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
小曹在19岁之前一直家庭幸福,生活中处处充满阳光,他是父母眼中的小可爱是朋友眼中的“向日葵”。可正值花样年华的她却在一次失恋之后被周围的人视为“异类”。
正值青春期的小曹在17岁就步入了早恋,相恋后两年男朋友甩了她,因为父母的忙碌她也没有说起过此事,就一直放在心里,慢慢的性格产生了很大变化,她时常感觉“有人要害我”。后来,无论是家里人,还是大街上的某一个人,都会令她感到害怕,时常感觉有人在监视她,别人说的每一句话都与她有关系,好像都在说她的坏话,甚至密谋害她。因为这种想法过于强烈,近一年来小曹多次产生割腕、跳楼等自杀行为,最终在一次自杀未医院精神科,并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
数据显示
在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辽宁省在管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例,其中以精神分裂症居多,为例(73.4%);其次是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例(18.0%);双相(情感)障碍(3.8%),分裂情感性障碍(1.7%),偏执性精神病(0.3%)分列3到6位。这些患者中,男性占52.3%,女性47.7%,18岁以下例(1.4%),18-44岁例(41.5%),45-59岁例(41.4%),60岁及以上例(15.7%)。
以上这些数据正在逐年增加,究其原因:主要是老百姓对于精神疾病的认识太少,并且存在一定的误区。
医院博士生导师丁宝坤指出,老百姓对于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存在一些误区,具体有以下几点:
误区一:抑郁症自己缓解一阵就好了
事实上,真正的抑郁症与普通的情绪抑郁完全不同,是一种心理疾病,需要通过科学的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来缓解。如果出现抑郁、失眠、焦虑、恐惧等情况,一个月以上不缓解,影响到正常生活,就应该立即到心理科寻求帮助。
误区二:盲目使用
很多精神疾病患者都有乱用外用药物的经历,危害极大:1.普通药治标不治本一旦停药就会反复复发。2.青少年、老年患者内脏比较脆弱,容易引发内脏损伤。
误区三:精神病患者就是疯子
很多人觉看心理医生的都是“神经病”、“疯子”,其实只有少部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才会产生妄想、冲动和攻击行为等普通人眼中的“疯疯癫癫”行为,像强迫症抑郁症、失眠症等精神心理问题都需要到心理科进行治疗。
精神分裂症是有一个最佳治疗期的,如果在这个最佳治疗期中接受治疗,患者康复的可能性大大提高。然而有的患者讳疾忌医,或是抱有侥幸心理,直到病态发展严重时才来就医,这时候要耗费更大的财力和物力,增加患者的痛苦也延误了病情。
脑康君,关爱健康,更关心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