志减退

u指患者的意志活动减少。这常见于下列两种情况

l一种是抑郁状态患者

?并不缺乏一定的意志要求,但受情感低落的影响,总感到自己做不了事。

?或是由于愉快感缺失,对周围的一切兴趣索然,觉得干什么都没有意思,以至意志消沉,使患者的学习、工作或家务劳动成绩受到明显的影响。

?抑郁状态患者对自身的这些变化,一般说来还是能够意识到的,自知力可能部分存在。

l另一种情况是可见于程度较轻的意志缺乏,即意志低下患者。

抑郁状态和较轻度的意志缺乏都可以出现意志减退,区别是内心的情绪体验不同,疾病诊断有别,治疗方案各异。

4、精神运动性兴奋

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

?患者动作和行为的增加与思维、情感活动协调一致,并且和环境协调一致。

?患者的动作和行为是有目的的,可理解的。

?多见于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

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

?患者的动作、行为增多与思维及情感不相协调。

?患者的动作杂乱无章,动机和目的性不明确,使人难以理解。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的青春型或紧张型,也可见于意识障碍的谵妄状态时。

5、精神运动性抑制

(1)木僵

指患者不言不语、不吃不喝、不动,言语活动和动作行为处于完全的抑制状态,大小便潴留。由于吞咽反射的抑制,大量唾液积存在口腔内,侧头时顺着口角外流。

如果患者的言语活动和动作行为明显减少,但是还没有达到完全消失的地步,则称之为亚木僵状态。

-紧张性木僵:精神分裂症紧张型

-抑郁性木僵:抑郁症

-心因性木僵:心因性精神障碍

-器质性木僵: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四种木僵状态的病因、治疗、预后各不相同

(2)违拗

v主动性违拗:患者对于别人要求他做的动作,不但不执行,反而做出与要求完全相反的动作。

v被动性违拗:如果患者对别人的要求不做出任何行为反应。

v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

(3)蜡样屈曲

v患者不仅表现为木僵状态,并且患者的肢体任人摆布,即使被放在一个很不舒服的姿势,也可在较长时间内像蜡塑一样维持不动。

v空气枕头:如果将患者的头部抬高,做出好似枕着枕头的姿势,患者也可以很长时间内保持不动。

v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

v(4)缄默

v患者缄默不语,也不回答问题,但有时可以用手势或点头、摇头示意,或通过写字与别人进行交流。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和癔症患者。

v(5)被动性服从

v患者被动地服从医生或其他人的命令和要求,即使是完成别人所要求的动作对他不利,会使他难受,患者也绝对服从。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

(6)刻板动作

指患者机械刻板地反复重复某一单调的动作,常与刻板言语同时出现。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

(7)模仿动作

指患者无目的地模仿别人的动作,常与模仿言语同时出现,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

v紧张性木僵症候群:以木僵为主要临床表现。同时有违拗、蜡样屈曲、缄默、被动性服从、刻板言语、刻板动作、模仿言语、模仿动作等精神症状中的几个症状,是紧张症性综合征(紧张性综合征)的一部分

v紧张症性综合征(紧张性综合征):紧张型木僵和紧张性兴奋单独或交替出现。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也可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等其他精神障碍。

v(8)意向倒错

v指患者的意向活动与一般常情相违背,导致患者的行为活动无法为他人所理解。例如,患者吃粪便、喝尿、喝痰盂里的脏水等。见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

v(9)作态

v患者做出幼稚愚蠢、古怪做作的姿势、动作、步态与表情。例如,做怪相、扮鬼脸等。多见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

v(10)强迫动作

v是一种违反本人意愿,反复出现的动作。患者清楚地知道,自己做这些动作完全没有必要,并努力设法摆脱,但徒劳无益,为此患者感到非常痛苦。多见于强迫症,也可作为强迫状态的一部分见于精神分裂症。

v如强迫计数、强迫检查、强迫询问、强迫洗涤、强迫性仪式动作、强迫性迟滞

?意志缺乏者的临床症状包括(CD)。

A精神活动不协调   B自知力不完整 

C缺乏应有的主动性 D生活极端懒散

?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的特点包括(AB)。

A.动作和行为无目的B.行为杂乱无章难以理解

C.动作和行为可理解D.行为的增加与环境一致

?强迫动作的特点包括(BD)。

(A)智能低下(B)明知不必

(C)意识丧失(D)无法摆脱

?违拗是一种(B)。

A.认知功能失调B.意志行为障碍

C.人格结构变化D.精神运动兴奋









































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治的好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cqm.com/hbwh/1271.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