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神经科疾病的精神症状群
由于直接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各种类别的神经疾病(如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创伤、癫痫病、感染等)也可以导致许多精神症状。
额叶
前额创伤可出现单侧或双侧性额叶症状群(人格改变、易激动、欣快、淡漠、假性抑郁、冲动、不适宜的社会性行为),不要误诊为抑郁症或躁狂症。双侧性损伤时往往并不会导致智力水平障碍,但常可影响记忆力。如仅是单侧受累,症状可以较轻,然而前运动区(左侧)受累则将出现左手运动不能和表达性失语(Broca失语),不要与精神障碍相混淆。
颞叶
刺激或损伤颞叶可出现视幻觉和嗅幻觉,以及攻击性的精神性行为,但通常无听幻觉。优势侧受损可表现对声音、声调和音乐的辨识不能;双侧损伤则会出现科尔萨科夫(Korsakoff)记忆障碍和克-布(Kluver-Bucy)综合征(平淡及性欲亢进)。
顶叶
优势侧损伤可引致语言困难(如表达不能或不能理解所说的话,但可完成简单的操作、阅读和/或书写)、味觉辨识不能、运动不能和智力减退;非优势侧受损一般可表现疾病感缺失的症状。
枕叶
损伤后可出现原始性闪光样视错觉和幻觉。
边缘系统
症状呈多样化,但通常受影响的是本能性和情绪性行为(如情绪不稳、担心、阵怒、冲动、抑郁和记忆下降),当累及乳头状体时也可出现遗忘症状(科尔萨科夫综合征)。
神经疾病
神经疾病可引致各种精神症状,而对这些特异性症状的解释也要考虑综合性的因素。主要疾病如下:
?帕金森病往往表现有平淡和抑郁(40%以上),痴呆(40%),和焦虑(40%)。
?亨廷顿舞蹈病疾病开始就可表现精神症状(如情绪不稳、冲动意向、抑郁、幻觉和妄想),不要误诊为精神分裂症、重性抑郁症或躁狂。要发掘家族史、运动障碍及痴呆。
?多发性硬化症(MS)早期精神症状主要为情绪不稳、欣快、短暂精神病性发作、抑郁,以及“表演性症状。
?颅内肿瘤50%的患者会产生精神症状,偶尔可有某些暂时性症状。症状形式与病灶部位有关,并常常会呈现一定程度的器质性退化征象。早期可有轻度人格改变(如,“他有些不像原来了”)。肿瘤(当然还有其他原因)所造成的失语可掩盖精神病性言语障碍,但两种言语异常的性质是不同的。
?脑创伤脑震荡后遗症:包括易激动、情绪不稳和人格改变,也可有抑郁与躁狂。症状可能持续较长时期。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典型病例可表现器质性脑病综合征(初期常有易激动和烦躁不安广泛性麻痹(中枢神经系统梅毒)主要是逐渐进展的痴呆,但也可出现各种精神错乱状态(如假性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抑郁症和躯体化障碍)。
?中风常见中风后抑郁(占患者的50%以上),情绪障碍的形式趋于依损伤的不同解剖部位而变化(但还不能太肯定):重性抑郁(左额叶、右顶叶),情绪恶劣状态(左、右脑后部),不自然的悲伤、焦虑和不愉快(右额叶),躁狂(右颞叶-基底)。重性抑郁可持续9-12个月,抗抑郁药或电休克治疗(ECT)可以有效,但相关的工作还差得很多。
?艾滋病某些患者可有情感平淡和抑郁、焦虑和激惹,许多患者可有否认,应给予治疗。许多病例早期可表现记忆、言语表达和集中能力的轻度下降;50%以上可在疾病后期产生严重神经系症状,并常常可逐渐进展为痴呆和谵妄状态。
?多发性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tte综合征)这是一类病因不明的神经精神病理综合征,往往起病于儿少期或青春早期,初起表现一种或多种自控不能性症状,如头或手脚扭动、眼睛眨动,并在抽搐中发出吭吭声,偶尔夹杂单词(粗话)。此症往往可较重并延续一生;家族中也有较髙的发病率(表现其他抽动状态),体现较强的遗传成分;另外家族成员中(因遗传?)还常常有强迫性障碍、慢性抽动,还可能有多动症(ADHD)和学习障碍。症状可在应激下加重,经心理治疗后可获得改善,但基本治疗还是药物:氟哌啶醇(过去首选;60%-70%患者的症状可以改善;2-12mg/d),也可考虑可乐定(0.1-0.5mg/d,有效率可达50%)、匹莫齐特(哌迷清)(2-12mg/d)、维思通和氯硝西泮。兴奋性药物可诱发或加重此症,或也可能有所帮助,但必须要慎重使用。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