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1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医院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医院康复医学中心首次获得提名,这不仅仅是康复医学中心的医院康复人22年努力的回报,回想过去的22年,时光荏苒,从至今科室在规划中前行坚持学科发展以“科技引领康复医学发展”为方针,将康复诊疗全面化,精细化,逐渐成为浙江省康复医学界的领军科室,此次被提名也说明了科室在全国范围被同行专家所认可,总结过去的22年,我们认为以下三个方面是实现学科快速发展和行业认可的主要原因:
一、学科建设正规化,临床服务人性化:
康复医学科前身为理疗部,从年10月到年4月的10年间,部门附属于骨科,科室成员2名,由于美国罗马琳达大学医学中心不间断的大力支持,使得我科在最早就学习到了西方先进康复医学的理念,年起科室率先在骨科开展了全髋、全膝置换手术后的早期康复治疗工作。年7月李建华医师调入,年4月独立成立“康复医学科”,科室明确了康复医学建设必须走正规化的道路,设置了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和传统康复治疗部门,科室由被动型服务向主动型服务转化,主动联络其他相关临床科室,扩大康复治疗服务范围,由单纯的骨科康复向神经康复领域发展,在科室仅有3个人的情况下,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轮流到临床科室开展床边早期康复治疗工作,这在当时也算是全国范围内开展临床疾病床边康复治疗最早的康复医学科。医院领导的重视下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目前康复医学中心包括庆春院区和下沙院区两个部分,其中庆春院区作为1级康复机构,设置了康复门诊,主要开展颈、肩腰腿痛的非手术治疗以及临床相关学科的疾病急性期功能障碍床边康复诊疗工作;下沙院区作为2级康复机构,康复门诊面积平方米,分成运动治疗区、作业治疗区、针灸推拿区、物理治疗区、熏蒸治疗区、言语治疗区等,同时设置康复专科床位41张,主要收治临床疾病恢复期功能障碍患者。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时间有限的特点与不同体制下的康复服务机构建立3级康复医疗机构合作体系,疏通出口,解决了康复患医院康复科的问题,逐步完成了国家倡导的“三级康复网络”建设工作,为学科的进一步发展理清了发展瓶颈。经过13年的努力,康复服务范围越来越大,目前含盖了骨科、神经内科、脑外科、重症监护、心脏外科、胸外科、放疗科、普外科、呼吸内科等10余个相关临床科室,主动型康复服务也越来越人性化,床边早期康复成为特色。
二、重视人才培养、提升学科特色
年科室3名员工,中级职称3名,康复医生2名,康复技师1名,经过13年的人才储备,到年现有科室医技人员31名,其中康复医师10名(其中博士1名、9名硕士),康复治疗师19名(3名硕士),另外国家级康复专科护士2名,康复护士12名;高级职称人员3名,硕士生导师1名。科室注重人才培养,鼓励员工每年外出参加学术会议,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据不完全统计13年间我们科室通过不同渠道共派出医技人员外出参加各级学术会议余次,使员工能够及时了解康复医学的最新发展方向,对于科室人员的进修,我们面向国际化,派遣康复医师到全世界最好的康复医学科进修,如美国梅奥诊所康复科等,目前已经完成国外进修2人次,康复技师国外进修1人次,康复护理团队虽然建立时间仅仅2年,但是积极向上,在邹朝君护士长的带领下先后派遣护士到澳洲进修,年到年康复科护士外出培训36人次,年还将派遣1名康复治疗师和1名康复护士到美国进修。
学科发展需要临床技术特色,惟有学科特色明显才能赢得同行的尊重,才能从全国上万家的康复医学科中脱颖而出。除了发展常规的神经康复技术和骨科康复技术,我们进行了临床技术特色重点开展,针对康复医学领域未来发展的方向,从年起科室开展肉毒毒素注射治疗技术,在脑中风、脊髓损伤、脑瘫引起的肢体肌肉痉挛注射上积累了上百例的临床注射经验,参与《中国成人肢体痉挛肉毒素注射指南》的编写,是浙江省内康复医学科中开展此项目技术水平最高、注射例数最多的科室,该项技术的应用在全国康复界同行科室中也是排名领先。年科室开展表面肌电图诊断技术,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该技术对疲劳判定、运动技术合理性分析、肌纤维类型和无氧阈值的无损伤性预测,以及神经肌肉疾病诊断,肌肉功能评价等高等方面均有重要的实用价值,目前该项技术研究和临床应用已经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年为进一步加强骨科康复实力,我们联合超声诊断科开展慢性腰痛患者的多裂肌临床超声检查,是浙江省内唯一开展该项检查的康复医学科,目前已经发现90%以上的慢性腰痛患者伴有多裂肌的萎缩,单纯的口服药物难以恢复已经受损和萎缩的腰部多裂肌,核心肌群的运动治疗是治疗腰痛的关键。上述三项技术的使用不但让我们学科变的有特点,同时也赢得了国内同行的高度认同。
在科学研究方面,科室根据人员年轻化特点,科学研究需要积累,一方面逐步开展基础研究,目前派遣到美国梅奥诊所进修的吴涛医生专注于干细胞治疗关节软骨疾病的基础研究,跟随国际趋势,另一方面根据康复医学以解决功能障碍为特点,注重康复设备的产学研,注重康复设备的创新化发展,我们研发的国内首台智能下肢康复机器人已投入市场,科室和浙江大学生仪学院共同研发完成的表面肌电图诊疗设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科室的产学研水平在国内康复同行科室中名列前矛,共获得专利申请4项,经过13年的努力,截止到年已经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发表SCI论文11篇(康复护理部1篇),国家一级期刊论文36篇,主编专业书籍2篇,参编国家级教材6本。
三、积极参与学会工作、扩大行业知名度
作为一个年轻的专科,如何让同行认可是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科室在提升康复临床诊疗技术水平和学科管理水平同时,也是通过派遣科室人员外出参加会议,扩大科室知名度,科室主任重视科室对外宣传工作,除了通过自身努力进入国家级学会以外积极推荐科室其他人员进入各级康复学会,目前科室在康复行业学会中有全国委员3名,省级行业学会中有委员4名,其中李建华主任被推选为浙江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侯任主任委员,陈文君副主任技师担任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治疗专业委员会全国常委等;随着科室影响力不断的扩大,每年接受外院康复医生和康复治疗师进修20余人,康复护理团队也在不断的扩大同行的知名度,已经接待国内外康复护理专业人士参观24人次,接收省内外康复护士进修10名,省内各县市康复护理学术交流进行授课13次,年5月组织省内康复护理专家召开《康复护理管理与实践》编委会,年4月《神经源性膀胱的管理》首次踏入全院的INCERVICE课堂,反响热烈,年在5.12国际护士节获护理实践模型设计金奖,年9月完成CQI项目《康复科护理电子病历质量的改进》,年9月成立浙江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康复护理学组,叶志弘副院长担任组长,邹朝君担任秘书,年10月邹朝君护士长被推举成为中国康复医学会护理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等。通过学科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目前科室在省内康复医学科已经处于领先地位。提升学科内涵建设,保持学科发展动力,争取实现科室的下一个10年飞跃。
北京专业的白癜风医院北京看白癜风好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