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在这里!今天是Vincent读噢!
最近在果壳网的“分答”上回答一些问题,有很大一部分是关于犯罪心理的问题,目前已经累积回答了快个问题了,这其中有那么一部分问题,是针对于我们今天要讨论的主题的,就是,精神类障碍是不是犯罪的主要原因?
其实在我看来,这个问题的答案当然是显而易见的否定,因为犯罪是一个结构化的行为,就好像模块化的手机一样,可以添加和触发的因素有很多,而这些模块里面,精神类障碍并不是起到重要作用的一组。
燃鹅,现实生活中对于精神类障碍的在犯罪和司法领域的普遍印象却并非如我们看到的那样,影视作品中对于这其中链接性的描述,有太多的渲染成分,似乎是在告诉我们所有人,多数的犯罪都是因为犯罪者是精神类障碍患者,所以才会去做出这样的罪行。不过话说回来,因为真的稀少,所以才会突出来演,这样才能抓住观众的眼球。好像最近我安利的韩剧《信号》一样,里面有很多案子都是精神类障碍的病理引起的。
而另一方面,现实中的司法界,对于精神类障碍确实有所保留,比如在韩剧《邻家律师赵德浩》中,接触的第一个案子,目击者是一位患有老年痴呆,并且因为儿子死于车祸造成了精神类障碍的老年人,以至于关键性的证词在当年并没有被重视,和犯罪心理学电视剧渲染的不同,这是精神类障碍的一部分司法现实情况。
回到今天的问题里,我们简单来讨论一下,精神类障碍是不是犯罪的主要原因。先来看一组一年期数据(《犯罪白皮书》),数据不包括犯罪黑数,
逮捕总数
其中精神类障碍人数
精神类障碍比例
总数
,人
2,人
0.7%
杀人
1,人
人
9.6%
抢劫
3,人
47人
1.4%
重暴力
46,人
人
1.1%
恐吓
1,人
27人
1.6%
性犯罪
5,人
82人
1.4%
纵火
人
人
5.2%
盗窃类财产犯罪
,人
1,人
0.4%
其他
33,人
人
1.3%
从这组官方数据中可以清楚的看到,精神类障碍的犯罪者实际上占的比例是很少的,在一年期数据中,所占比例不超过1%,仅为0.7%。这个比例虽然很小,但是也不能掉以轻心,看看细分数据的比例,就知道我为什么这么说了,其中,精神类障碍的犯罪者高比例的主要集中在了“杀人”和“纵火”类别中,而这两项也恰巧是比较有杀伤力的犯罪了,也就是说,精神类障碍所占比例虽然小,但是一旦发生,就会有比较高的致死率和比较大的影响。
精神类障碍中主要常见也是比较多的两种,分别是“精神分裂向障碍”和“抑郁向障碍”,我们就先简单分析一下,
精神分裂向障碍。精神类障碍容易让行为人产生诸如,幻觉,幻听,妄想(主要是被迫害妄想),通常都觉得自己有很严重的被选为犯罪目标的可能,于是会出于对建立在妄想的危险上的自己进行保护,而去防御性杀人;或者是因为这些病理表现而认为自己是特殊的,可以帮助他人结束悲惨的命运,而去做符合妄想身份的杀人或者是犯罪行为。这个类别里面有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对于家庭成员的伤害和弑亲,精神类障碍的行为人如果很依赖家庭的话,原本的依赖性很容易因纠葛在精神类障碍的作用推动下,转化为攻击性,从而对家人进行伤害。
抑郁向障碍。抑郁向障碍主要带来的行为就是自杀,虽然自杀是对于自己生命权利的剥夺,但是自杀的想法也有很大的可能转变为他杀,因为当攻击性无法一时间实现的时候,这种攻击性就会发生转移,个体到群体,自身到他人。同时,因为抑郁向精神障碍往往伴随着的就是极度的自我否定,莫名的罪恶感,还有对于未来的失望等负面情绪,并且无法进行排解,于是才容易产生厌世,甚至是反人类的看法,在自杀的同时,进行他杀或者是其他犯罪,行为人会有一种我已不久于人世的思维模式,所以行为控制会同时降低。
至于纵火,之前的文章已有分析,这里就不加赘述了。
看过这些之后,回到之前的表格结合数据来看,我们可以确定的是,精神类障碍并不是犯罪的主要原因,因为比例毕竟很少,但是,精神类障碍带来的犯罪行为的严重程度,依旧值得我们注意。
十方迦南犯罪学与人类学硕士、犯罪心理学界小学生,知乎犯罪心理学领域无业游民、为人冷漠、残忍、对小动物毫无同情心。
CriminalMindsLab∣一个低调的?北京治白癜风到哪家医院最好?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