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感统失调,一直觉得是个挺少见的情况,

时间:2017-4-3 2:45:45 来源:器质性精神障碍

我们打造从孕期到3岁的专业科学育儿平台。每天为0-3岁的宝妈推送育儿文章。为孕期妈妈建立线下准妈妈公益课堂。

说到感统失调,一直觉得是个挺少见的情况,但其实有很多时候是我们忽视了,小编今天也想分享关于感统失调的内容给小伙伴们,希望大家能认识到感统失调和宝宝的智力没有任何关系,在孩子12岁之前,都能通过训练的方法纠正过来的。

什么是感觉统合?

感觉统合是指正常的大脑可以对外界环境的各种讯息及感觉,如前庭觉、本体觉、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加以接收并整合,再对这些讯息做适当的反应。

这种大脑整合的能力就是感觉统合,且必须经由接收大量的刺激、做出反应、修正等过程,使整合功能臻于完善。

另外,感觉刺激就如同大脑的食物,因此鼓励儿童多做不同种类的活动,接收大量且丰富的感觉刺激以滋养发展中的大脑。例如:

大动作活动:跑、跳、爬、及跳房子、各式球类等;

精细动作:堆积木、画画、玩黏土等。

这些运动都能使儿童学习到基本的肌肉锻炼,从而让身体的协调能力获得充分发展。

感统失调和宝宝的智商没关系,3-6岁的时候最好纠正!

感统失调的全称为感觉统合失调,即宝宝大脑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很轻微的障碍,是大脑功能失调的一种,也有被认为是学习能力障碍。

感统失调的宝宝智力都很正常,只是宝宝的大脑和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出现了障碍,使得许多优秀的方面表现不出来。

感觉统合失调包括触觉敏感、前庭失调、本体感失调、固有平衡感失调、左右脑平衡失调、视听觉失调,通常儿童在12岁之前通过感统训练很容易纠正感统失调的现象,一旦超过12岁就会定型,无法改变。

因此,3-6岁的宝宝能够在感统训练下纠正过来。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宝宝小时候很聪明,但长大后却很一般了。

感统失调的原因

宝宝出现有感统失调的原因主要包括先天性和后天性,一般情况下,先天性的原因是指生理原因,包括胎位不正、早产或剖腹产等,后天性的原因主要是环境和人为的原因,包括家庭环境、妈妈照顾不足等,感统失调的原因具体为:

先天性:生理原因

1)因胎位不正引起的平衡失调;

2)因早产或剖腹产造成宝宝压迫感不足造成触觉失调;

3)因怀孕期间不正确的吃药和打针对宝宝造成的伤害。

后天性:环境及人为的原因

1)由于小家庭和都市化生活,使得宝宝活动范围变小,大人对宝宝过度保护,事事包办,导致宝宝接受的信息不全面;

2)妈妈太忙碌,辅导少而造成宝宝右脑感官刺激不足;

3)出生后,没让宝宝经过爬行阶段就直接学习走路,产生了前庭平衡失调;

4)妈妈或保姆不准宝宝玩土,玩沙,害怕弄脏,从而造成宝宝触觉刺激缺乏;

5)过早地使用学步车,使宝宝前庭平衡及头部支撑力不足;

6)妈妈的要求太高,管教太严,人为地造成宝宝压力太大,宝宝自由活动时间太少造成精神上的伤害,产生拔苗助长的挫折等等。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感觉统合失调?

1)视知觉失调

存在视知觉失调的儿童往往可以长时间的看电视,却不能顺利的阅读,经常错字、漏字、添字等现象,或者在写字时经常性的部首偏旁颠倒,看了就忘,常抄错题或抄漏题。

视觉跳动是婴儿的本能反应,随着年龄的增加和活动范围的增加,婴儿的视觉会逐渐的成熟,但是自闭症患儿的视觉往往不稳定,很难长时间的将注意力盯在一个物体上。

2)听知觉失调

具有听知觉失调的儿童表现在对别人的话听而不闻,丢三落四,经常忘记父母或者老师的话。爸妈营:bamaying幼儿的听觉能力一般较弱,所以受不了大声的刺激。

长期处在嘈杂的环境中,也会让儿童在听觉上形成一层自我保护膜,久而久之就可能会造成听力不佳,容易忘却,脾气古怪等特点,自闭症幼儿表现的尤为明显。

3)前庭系统失调

主要表现为多动,易摔倒,旋转不会眩晕,分不清左右,方向感不强等,自闭症儿童还会出现语言发展迟缓,语言表达能力有限,重心不稳等现象。

由于前庭网膜的协调和掌控功能不足,孩子的重力感和平衡感都会失常,这就可能导致孩子好动不安,注意力无法集中,甚至看起来有些笨手笨脚的,与普通孩子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别与异常。

4)触觉系统失调

存在有触觉系统失调的宝宝,往往不合群,爱去招惹别人,害怕陌生环境,容易产生焦虑,还存在有偏食或者挑食的现象。

触觉反应迟钝的宝宝还伴随有反应慢,动作迟钝,缺乏自我意识,无法保护自己等特征。

5)本体系统失调

本体系统失调的儿童容易走失,对捉迷藏,系鞋带,扣纽扣,用筷子等动作较为迟钝,还伴随有动手能力差,动作协调能力差,走路容易摔倒等现象。

妈妈们如若发现孩子有上面的类似情况,还请咨询专业的医生来判断是哪一方面的问题,只有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分析过后,才能制定有效的治疗方式来“对症下药”。(普遍以训练为主,就像上文提到的,12岁之前都是有机会调整过来的!)

