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障碍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及诊断干扰因

时间:2021-7-18 14:33:43 来源:器质性精神障碍

程序开发求职招聘QQ群 https://m.sojk.net/yinshijj/26323.html

.01.

抑郁症的诊断

我国曾使用过的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第二版的修定版(CCMD-2-R),关于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如下:

一、症状标准:

以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且持续至少2周,且至少包含下述症状中的四项。

(1)对日常活动丧失兴趣,无愉快感;

(2)精力明显减退,无原因的持续疲乏感;

(3)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

(4)自我评价过低,或自责,或有内疚,可达到妄想程度;

(5)联想困难,或自觉思维能力显著下降;

(6)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自杀行为;

(7)失眠,或早醒,或睡眠过多;

(8)食欲不振,或体重明显减轻;

(9)性欲明显减退。

二、严重程度标准:

精神障碍至少造成下述情况之一

(1)社会功能受损;

(2)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

三、排除标准:

(l)不符合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与精神活性物质和非依赖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2)可存在某些精神障碍性症状,但不符合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若同时符合精神障碍的症状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可参考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02.

诊断的干扰因素

抑郁症的识别与诊断在操作上不难,但是会被以下因素干扰:

一、求助者疑病倾向,部分人没病找病

特别是在现实性抑郁和抑郁症之间的灰色区间,部分求助者的退避反应会造成其不自觉将心理问题归为身心疾病,为达到标准故意放大症状。

二、文化因素

国人避讳心理疾病,会不自觉地把大病说小,或者在自述过程中往躯体疾病的方向引导。医生也聪明,喜欢把抑郁症故意说成脑神经衰弱,也算一种人文关怀吧。

三、效益因素

部分无良医师或咨询师,因水平有限病患数量少,本着来一个挣一个的心态,喜欢吓唬人。

四、心理效应考量

有经验的咨询师,一般会拒绝做明确诊断(心理有谱也故意不说出来),旨在防止“标签效应”对求助者形成的消极心理暗示,损害自愈渴望最终影响治疗效果。

基于以上干扰,国内目前抑郁症的识别率奇低,医生不信患者说的,患者也不信任医生,最终很多医生为了图省事会更多的依赖辅助诊断方式。

辅助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式,有哈密尔顿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神经递质水平检测、脑电图录像监测,脑电超慢波涨落分析(脑ET)、植物神经功能检查等等,虽然每个单项检查的准确度都不高,但能规避主观意愿的干扰,且综合比对后得出的结论精准度较高。

另外,网络上有许多误导性的营销文章,诸如快速识别抑郁症、简单识别抑郁症、早期识别抑郁症等等,都是瞎忽悠。如果当事人能排除主观倾向干扰,CCMD-2-R的诊断方式本身就又快速又简单,如果不能排除主观倾向干扰,医院的综合诊断是可靠的,其他识别方法都不可靠。

SDS抑郁自评量表▼对于此类困惑,SDS抑郁自评量表会是很有帮助的工具。SDS抑郁自评量表是依据美国教育卫生部推荐用于精神药理学研究的专业诊断量表。该量表容易理解,操作简单,通过自评就可以了解自身抑郁程度,是国内外的心理门诊的常用诊断量表之一。本量表将从四个维度全面分析您的抑郁程度,并为您提供针对您抑郁情况的实用建议和指导。希望借此帮助更多受抑郁困扰的朋友找回轻松、愉快的健康好状态。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cqm.com/hbwh/13506.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