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讲堂抑郁症的防治与药物开发

时间:2016-12-30 16:08:26 来源:器质性精神障碍

  

  当今,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人类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丰富,但精神生活却面临着极大的考验:越来越多的精神压力、情绪低落、自责、失望、烦躁、沮丧、紧张及精神失常正困扰着现代人们。专家预言,精神抑郁症将成为本世纪人类面临的主要病症之一。

  据世界卫生组织(WTO)最新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年全世界抑郁症的终生患病率达到7.6%,在常见疾病排位列居第五,女性患病率是男性的两倍。预测到年抑郁症将会成为发展中国家最严重的疾病负担。

  在我国,据年北京市社区精神卫生保健系统进行的有关抑郁症障碍调查结果表明:抑郁障碍的终生患病率为6.87%,其中15~59岁为6.38%,60岁以上为8.18%,男性终生患病率为5.01%,女性为8.46%。说明国人受抑郁障碍的困扰也在不断增长。

  随着全球人类老龄社会的来临,本病的发病率正在不断攀升,给抗抑郁药市场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商机。鉴于目前还没有一种疗效高、副作用小的理想抗抑郁药物,亟待人们去创新开发,其发展前景十分宽广。

  以下就抑郁症的防治与药物开发这两个方面予以阐述,希望能引起各方   一、抑郁症的防治

  (一)、病因

  目前认为,引发抑郁症的主要病因与遗传基因、环境压力诱因、药物因素(长期服用治疗高血压、关节炎、帕金森症药物)、慢性疾病(心脏病、中风、糖尿病、癌症和老年痴呆症)、个性(自卑、自责、悲观)、吸烟、酗酒、滥用药物、饮食缺乏叶酸和维生素B12等有关。

  (二)、病理

  人们对抑郁症的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认为肾上腺素主导人类的社会能力,而5-羟色氨则更多地调控人的情绪。因此,应与大脑传递物质5-羟色氨酸和去甲肾上腺素的缺乏有关。

  (三)、主要症状

  我们每个人在一生之中,不论健康与否,或多或少都有过抑郁的体验。譬如失去亲人、天灾人祸、经济困难、高考落第、疾病缠身等,但许多人能为时间所治愈,会很快地从抑郁悲伤的状况中解脱出来。但同时也有一些人一旦情绪显著下降,持续在一月以上,非常悲伤,不愿与人交往,丧失愉快感,有时还常常伴有失眠,严重影响到工作、生活和社交,甚至“抑郁终生”,产生“生不如死”的消极意念。这种抑郁情绪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医学上称为抑郁症或抑郁障碍。

  抑郁症不同于精神分裂症或其它严重的精神疾病,它是完全可以恢复的心理疾病。早期识别抑郁症对治疗十分重要,主要有以下四种征象。

  懒:无原因地变得疲劳无力、懒散无能,甚至连简单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和家务也懒于应付。

  呆:思维迟钝、动作减少、构思困难,记忆力、注意力和理解力下降。

  变:性格明显改变,自我感觉很差,精力、体力和脑力大不如前。

  忧:心情压抑、沮丧,缺乏自信,对外界一切事物缺乏兴趣,多思多虑、自卑自责,或惊恐不安、坐卧不宁。

  临床实践证实,一旦发现以上“三低”现象(即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和疲劳无力),应及早进行对症的药物和心理治疗,将能取得较快的疗效,并能防止其复发;反之,症状会不断加重,出现躯体表现,如心悸、气急、头痛、失眠、食欲不振、性欲下降、明显消瘦等,一般晨重晚轻,长期陷于沮丧、消沉之中,不肯求助,又无力自拔,对前途感到悲观、失望,觉得生活已不值得留恋,甚至出现自杀的想法和行为。据统计,有15%以上的抑郁病患者以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鉴于本病在各个年龄段均可出现,特别是自杀倾向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值得人们予以必要的   (四)、分型

