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轴诊断是指采用不同层面或维度来进行疾病诊断的一种诊断方式,目前使用的DSM系统共有5个轴:
轴Ⅰ:临床障碍可能成为临床注意焦点的其他情况
轴Ⅱ:个性障碍
精神发育迟滞
轴Ⅲ:躯体情况
轴Ⅳ:社会心理和环境问题
轴Ⅴ:全面功能评估
轴Ⅰ用于记录除人格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以外的各种障碍,也包括可能成为临床注意焦点的其他情况。轴Ⅱ除记录人格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外,亦记录突出的适应不良的人格特征和防御机制。轴Ⅲ用于记录目前的躯体情况,它与认识和处理病人的精神障碍可能有关。轴Ⅳ用于报告心理社会和环境问题,它可能影响精神障碍(轴Ⅰ和轴Ⅱ)处理和预后。轴Ⅴ用于医师对病人的整个功能水平的判断。
自年美国DSM-Ⅲ启用5轴评估系统,已经整整36年,对于是否将此系统引进国内并应用于临床,一直饱受诟病。
优点不用多说,多轴诊断的设立会使我们对某一精神障碍的类别、发生的可能因素,以及社会功能状态进行整体的评估和分析,为判定全面、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缺点:
1.设置的诊断多,花费时间长,但不实用:基于临床,我们需要处理的是实际问题,举个例子,对于一位兴奋躁动的病人,我们的任务是确定诊断、控制兴奋,如果有躯体方面的问题,尚需化验、检查、诊断、处理,应该说这两项问题使我们主要的临床职责,其他方面如人格诊断、智能评估、心理刺激定量和社会功能诊断对解决以上两个问题帮助不大。
2.并不能减少漏诊和误诊:精神科的误诊往往是轴Ⅰ的误诊,漏诊往往是轴Ⅲ的漏诊,在临床工作中,常规的体格检查和精神问诊就可以将这两点降到最低,多轴诊断并不具备更多优势。
3.没有一元论简洁明了:举个例子,如果一位病毒性脑炎患者出现精神障碍,我们的诊断肯定是病毒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而不是:轴Ⅰ:精神分裂症;轴Ⅱ:无诊断;轴Ⅲ:病毒性脑炎;轴Ⅳ:母亲病故;轴Ⅴ:十分不良。实际上面对这样的诊断我们仔细推敲,可能还是由病毒性脑炎引起的精神异常,虽然看起来不那么清晰,但另一种完全有可能的诊断便会让人摸不着头脑了:轴Ⅰ:分裂样障碍;轴Ⅱ:无诊断;轴Ⅲ:大叶性肺炎(败血症);轴Ⅳ:失恋;轴Ⅴ:适应一般。轴Ⅲ和轴Ⅰ是因果还是巧合,没有一元论来的直接。
等级诊断:常常采用2种方法对疾病诊断进行等级排列:
1.按疾病症状严重性的金字塔排列方式分主次,从顶到底为:器质性障碍、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神经症、人格障碍。也就是说,如果符合等级较高的标准,就不要诊断等级较低的障碍了。
2.按当前急需处理、治疗的疾病情况分主次:如某病人同时存在情感障碍和人格障碍,而前者已经缓解,则人格障碍上升为主要诊断。
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2个或多个诊断都符合的情况,也就是共病的情况,那么怎么办,是并列诊断还是等级诊断,是一个问题。年12月4日在上海市医学会组织的《抑郁症共病焦虑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学习班》学术会议上,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何燕玲教授如是说:DSM诊断系统倾向与并列诊断,CCMD诊断系统倾向于等级诊断,具体怎么诊断,并没有严格的要求。
资料来源:
1.精神病学第6版主编郝伟12-13页。
2.多轴诊断与临床实践金卫东解放军医院临床精神医学杂志年第10卷第3期。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正规北京白癜风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