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D11精神行为或神经发育障碍

时间:2020-9-24 15:33:10 来源:器质性精神障碍

白癜风的发病原因 http://baidianfeng.39.net/a_xcyy/151002/4705219.html

ICD是WHO疾病分类核心成员,现行的版本为年发布的第10版(ICD-10),目前WHO已发布ICD-11预览版。

ICD-11为WHO各成员国重新“建立和修订必要的疾病、死亡原因和公共卫生国际术语”及“规范必要的诊断程序”。WHO成员国采用ICD系统来递交疾病死亡率和发病率统计报告,有些国家使用ICD确立卫生服务的准入资格,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

ICD在中国有权威地位。中国曾照搬ICD-9、ICD-10作为国家标准发布执行,ICD-11也会比照处理。

中国现行许多卫生政策和法规依据ICD-10制定,如《重性精神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年版)》等(其中所说的重性精神疾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双向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分裂情感障碍等六种,就是依据ICD-10确定)。

ICD分类适用于卫生管理、医学、教育和司法等领域。ICD-11预览版发布,ICD-11《精神、行为或神经发育障碍》和ICD-10之间有变化,它将对中国精神科各领域带来新变化。

ICD-11第六章《精神、行为或神经发育障碍》和ICD-10不同,要点如下。

1.由ICD-10中的第Ⅴ章变为ICD-11中的第6章,名称由“精神与行为障碍”更改为“精神、行为或神经发育障碍”(mental,behaviouralorneurodevelopmentaldisorders)。

2.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中与性健康有关的情况分离出来单独成章,形成ICD-11中的第17章“性健康相关情况”(conditionsrelatedtosexualhealth)。3.ICD-10中分类于“精神与行为障碍”和“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睡眠-觉醒疾病重组成章,形成ICD-11中的第7章“睡眠觉醒障碍”(sleep-wakedisorders)。

4.ICD-10中“精神发育迟滞”“心理发育障碍”“通常起病于童年与少年期的行为与情绪”相关内容重组成“神经发育障碍”(neurodevelopmentaldisorders),强调该系列疾病起病于童年和青少年时期,但具有疾病终生性。

5.原归于“冲动控制障碍”的赌博障碍(gamblingdisorder)和游戏障碍(gamingdisorder)纳入“成瘾行为所致障碍”(disordersduetoaddictivebehaviours)。扩展ICD-10中的“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及行为障碍”为“物质使用所致障碍”,以这两类疾病群组成“物质使用和成瘾行为所致障碍”(disordersduetosubstanceuseoraddictivebehaviours)。

6.将“神经症性、应激相关的及躯体形式障碍”拆分为“焦虑及恐惧相关障碍”、“强迫及相关障碍”、“应激相关障碍”、“分离障碍”(dissociativedisorders)以及“躯体痛苦和躯体体验障碍”(disordersofbodilydistressorbodilyexperience),形成ICD-11中5个新的节,并对分类名称做了相应调整。

7.“伴有生理紊乱及躯体因素的行为综合征”被拆分为ICD-11中的“喂养及进食障碍”(feedingoreatingdisorders)、“未在它处归类的妊娠、分娩及产褥期伴发精神及行为障碍”(mentalorbehaviouraldisordersassociatedwithpregnancy,childbirthandthepuerperium,notelsewhereclassified)及“在他处归类的心理或行为因素影响的障碍或疾病”(psychologicalorbehaviouralfactorsaffectingdisordersordiseasesclassifiedelsewhere)。

8.“成人人格与行为障碍”拆分为“冲动控制障碍”(impulsecontroldisorders)、“人格障碍及相关人格特质”(personalitydisordersandrelatedtraits)等。

9.原归于ICD-10“通常起病于童年与少年期的行为与情绪”中“品行障碍”的相关内容形成ICD-11中新的一节,节名为“破坏性行为和反社会障碍”(disruptivebehaviourordissocialdisorders)。10.“排泄障碍”(eliminationdisorders)由ICD-10“通常起病于童年与少年期的行为与情绪”中的“非器质性遗尿和遗粪”而来。

11.“做作障碍”(factitiousdisorders)为ICD-11中新增的诊断单元,并自成一节,包括“对自身的做作障碍”(factitiousdisorderimposedonself)、“对他人的做作障碍”(factitiousdisorderimposedonanother)和“未特定的做作障碍”(factitiousdisorders,unspecified)。

12.“精神分裂症、分裂型和妄想性障碍”更名为“精神分裂症和其他原发性精神病性障碍”(schizophreniaorotherprimarypsychoticdisorders),强调本组疾病以异常的神经生物学特征为基础。简化了短暂性精神病性障碍和妄想性精神障碍的分类,增加“原发性精神病性障碍的症状描述”(symptomdescriptorsinprimarypsychoticdisorders),并从阳性症状、阴性症状、抑郁症状、躁狂症状、精神运动症状和认知症状6个维度来描述症状,且形成6个本节的独立分类单元。

13.“心境(情感)障碍”更改为“心境障碍”(mooddisorders),各类心境发作不再被作为独立的诊断单元,ICD-10“焦虑障碍”中的“混合抑郁和焦虑障碍”归入抑郁障碍。

14.“器质性(包括症状性)精神障碍”变更为“神经认知障碍”(neurocognitivedisorders),在分类上保留谵妄(delirium)、轻度神经认知障碍(mildneurocognitivedisorder)、遗忘障碍(amnesticdisorder)和痴呆(dementia),并对痴呆的类型进行重新梳理和归类。

(本文主要依据WHO网站ICD-11预览版和ICD-10文本进行比较,参考网络上公开文献和同行师友的说法,在此致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cqm.com/jbrs/11845.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