  1、根据发病年龄分型:更年期抑郁症、老年抑郁症、青少年抑郁症(以学习困难为特征)、儿童抑郁症。

  2、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型:抑郁性神经症、精神病抑郁症和隐匿性抑郁症(情绪低下和抑郁症状并不明显,常表现为各种躯体不适症状)。

  3、根据主要病因分型:内源性抑郁症(与脑器质性病变、内分泌失调有关)、反应性抑郁症(巨大的挫折、损失和打击引发)和继发性抑郁症(药物、产后或躯体疾病引发)。

  

  (五)、治疗

  1、中医药治疗:

  我国中医药在防治抑郁症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抑郁症属中医郁症的范畴。考《内经》虽无抑郁病名,但有关于五气之郁的论述;金元时代,开始比较明确地把郁症作为一种独立的病症来论述。如元?朱丹溪《丹溪心法?六郁》已将郁症列为专篇:“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提出气、血、火、食、湿、痰六郁之说,创立了六郁汤、越鞠丸等相应的治疗方剂;从明朝起,诸医家对郁症的认识更加深化完善,如徐春甫《古今医统?郁症门》说:“郁为七情不舒,遂成郁结,既郁之久,变病多端”等,认识到情志因素在郁症产生中的作用,提出药物配合心理和食物的综合疗法,一直沿用至今,成为中医治疗本病的特色。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与情志所伤、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血行郁滞、痰气郁结、心失所养、肝肾阴亏等相关,用中医辨证论治和验方调治,往往能获得意想不到的疗效。常用方剂有柴胡舒肝散(柴胡、芍药、陈皮、川芎、枳壳、香附、炙甘草)、解郁合欢汤(合欢花、柴胡、郁金、丹参、沉香、当归、白芍、山栀、薄荷、茯神、柏子仁、桔饼)、越鞠丸(香附、川芎、苍术、栀子、神曲)等。

  2、心理疗法:

  ⑴关心体贴、细查病因:发现患者情绪低落时,应正确引导,积极向上,解除其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尽可能针对具体病因解决实际问题,使患者从悲观厌世中解脱出来。

  ⑵广交朋友,活跃思维:鼓励患者积极参加社交活动,广交朋友,开阔眼界。经常与自己信得过的人谈心,发泄心中的“不平”,甚至可以大哭大唱片刻,以消心中的郁闷。

  ⑶培养兴趣、投其所好:培养业余兴趣和爱好,使精神有所寄托,参加文娱活动,激发患者去感受生活、热爱生活,摒弃消极厌世的心理。如平时喜欢下棋的,当自我感到情绪低落时,就找人下棋,分散注意,缓解情绪。亦可去远足、郊游、爬山、游泳等,投入到自己的爱好之中,忘却烦恼。

  ⑷听支乐曲、闻香去郁:音乐与舞蹈对抑郁症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需选用节奏明快、富于变化的乐曲。调节心理是香熏的一大功能,而治疗抑郁宜选用暖香型的香氛,如水果香或花香,不宜使用木香型或动物香。

  ⑸规律作息、体育锻炼:患者要早睡早起,不要终日呆坐或卧床,白天应积极参加文体锻炼。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减轻抑郁者所有的无能为力的感觉,提倡清晨起床后去室外散步,但不宜练习气功。晚上则让其安眠入睡,如睡前喝一杯牛奶。失眠者应适当服用安眠药。至于必要的抗抑郁药也应积极按时按量服用。

  此外,还有旅游转移法、爱好新奇法、阅览升华法、写作思维法、光照“穿透”法、运动宣泄法、音乐“按摩”法、色彩治疗法、乐观思考法、温度调适法、夫妻生活法等,可算是千姿百态,但需因人而异。

  3、针灸疗法:

  治疗抑郁症当以疏肝解郁、安神定志、醒脑开窍为法。临床应用针灸疗法,常选刺足三里、内关、风池、大陵、安眠、百会、四神聪、劳宫等穴。临证配穴,往往能起到缓解抑郁症的效果。此外,足疗反射法,一周做二次,也可明显缓解症状,对改善睡眠十分有效。

  4、饮食疗法:

