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说个题外话:很多人把精神病与神经病混为一谈,然而这两种病相差甚远。
有个形象的比方:一头摔倒在地上,摔了个半身不遂,这是摔出了神经病;一头摔倒在地上,伸展开四肢开始爬行,把自己当成了壁虎,这是精神病。
神经病是人的神经系统发生了病变,通常都是器质性的,比如脑卒中(中风)、脑肿瘤、神经炎等,医院神经科看的。
而精神病是因大脑功能失调导致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思维、意志、动作行为等出现异常,难以被一般人理解。
中国精神障碍患者究竟有多少?
近日,首个覆盖全国的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表在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精神病学》上,该调查参与者超过3万人,覆盖31个省份。
结果显示,中国成人精神障碍终生患病率为16.6%,也就是说,在我国近14亿人口中,有2.3亿人(七分之一人)在他们的一生中会得这六类精神障碍疾病中的一种或几种,相较前两次数据增长较大。
为了让大家对精神障碍有全面的了解,本文总结梳理了六大精神障碍症状,并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图表等形式展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大精神障碍分别是:认知障碍、思维障碍、记忆障碍、情感障碍、智能障碍、意识障碍。其中认知障碍与思维障碍在六大障碍中是重中之重。具体内容分别如下:
一认知障碍
认知障碍,指与学习记忆以及思维判断有关的大脑高级智能加工过程出现异常,从而引起严重学习、记忆障碍,同时伴有失语或失用或失认或失行等改变的病理过程。
1.感觉障碍
感觉过敏:表现为轻微的刺激即引起强烈的感觉,系因对触、痛觉的敏感性增强或感觉阈降低所致。
感觉过度:由于刺激阈增高与反应时间延长,刺激必须达到很强的程度方有感觉,在刺激后需经一潜伏期才能感到强烈的、定位不明确的不适感觉。
感觉异常:没有外界刺激而发生的感觉,例如麻木感、蚁走感、触电感、针刺感、灼热感,以及冷水滴在皮肤上的感觉等。
2.知觉障碍
错觉:指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如将地上的绳索看成一条蛇。
幻觉: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如有幻听、幻视。
而在幻听中,评论性幻听、议论性幻听和命令性幻听为诊断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症状。
下图用更加易懂的话便于理解认知障碍:二思维障碍
思维障碍分思维形式障碍、思维内容障碍,具体包含如下:
1.思维形式障碍
思维奔逸:健谈,说话滔滔不绝,所说话与主题有关,但主题极易随环境而改变(随境转移)。多见于躁狂症。
思维迟缓:表现言语缓慢、语量减少,语声甚低,反应迟缓,思维内容并不荒谬,所说话与主题有关,能够正确反映现实。多见于抑郁症。
强迫思维:指病人头脑中出现了大量的不属于自己的思维,并强制性的在脑中涌现。
思维散漫:表现为说话东拉西扯,对问话的回答不切题。
思维破裂:表现为病人的言语或书写内容的句子之间语言堆积,言语支离破碎,成了语词杂样。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思维贫乏:表现为沉默少语,答话时内容大致切题,但单调空洞或词穷句短,常回答“不知道”、“什么也没想”。
2.思维内容障碍
思维内容障碍主要是包含各种妄想,妄想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
按妄想的主要内容,常见的有:原发妄想,疑病妄想、关系妄想、被害妄想、嫉妒妄想、钟情妄想、物理影响妄想等。解释如下:
原发妄想:是突然发生的,内容不可理解,与既往经历和当前处境无关,也不是起源于其他精神异常的一种病态信念。
疑病妄想:坚信自己患了严重躯体疾病或不治之症,而四处求医。
关系妄想:病人认为环境中与TA无关的事物都与TA有关。
被害妄想:病人坚信周围某些人或某些集团对病人进行打击、陷害、谋害、破坏等不利的活动。
嫉妒妄想:病人无中生有的坚信自己的配偶对自己不忠诚,另有外遇。
钟情妄想:病人坚信自己被异性钟情。
物理影响妄想:称被控制感。病人觉得他自己的思想、情感或意志行为受到某种外界力量的控制而不能自主。
下图更加全面概括思维障碍:三记忆障碍
记忆障碍有记忆减弱、遗忘、错构、虚构等。其中记忆减弱、遗忘等在正常人中也有,不是精神病学的重点,错构、虚构是记忆障碍的重点。
1.记忆减弱
记忆过程全面的功能减退。最常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如痴呆患者也可见于正常老年人。
2.遗忘
顺行性遗忘:不能保留新近获得的信息的称为顺行性遗忘症。患者对于一个新的感觉性信息虽能作出合适的反应,但只限于该刺激出现时,一旦该刺激物消失,患者在数秒钟就失去作出正确反应的能力。所以患者易忘近事,而远的记忆仍存在。本症多见于慢性酒精中毒者。
逆行性遗忘:正常脑功能发生障碍之前的一段时间内的记忆均已丧失的,称为逆行性遗忘症。患者不能回忆起紧接着本症发生前一段时间的经历。一些非特异性脑疾患(脑震荡、电击等)和麻醉均可引起本症。
