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他不知道他病了理解精神障碍患

时间:2020-10-6 15:17:29 来源:器质性精神障碍

全国治白癜风最好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60725/4910787.html

从今天开始小编会不定期推荐好书

这是我们给大家推荐的第1本书

《他不知道他病了》

这是一本由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教授泽维尔·阿玛多(XavierAmador)撰写的精神障碍康复科普读物。本书为我们解答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为什么精神障碍患者会拒绝就医和求助?

全书一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讨论了患者为什么会否认自己生病且拒绝接受帮助;第二部分介绍了如何帮助患者接受治疗;第三部分讨论了该不该让患者强制就医,以及强制就医后采取的一些措施;第四部分内容则与态度和检查工具、病识感的研究、作者介绍等相关。

No.1

“病识感”

“病识感具有复杂性;较好的病识感能让患者稳定而持久地服用药物,住院治疗次数较少,住院期较短,较不常被强制就医,更加主动参与各方面的治疗活动等;病识感不佳不管在维持药物或心理治疗上,都比较有可能发生问题,患者病识感不佳和脑部额叶功能失常有关,是脑部机能的失常,缺乏病识感而抗拒治疗是一种精神障碍(脑部手受损),而非患者刻意的选择(顽固或拒绝承认)”

——《他不知道他病了》

首先,有些人存在一个错误误解,认为头脑清楚反而可能会导致气馁和消极对待病情,但是缺乏病识感并不会让问题消失,并不会起到保护作用,反而会导致无法正视治疗的作用,不配合治疗。

其次,病识感与脑部功能失常有关,有些人认为个性固执或自我防卫比脑部损伤容易处理的多。事实上改变一个人的人格远比教会他弥补脑部功能缺失的方法难得多。

通过澄清这两个误解,说明病识感具有多重性。病识感并非仅仅是让患者承认自己患病,还包括很多不同的内容,需要患者正确了解目前自身的症状,更重要的是承认药物有效。治疗师的敌人并非患者本身,而是与患者结成伙伴关系共同面对脑部功能失常。在入院时,如果患者缺乏病识感,治疗师就无法与患者建立起伙伴关系。医院治疗之后病情减轻,趋于稳定,但是患者并没有病识感,承认药物有效,在出院后患者是否会遵循医嘱是一个最大的问题,也是导致患者不断重复住院的原因。所以在不同阶段,病识感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病识感需要并且应该受到可信度的评量,并且进行适当的处理。

No.2

如何让患者接受治疗

当有严重精神障碍的人觉得你看到的是他这个人,而不只是他被诊断出来的病症时,将会愿意敞开心胸聆听你的话。

患者因病识感缺乏而不能按时接受治疗,因此协助患者接受治疗,就需要协助患者建立病识感,协助患者学习新的技巧,“心甘情愿地”、积极地参与自己的治疗。书中指出,达成这一目标首先需要建立医生与患者的合作关系,而创造治疗协议共有“倾听(Listen)、运用同理心(Empathy)、赞同(Agree)、结为伙伴(Partnership)”四个步骤,对于每个步骤的“内容、为什么要这么做,以及如何操作、基本原则”等,作者根据自己治疗精神障碍者并与之相处的经验进行了分享,以教授读者如何与严重精神障碍者建立信任与合作的关系,共同克服困难。

No.3

“强制治疗”

(图片来源:人间世2笼中鸟)

当严重精神障碍者显然会伤害自己或他人时,当下可能发生伤害的危险性即是需要寻求外界帮助的信号,这样的情形出现就需要强制就医。具体步骤,首先家属需要积极主动地和护理人员保持联系,当出现紧急情况,需要通知所在地的危机处理小组,甚至当患者失控时,联系警察将患者送至紧急就医。

可以看到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属在患者强制治疗的情况下也是非常需要协助和支持的。他们存在的背叛的感受、与患者之间不再信任的感受都需要进行适当干预,否则会影响后续的家庭关系,影响患者的康复治疗。本书明确了即使所做的是不得不做的,但这种背叛的感受也是真实并且非常容易存在的,家属通常会不知道如何处理这样的问题。本书给家属提出了很多建议,应该以道歉开始对话,表示能体会对方的感受,同时也要真诚道出自己的感受,表明自己的内心知道自己必须这么做,但并不是认为自己就是正确的。同时真诚解释自己这么做来自爱,而非害怕他可能做出很多糟糕的事。也许这样的沟通也并不能得到患者的赞同和理解,但是要让他们明白自己做这些事背后的原因与动机,才能缓和双方的关系。

No.4

如何与患者交流

书中介绍了同严重精神障碍者交流时的要点,如看到他这个人而不是病症,并再次强调患者缺乏病识感是一种脑部功能的失常,通常并不会因为药物而改善。以及一些态度及信念检查表、病识感相关研究和作者介绍。

读后感

本书有利于我们理解精神分裂症等严重精神障碍者拒绝医疗的态度和行为,患者因脑部功能的失常而缺乏病识感不配合治疗——而非患者的自我防卫,康复也就无从谈起;同时它将精神障碍者的观点和临床治疗者的观点融合在一起,建立起康复者和临床医生的治疗联盟,家属、社工、医生等组成的医疗团队通过倾听、同理心、赞同和结为伙伴几个步骤协助患者接受治疗;最后,强制就医部分启示我,当我们在协助康复者进行治疗的工作上已经尽力了,没有更为温和的方法时,积极主动寻求外界帮助也很重要!

——吴国莉

我对序言中作者分享他写书的缘由很受触动。作者演讲时发现精神病患者家属对于“为什么精神病患拒绝接受帮助”这个问题热切地想要了解。他作为研究者在这个领域钻研了十几年,对这个领域的学术问题过于了解以至于感觉并不稀奇,但是却忽然发现还有那么多病患家属渴望了解却没有渠道,而他们正是最需要这些知识的人。这正是科普工作的意义。专业人士如果只进行研究而不向大众传播最前沿的科学发展,那么科学进步的意义就难以惠及社会。作为一本科普读物,本书简单清晰地介绍了一些家属如何理解和帮助精神障碍患者的方法和技巧,对于非专业的精神病患家属来说值得一看。

——曾怡婷

在病识感中包含的是自我意识的概念,在过去我有遇到过很多缺乏病识感的患者,但也遇到过很多具有坏的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反而导致了他们的病耻感,他们认为自己的角色仅有患者这一个,因为患病而觉得自己没有任何潜能,没有任何希望,这其实也是缺乏了正确的病识感。好的自我意识,对自己状况和疾病的正确理解才能帮助患者恢复。本书教授了我很多实务技巧,也给了我很多看问题的新的角度,也留下了很多思考,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有所发挥。

——唐诗婷

内容来源:曾怡婷、唐诗婷、吴国莉图文编辑:沈昶邑审核:薛莉莉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cqm.com/jbrs/11909.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