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其他非传染性疾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中,诱因的重要性已得到充分的认识。例如,心理因素(如愤怒、焦虑、抑郁)、工作压力、意外工伤均可成为心肌梗塞及中风的诱因。既往研究也显示,酒精中毒及高剂量苯二氮?类等因素可能在24小时内诱发暴力行为。
“我们较早开展的研究发现,患精神疾病的成年人更可能成为暴力事件中的受害者而非施暴者——这一结果与本项新研究尤其相关,”作者之一、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副教授SarahDesmarais称,“一项新的发现是:近期6个月内在暴力事件中成为受害者的精神障碍患者更有可能在日后出现暴力行为。”
研究人员汇总了来自5项研究、名成年精神障碍患者的数据库,包括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和抑郁症。研究人员对数据进行了评估,以确定哪些行为、时间和特征最能预测未来6个月里的暴力行为。本项研究中,暴力行为包括推撞、性侵犯以及致命武器袭击。
经过分析,研究人员发现了三项可以预测暴力行为的危险因素:
▲是否正在使用酒精;
▲是否在过去6个月内出现暴力行为;
▲是否在过去6个月里沦为暴力事件的受害者。
“我们发现,这些危险因素有预测性,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种族、精神疾病诊断及其他临床特征的患者均是如此。”Desmarais说。
相比之下,研究人员发现,若将年龄、性别、种族、精神疾病诊断及其他临床特征的影响纳入考虑,目前的用药情况并不能预测暴力行为。
“这对于每一个临床工作者都是有效信息,”Desmarais说。“但同时,它也强调了制定政策去帮助那些在暴力事件中充当受害者的精神障碍患者的重要性。这不仅在道义上是正确的,而且有助于维持社会的稳定。”
罹患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及双相障碍的患者实施暴力的绝对及相对风险均高于正常人群,特别是合并物质使用障碍时。然而,诱发短期(数天)内暴力行为的诱因尚不明确。
为探讨一系列诱因是否与精神障碍患者的暴力行为风险升高相关,英国牛津大学AmirSariaslan等针对瑞典出生于-年的人群(n=3,,)进行了一项基于人群的时间分层病例交叉研究,该研究于7月13日在线发表于《JAMAPsychiatry》(IF14.)。
研究内容研究者访问了瑞典出生于-年的全部人口数据(n=3,,),提取出国家患者登记系统中诊断为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n=34,)、双相情感障碍(n=29,)的患者及对照组(n=2,,)。对于每个子队列,研究者确认了个体于年1月1日-年12月15日期间发生暴力犯罪的诱因:暴露于暴力、父母丧亡、自我伤害、创伤性脑损伤、意外伤害及物质中毒。
研究中,暴力犯罪定义为杀人、抢劫、殴打、非法胁迫、绑架、非法拘禁、纵火、恐吓或性犯罪(强奸、猥亵、有伤风化的暴露或猥亵儿童,不包括卖淫、雇佣妓女或持有儿童色情图片)。
研究者利用个体模型(within-individualmodels)进行了条件逻辑回归分析,对所有不随时间变化的混杂因素(如遗传及早期环境影响)及社会经济因素进行了调整。研究主要转归为相对于未暴露期,暴露于某一诱因后一周内发生暴力行为的调整比值比(aORs)。
主要结果(点击查看大图)
图1各种诱因下暴力犯罪的相对风险
(SariaslanA,etal.)
▲2,,名个体(男性n=1,,,女性n=1,,)中,所有被纳入评价的诱因均与暴露后一周内暴力犯罪风险升高显著相关,包括暴露于暴力、创伤性脑损伤、自伤、意外伤害、物质中毒及父母丧亡,如上图。
▲其中,1周内绝对暴力犯罪风险最高的诱因为暴露于暴力(70-起/10,人);
▲对于大多数诱因,不同疾病诊断及对照组之间的相对风险并无显著差异,包括意外伤害(aOR=3.5-4.8),自我伤害(aOR=3.9-4.2),物质中毒(aOR=3.0-4.0);
▲然而,父母丧亡对于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患者暴力行为风险的诱发效应更强(aOR=5.0;95%CI=3.0-8.1),显著高于对照组(aOR=1.7;95%CI=1.3-2.2)。
结论除确定暴力行为的风险因素外,明确诱因触发暴力的时间有助于对精神障碍个体的暴力行为进行风险评估及管理。此项全国范围的研究涵盖了64,名精神障碍个体及2,,名对照;结果显示,多种诱因均可显著提升暴露后一周内的暴力犯罪率。更重要的是,研究者观察到,随着随访时间延长,诱因对暴力行为影响逐渐减弱,提示最近暴露于应激性生活事件、故意或无意的伤害及物质中毒可升高暴力行为的短期风险,无论对于精神障碍人群还是普通人群均是如此。
同时,研究发现诱因对不同人群的绝对风险不等,其中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影响最强,双相障碍患者次之。相对风险在三组人群中相仿,唯一不同的是,父母丧亡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相对风险显著高于对照(aOR5.0vs.1.7)。针对此现象的一种解释是,来自于家庭成员及亲密伙伴的较高的社会支持水平可作为暴力行为的保护因素。
另一方面,研究也表明,自我或意外伤害、物质中毒对暴力行为的诱发效应在精神障碍人群及一般人群中均存在,提示应进一步加大干预力度。
文献索引:KierstenL.Johnsonetal.ProximalRiskFactorsforShort-TermCommunityViolenceAmongAdultsWithMentalIllnesses,PsychiatricServices().DOI:10./appi.ps..SariaslanA,etal.TriggersforViolentCriminalityinPatientsWithPsychoticDisorders.JAMAPsychiatry.PublishedonlineJuly13,.doi:10./jamapsychiatry..
信源:ResearchersIDriskfactorsthatpredictviolenceinadultswithmentalillness.MedicalXpress.March1,以上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改。
精神暴力不要怕,吕梁安康来帮您!
医院
精神卫生科室我院的重点科室。是集精神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健康促进、回归社会和康复等的临床、科研、对外交流于一体的科室。“把每一位患者当成亲人来对待”是我们的办科理念。门诊位于一楼,为患者创造舒适就医环境,一患、一医、一诊室,充分体现了对患者的尊重、理解和关怀,为广大患者就诊提供了更大的方便。病房位于五、六、七层,共设男病区、女病区及开放陪侍病区,病区每层楼都设有患者活动室,有棋牌图书供患者在治疗的同时陶冶情操。全科有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6人,医院精神科主任王青连主任医师担任学科带头人。强大的专家团队是医院整体医疗水平和高品质诊疗服务的基本保障,我医院医师团队优良,汇医院的离退休专家以及大批我市高水平医生,现已经与医院、医院、医院等结成帮扶、合作单位,让您不出吕梁就能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拥有先进设备如东芝ELAN1.5T核磁共振(MRI)、mADR-X光机、四维彩超、无痛体外碎石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仪(MECT)、经颅磁刺激治疗仪、生物反馈治疗系统、心理CT等多台套。
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