  专家认为,合理的饮食,是治疗抑郁心理的有效疗法之一,应选择以下几类食物为好。

  ⑴多糖类食物:

  ①主粮:如大米、大麦、小麦、燕麦,能提升大脑中的多巴胺来舒缓压力,改善情绪。

  ②瓜类和含高纤维多糖蔬菜:如南瓜、红薯、西红柿、黄瓜、马铃薯、胡萝卜、深色绿叶菜、豌豆、黄豆等,能帮助人体将所储存的血糖转化成葡萄糖,对放松心情有益。

  ③水果:如柑桔、柠檬、草莓、芒果、木瓜、哈密瓜、苹果等富含维生素C,能刺激肾上腺皮质素的分泌,对抗精神压力,调节情绪。

  ⑵高蛋白质食物:

  蛋白质、氨基酸是制造激素的原料,如色氨酸可形成多巴胺和褪黑激素,香蕉、奶制品、鸡肉等是含色氨酸的食品。

  ⑶脂肪类食物:

  多食鱼及海产品(虾皮、海带),适量进食瘦肉、蛋类、植物油等富含脂肪酸、γ-亚麻酸的食品,可改善抑郁和焦虑,对防治抑郁症有益。

  ⑷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食物:

  ①维生素B族:如糙米、杂粮、深色绿叶菜、低脂牛奶、香蕉、南瓜(B6的超级来源)等食物,能调整内分泌,使神经系统得以稳定,有助于对抗压力。

  ②维生素C族:如葡萄、柠檬、柑桔、黄瓜、辣椒等。此外辣椒含辣椒素,能刺激口腔神经末梢,产生热辣感,促使大脑释放内啡呔,从而增进食欲,使人心情愉快。

  ③叶酸类:如菠菜等。

  ④含钙、镁的食物:如奶制品(牛奶、酸奶、奶酪)、豆类、芝麻酱、核桃、虾皮、海带、蛤蜊、荠菜等,均可降低神经肌肉的紧张度,有松弛身心之功。

  ⑤含硒类食物:如鸡肉、海鲜、谷类等,有振奋精神的作用。

  ⑸食物禁忌

  ①忌过量摄入全脂牛奶、冰激淋、炸鸡、炸薯条、带皮的家禽等高脂肪、高热量食物。

  ②忌过食刺激性食物,如酒、浓茶、咖喱、咖啡等,避免造成烦躁、易怒情绪。

  ③忌食盐量过高的罐头食品、方便面、火腿、腌制品,避免人的情绪骤然紧绷。

  

  二、现代抗抑郁药的现状和开发

  (一)、回顾

  1、20世纪30年代,治疗抑郁症以电休克和胰岛素休克疗法为主。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患者和家属都难以长期接受。

  2、20世纪50年代早期,人们开始用异丙肼改善抑郁症状,但后来发现能引起躁狂,有类似鸦片类的兴奋作用而未被继续使用。

  3、年,一种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氯丙嗪问世,由于疗效迅速,很快被广泛使用于本病的治疗。

  4、年,瑞士科学家康雷诺合成了一种与氯丙嗪化学结构相近似的药物丙咪嗪,即三环类抗阻滞剂,具有良好的抗抑郁效果。又有镇静作用,从而取代了氯丙嗪,但之后发现副作用较大而停用。

  5、年后,美国礼莱药厂开发成功百忧解(prozal),它能选择性地抑制5-羟色胺的反哺,而不影响肾上腺素的回收。一个人的神经细胞中,5-羟色胺含量愈高,就会愈有自信心。其毒副作用曾比三环类药物少,但仍有缺陷,如恶心、焦虑、食欲降低和性功能下降等,还不是一种理想的抗抑郁药。