用感官游戏增强孩子的感统综合能力!

依据感觉统合大师DR.Ayres所提出的观点,孩子有好的感觉发展(视、听、触觉……),才能有好的感觉动作发展(姿势稳定、动作计画……),接着产生知觉动作发展(例如手眼协调、视动整合……),最后影响孩子的认知发展(课业学习与日常生活处理)。

感统处理发展不好,可能就会产生一些问题。所以了解孩子的感统发展,从孩子出生起便开始感官游戏,对孩子是很重要的。

1)触觉

新生儿即能感觉冷热的差异,他们的嘴唇、手掌、脚掌、前额和眼睑对触觉的敏感度较高,所以一岁前的孩子喜欢玩玩手、吃吃脚,甚至拿到玩具就送去嘴巴尝尝,用比较敏感的部位去探索这个世界,爸爸妈妈别一昧禁止,而是该将玩具清洁干净哦!

研究早已证实早期的触觉输入对于宝宝和妈妈的依附关系的建立、压力处理能力、以及社交、认知发展是相当重要的,所以多抱抱孩子、做做婴儿按摩是很重要的!

2)前庭觉

前庭觉会影响孩子的张力、姿势控制与平衡能力发展,张力低,孩子会软趴趴,懒洋洋不爱动,张力高;孩子肢体会较僵硬,动作困难,这些都会妨碍孩子探索这个世界,影响认知发展。

想要到怎么在家做简单的前庭活动吗?爸妈营:bamaying其实利用大床单或毯子就可以咯!将孩子包裹起来像卷心饼般让孩子翻滚,或者是爸爸妈妈分别抓着大毯子的四个角,让孩子在里面轻轻摇晃,都是有趣的亲子游戏方法。

3)运动觉(本体感觉)

新生儿在五个月之前的动作其实多仰赖本体觉而非视觉,所以多让孩子有些出力活动的机会,都有助于本体觉的发展,例如趴着抬头、撑手、抓的摇铃玩、翻身、爬行等活动。

4)听觉

新生儿不仅可以听到声音,还能区辨大小声和高低频率,他们对人的声音较有兴趣,和成人说话时,他们身体的动作甚至会跟讲话的模式有互动效果哦!

大约3个月大就能转头去找声源在哪里,5个月左右开始会对爸爸妈妈的声音比较有欣喜的表现。也许是因为宝宝突然可以听到许多声音,所以不少妈妈对于宝宝听到一点声响就醒来感到很困扰,这时给予孩子如同塑胶袋”窸窸窣窣”的声音,就像在子宫内宝宝所听到的,会让宝宝感到安抚哦!

另外要提醒爸爸妈妈,一定要让宝宝做新生儿听力筛检,因为婴幼儿听语发展之黄金期是在3岁以前,其中又以前6个月之听力对听语之正常发展最重要。听力受损除了会影响孩子的语言发展,对孩子的认知、人际社交、自信心也都会有极大的影响。

另外高频听力受损也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构音发展,所以在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都应注意孩子的听力状况。

5)视觉

宝宝出生1个月内大约只能看到距离脸20-30公分的物体,差不多就是喂奶的距离了,而且还不能随意转换视觉的焦点。2个月内水晶体调节能力仍差,无法距焦,东西看不清楚。

直到3个月以后,才可以转换目光注视的焦点,也能看到一个房间的距离远。4个月后就具有和成人相似的晶体调节能力,能看清楚不同距离的物体。但要到了6~12个月才能发展出类似成人的视觉精细度。

市面上现在很流行黑白书,也有厂商推销的时候说:宝宝刚出生时只看得到黑白,所以这样的黑白字卡或绘本一定要买给家里的宝贝,其实,这真的是”大错特错”!

孩子一出生就可以明确得看到不同的颜色(例:红、黄、橘),只是三个月内对黑白色较有兴趣(因为对比明显)。但其实1~2个月也喜欢看大人脸上颜色对比鲜明的部份,例如:黑发和红润的脸颊。

所以我常说人脸就是baby最好的玩具,表情变化多端、又会出声、孩子又最爱注视人脸,何必花钱买只能用几个月的教具呢?更何况这段时间其实孩子几乎都在睡眠模式呢!

不过六个月之后,我还是比较建议爸爸妈妈可以提供一些可以玩、颜色对比明显、背景单纯的厚页绘本,陪着孩子看,不但增进孩子的视知觉能力,又能加强专注力。

6)嗅觉与味觉

宝宝出生一到两周内便会区辨出妈妈的气味,所以睡觉时放妈妈的衣物在旁边也会让宝宝睡得比较安稳些。另外宝宝一出生就有味觉,所以宝宝奶不要随便混和换,宝宝是喝得出来差异的哦!

喂母乳的妈妈这时候也更应该饮食均衡,让孩子透过母乳尽早接触不同食物的味道,这样也可以让孩子以后较容易接受食物。









































重庆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治疗白癜风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cqm.com/hbwh/6633.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