心因性遗忘:选择性遗忘,即所遗忘的事情选择性地限于痛苦经历或可能引起心理痛苦的事情。多在重大心理应激后发生,可见于急性应激障碍。
3.错构
患者在回忆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件时,对地点尤其是时间的记忆出现错误或混淆,如将此时间段内发生的事情回忆成在另外时间里发生的。
4.虚构
患者用完全虚构的故事来填补和代替之,随之坚信。有些患者所谈内容大部分为既往记忆的残余,在提问者的诱导下串联在一起丰富生动又显得荒诞不经,但转瞬即忘,临床上称为虚谈症。
多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如痴呆患者和慢性酒中毒性精神病。
用下图简要概括:四情感障碍
情感是指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因之而产生相应的内心体验。精神病患者的情感障碍可表现为情感性质、情感波动、情感协调性三种形式。
1.情感性质
就是精神病患者的情感反应不能以当时的处境和心境来解释。如躁狂症和脑器质性疾病患者的情感高涨,抑郁症患者的情感低落。
2.情感波动性
情感不稳表现为情感反应极易变化,从一个极端波动至另一个极端,而情感的不稳与外界环境无关,如情感淡漠(精神分裂症患者)、易激惹(神经症、偏执型精神病)
3.情感协调性
情感倒错是指情感反应与内心体验或处境不协调,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情感幼稚是指成人的情感反应如同小孩,缺乏理性控制,多见于癔症或痴呆患者。
情感主要是个人对客观人和事的体会和感觉,有很大的主观性,而精神病患者对人事的理解与常人不一样,自然在情感上有很多障碍,上述几点就是精神病患者常见的情感障碍。
五智能障碍
智能障碍就是进行智慧活动的能力发展受到阻碍或产生缺陷,致使个体对环境的适应发生困难而表现智能低下,或因大脑结构的弥散性损害而使患者在意识淸晰的背景上出现持久、全面的智能减退。
在智能障碍中,最重要的是有关精神发育迟缓内容,里面涉及到IQ等级的划分:
六意识障碍
意识障碍可为觉醒度下降和意识内容变化两方面。前者表现为嗜睡、昏睡和昏迷;后者表现为意识模糊和谵妄等。分别如下:
1.嗜睡
患者表现为睡眠时间过度延长,但能被叫醒,可回答简单问题。停止刺激后患者又继续入睡。
2.昏睡
高声呼唤或其他较强烈刺激方可醒,对言语的反应能力尚未完全丧失,可作含糊、简单而不完全的的回答,停止刺激后又很快入睡。
3.昏迷
患者意识完全丧失,各种强刺激不能使其觉醒。
4.意识模糊
注意力减退,情感反应淡漠,定向力障碍,活动减少,语言缺乏连贯性,对外界刺激可有反应,但低于正常水平。
5.谵妄
认知、注意力、定向、记忆功能受损,思维推理迟钝,语言功能障碍,错觉,幻觉睡眠觉醒周期紊乱等,可表现为紧张、恐惧和兴奋不安,甚至可有冲动和攻击行为。
便于记忆的简图如下:当今社会,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罹患精神病的人越来越多,对待精神病人的态度,许多人是谈之色变,唯恐避之不及。
但你想过没有,假如是你或者你的家人患了精神疾患,你的感受和态度又该如何?你害怕别人的歧视吗?你也渴望别人伸出温暖的双手帮助你和你的亲人吗?
现代文明社会常常倡导人人平等,提倡社会公德,提倡每个人都要有人权,都应该有尊严地活着。
可曾知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意无意地开个玩笑或说个气话:“你发疯了吧”、“你是从精神病院出来的吧”。
假如你就是精神病人,你就是旁听者,当你听了这种玩笑,会是什么样的感受?
简单随意的一句话就对患有这种病的人来说是一种侮辱,甚至是一种人身攻击,无形中给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带来了很大的伤害,给他们的人格尊严蒙上了巨大的阴影。
这些言论已在无意中破坏了社会的道德精神,杀人内心于无形。
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
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心怀善意,为人厚道,以后能善待精神病人,特别是善待你身边的精神病人,给他们留有喘息的空间。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精神病已是可防、可治的疾病,而且若及时就医,一般预后比较良好,能适应现实的生活,能正常的参加工作、学习、生活、社交、结婚、生子等。
因此,如果不幸患上精神病,并不可怕,只要及时寻求专业的精神科医生帮助,药到病除,病人也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最可怕的就是,讳疾忌医,羞于就医,不能坚持服药,导致病情逐渐加重,病情反复,反而害了病人的一生。
版权声明:文章医院图片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我不是不开心,是抑郁......
让婚姻变好的三个字,从来不是“我爱你”,而是……
低价值感的人生,你过够了没?
选择白云幸福一家
精神分裂失眠
情感
焦虑
抑郁..
有问必答
-
??????????医院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