  6、20世纪80年代,抗抑郁植物药的崛起:德国金丝桃科植物贯叶连乔的开发成功,年销售额已达36亿美元,为从传统草药中寻找新抗抑郁药开创了先河。

  (二)、现状

  目前,国际抗抑郁药物产品主要由以下五类组成:选择性的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定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NaSSAS)、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T)、五羟色胺与去甲肾上腺再摄取抑制剂(SNaRI),但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称之为5-羟色胺综合征。服药后分别表现为发热、恶心、肌张力增高(肌痉挛、震颤、肌肉强直、反射亢进)、精神障碍(易激动、不安、意识模糊、躁狂、癫痫发作),以及自主神经障碍(高血压、低血压、心动过速、多汗)等。所以,一种理想的抗抑郁药尚未问世,需要人们不断地研制和开发。

  (三)、开发

  当代病理学研究表明:抑郁症发病机制甚为复杂,诱发原因较多,针对某一环节的药物往往难以取得满意的疗效。合成药物有抗抑郁谱窄、副作用大、药价高和易复发等缺陷。因此,国内外在抗抑郁药的研制和开发方法上越来越重视传统药物,特别是从中草药中寻找抗抑郁症的有效药物成份,已是医学界的热门话题。

  在欧洲,90年代德国已用金丝桃科植物贯叶连乔的花和叶的提取物加工成口服片剂,名为“圣约翰草”,其销售额是以前全球销量最大抗抑郁药“百忧解”的四倍(其药源提取液多半从我国进口),迄今已有数百万人用过此品,未见有明显不良反应报道,对轻、中度抑郁症确有明显效果,在英国还用此来防治老年痴呆症。

  近年来,抗抑郁植物药的研究报道甚多:

  1、药物来源:藤黄科(贯叶金丝桃)、银杏科(银杏)、马兜铃科、松科(印度冷杉)、棕榈科(槟榔)、败酱科(阔叶缬草)、番荔枝科、茜草科、豆科(蒙古黄芪)、菊科和葫芦科等科植物的提取物。

  2、活性成分:苯丙二蒽酮类、黄酮类、低聚糖类、生物碱类、间苯三酚类、倍半萜类、二萜类、三萜类、皂苷、有机酸等化合物。

  3、复方中药:消郁神安汤、百合地黄汤、甘麦大枣汤、小柴胡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二仙汤、五草芍药汤等,但报道仅停留在临床疗效的水平,机理和有效成分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4、抗抑郁药的希望之星:临床抗抑郁、抗焦虑的中草药甚多,既有临床疗效、又有实验研究支持的抗抑郁中药有银杏、缬草、人参、胡黄连、野菊花、杭菊花、马齿苋、厚朴、川栋子、火麻仁、柴胡、郁金、佛手、巴戟天、葡萄籽、芍药、徐长卿、蒲黄、甘松、香附子、绿萼梅等。此外中药有抗抑郁功能的复方也很多,值得人们从另一个侧面加以研发。

  总之,在抗抑郁药的开发利用方面,中医药有着很大的潜在优势,其开发前景已为人们所憧憬。

  

周志宽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教授

  擅长治疗

  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高血压、中风后遗症、病毒性心肌炎、脑栓塞、老年痴呆症等),消化系统疾病(胃炎、溃疡、结肠炎),肝胆疾病(肝炎、胆囊炎、脂肪肝、结石症),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炎,咳喘病,咽炎,鼻炎),妇科病(月经不调、痛经、带下、乳腺小叶增生、子宫内膜异位、多囊卵巢综合症a、阴道炎、外阴营养不良、产后缺乳、更年期综合症),男科病(遗精、阳痿、早泄、不射精、精液不液化、血精、性功能低下)。

  此外,对糖尿病、前列腺增生、抑郁症、慢性疲劳综合症、痛风、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头痛、失眠、便秘及肿瘤等疑难杂症,均有较好的疗效。

  年毕业于南京中医学院医疗系(六年制),一直从事临床研究工作。原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研究员、研究生导师。曾受邀加拿大、坦桑尼亚国、香港等地从医多年,有丰富的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退休后兼任《现代中医药》杂志常务编委。

  学术成就

  1.先后荣获国家、部级、省级科技进步成果奖十项。

  2.发表专业著作五部,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和科普文章余篇。

  专家坐诊时间:周一全天。









































白癜风如何治愈
哪里治疗白癜风病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cqm.com/jbrs/5424.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