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心理的区分标准是什么

时间:2017-5-31 11:59:48 来源:器质性精神障碍

★★★

如果一个人心理不正常,那就是心理异常。

心理异常是大脑的结构或机能失调,会使人对客观现实反映的紊乱和歪曲,既反映为个人自我概念和某些能力的异常,也反映为社会人际关系和个人生活上的适应障碍。

要清晰的判别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异常心理与正常心理之间的差别常常是相对的,两者之间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有本质的差别,但在更多的情况下是程度的不同。

其次,异常心理的表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诸如生物因素、心理状态。索取的角度不一样,标准也就不一样。

其三,单纯的心理问题,目前并没有什么仪器可以检查化验,全靠专业人员的临床临床经验进行主观判断,目前最常用的区分标准主要有如下几种。

★★★

一、自我评价标准

如果自己认为有心理问题,这个人的心理当然不会完全正常,但一般不可能存在大问题。

基本上正常的人完全可以察觉到自己心理活动,和自己以前的差别,自己的心理表现和别人的差别等等。

如果不认为自己心理有问题,也不能证明当事人就正常,还要考虑其他方面和其他标准。

二、心理测验标准

心理测验,通过代表性的取样成立创模样板,检测新图,检测项目和方法的标准化,才能形成测评量表。

心理测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专家的主观看法,但是心理测验也存在误差,目前并不能代替医生的诊断。

三、病因病理学分类标准

这种标准最客观,把心理问题当作躯体疾病一样看待的医学标准。

不过一个人身上表现的某种心理现象或行为,可以找到病理情结,或病理生理变化的依据,则认为此人有精神疾病。

其心理表现则被视为疾病的症状,其产生原因则归结为脑功能失调,这一标准为临床医师们广泛采用,但是诊断范围狭小,对神经症和人格障碍等则无能为力。

四、外部评价标准

人的心理活动总是表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果大家都认为某个人有问题,一般就是正确的。

其实他们并没有看出来,专业人员也可以通过各种表现判断当事人是不是有问题,专家对症状的分析就形成症状学分类标准。

五、适应社会新标准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维持着生理心理的平衡状态,人能依照社会生活的需要,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

因此正常人的生活,正常人的行为符合社会的准则,则根据社会要求的道德规范性。

如果由于气质或功能的缺陷,使得更新能力受损,不能按照社会认可的方式行事,致使其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是不适应的时候,则认为此人有心理异常。

图片/topic.me

编辑/空间君









































北京哪个医院可彻底治愈白癜风
白癜风小偏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cqm.com/hbwh/7065.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