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精神症状:注意障碍
注意是指个体精神活动集中指向一定对象的心理过程。可分为主动注意(又称为有意注意,是自觉的、有目的的注意)和被动注意(又称无意注意,是外界刺激所激发、没有目的的注意)。其特征有集中性(指人的心理活动只集中于一定事物上,具有一定范围和广度)、稳定性(指心理活动能够长时间集中于某一客体或活动的特性)、转移性(指根据新的任务,主动把注意由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的现象)。
注意障碍:注意增强、注意减退、注意涣散、注意狭窄、注意转移。
注意增强:为主动注意的兴奋性增高。多见于精神分裂症、躯体忧虑障碍等。
注意减退:为主动及被动注意的兴奋性减弱和注意稳定性降低。多见于抑郁发作、精神分裂症。
注意涣散:被动注意兴奋性增强和注意稳定性降低。多见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焦虑障碍、精神分裂症等。
注意狭窄:注意广度和范围的显著缩小。多见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等。
注意转移:注意转换性增强和稳定性降低。多见于躁狂发作等。
常见精神症状:记忆障碍
记忆是既往事物经验在大脑中的重现,是在感知觉和思维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精神活动。
记忆的基本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回忆。识记是事物或经验在脑子里留下痕迹的过程,是一种反复感知的过程。保持是识记痕迹保存于大脑免于消失的过程。再认是现实刺激与既往痕迹的联系过程。回忆是既往痕迹的重新活跃或重现。
记忆障碍:记忆增强、记忆减退、遗忘(顺行性遗忘、逆行性遗忘、界限性遗忘(又称为分离性遗忘)、进行性遗忘)、虚构、错构。
记忆增强:是病理性的记忆增强,表现为患者对病前已经遗忘且不重要的事都能重新回忆起来,甚至包括事件的细节。
记忆减退:是记忆各个基本过程功能的普遍减退。轻者表现为近记忆力的减弱,严重时远记忆力也减退。多见于痴呆,也可见于正常老年人。
遗忘:记忆痕迹在大脑中的丧失,表现为对既往感知过的事物不能回忆。根据是否能够恢复,遗忘可分为暂时性遗忘(在适宜条件下还可能恢复记忆的遗忘)和永久性遗忘(不经重新学习就不可能恢复记忆的遗忘)。根据对事件遗忘的程度,遗忘可分为部分性遗忘(仅仅对部分经历或事件不能回忆)和完全性遗忘(对一段时间内的全部事件或经历完全不能回忆)。在临床上,通常按照遗忘与疾病的时间关系分类(重点)为:顺行性遗忘、逆行性遗忘、界限性遗忘(又称分离性遗忘)、进行性遗忘。
顺行性遗忘:对紧接着疾病发生以后一段时间内的经历不能回忆。
逆行性遗忘:对疾病发生之前一段时间内的经历不能回忆。
界限性遗忘(又称分离性遗忘):对某一特定时间段的经历不能回忆,遗忘的发生通常与该时间段内的不愉快事件有关。多见于分离障碍。
进行性遗忘:随着疾病的发展,遗忘逐渐加重。主要见于老年痴呆。
虚构:在遗忘的基础上,患者以想象的、未曾亲身经历的事件来填补记忆的缺损。其叙述的内容常常变化,且容易受暗示的影响。多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痴呆及慢性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
错构:在遗忘的基础上,患者对过去所经历过的事件,在发生的地点、情节、特别是在时间上出现错误的回忆,并坚信不疑。多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痴呆和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
常见精神症状:智能障碍
智能:人们获得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在经验中学习或理解的能力,获得和保持知识的能力,迅速而又成功地对新情境做出反应的能力,运用推理有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它涉及感知、记忆、注意和思维等一系列过程。
智能障碍:智力发育障碍、痴呆(全面性痴呆、部分性痴呆、假性痴呆)。
智力发育障碍:先天或发育成熟以前(18岁以前),由于各种原因影响智能发育所造成的智力低下和社会适应困难状态。影响智能发育的原因包括遗传、感染、中毒、缺氧、脑外伤、内分泌异常等。
痴呆:智力发育成熟以后,由于各种原因损害原有智能所造成的智力低下状态。临床主要表现为记忆力、计算力、理解力、判断力下降、工作和学习能力下降、后天获得的知识与技能丧失等,严重时甚至生活不能自理。可分为:全面性痴呆、部分性痴呆、假性痴呆。
全面性痴呆:大脑弥散性损害,智能活动的各个方面均受累及,从而影响患者全部的精神活动。多见于老年痴呆和梅毒性痴呆等。
部分性痴呆:大脑的病变只侵犯脑的局部,患者可只产生记忆力减退,理解力削弱或分析综合困难等,但其人格仍保持良好,定向力完整,有一定的自知力。可见于血管性痴呆和脑外伤后痴呆的早期。
假性痴呆:在强烈的精神创伤后,部分患者可产生一种类似痴呆的表现,而大脑组织结构无任何器质性损害。经治疗后,痴呆样表现很容易消失。多见于分离障碍及应激障碍等。可分为刚塞综合征(又称为心因性假性痴呆)、童样痴呆。刚塞综合征:表现为对简单问题给予近似而错误的回答,往往给人以故意开玩笑的感觉。行为方面也可出现类似错误。对某些复杂问题,患者却往往能正确应付,一般生活也能自理。‖童样痴呆:以行为幼稚、模仿幼儿的语言行为为特征。表现为成人患者的行为类似儿童。
常见精神症状:定向力障碍
定向力:指一个人对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自身状态的认知能力。可分为对周围环境的定向力和自我定向力。对周围环境的定向力:时间定向(对当时时间的认识);地点定向(对所处地点的认识);人物定向(对周围环境中人物的认识)。自我定向力:对自己姓名、性别、年龄及职业等状况的认识。
定向力障碍:指对环境或自身状况认识能力的丧失或认识错误。定向力障碍多见于意识障碍时,它是意识障碍的一个重要标志。有定向力障碍并不一定存在意识障碍。
双重定向:精神分裂症患者也可在意识清晰状态下出现定向力障碍。对周围环境的时间、地点、人物出现双重体验,其中一种体验是正确的,而另外一种体验则与妄想有关。
李志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