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妻子得产后抑郁症

时间:2017-6-8 21:27:16 来源:器质性精神障碍

今天,和朋友谈到这个话题。朋友说妻子怀孕8个月了,有时候她会担心自己产后是否会抑郁。而作为准爸爸,自己对“产后抑郁”的概念,也没有太多的了解,前些天看新闻,某女明星,刚生完宝宝,产后抑郁,控制不住情绪,和老公一直吵架,使夫妻间形成隔阂。今天我向准爸爸们科普一下“产后抑郁”这个话题。

1、什么是产后抑郁?

产后抑郁是指发生在女性产后的抑郁发作,起病时间是在产后4周内,其临床表现与一般的抑郁(抑郁、悲伤、沮丧、哭泣、兴趣减退、易激怒、烦躁、甚至自杀倾向等一系列症状为特征的心境障碍)相同。

关于产后抑郁,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西方发达国家的患病率为7%~40%。亚洲国家患病率为3.5%~63.3%。我国报道的患病率为1.1%~52.1%,平均为14.7%,与目前国际上比较公认的10%~15%的患病率基本一致。

产后抑郁首次发作后约半数以上会在未来的5年内出现再次发作,有1/3的患者甚至在第1年内再次发作。而且随着复发次数的增多,复发风险也在加大。

2、什么样的产妇更可能遭遇产后抑郁?

(1)高龄产妇

有研究认为,高龄产妇更容易产后抑郁。因为生育年龄大,希望能够顺利分娩,对生产良好结局期待值高。对孩子的喂养、抚育更细心、增加了思想负担,也增加产生后发生焦虑抑郁情绪的易感性,另外年龄大的孕产妇通常有固定工作,产后突然与社会隔离,易出现抑郁情绪。

(2)有精神疾病家族史的产妇

研究表明,有精神疾病家族史的产妇,由于精神疾病的因素,大脑机能的敏感性高,产后情绪容易受波动,出现产后抑郁。

(3)情绪不稳定与内向的产妇

相关研究表明,产妇的个性心理特点是诱发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有研究表明产后抑郁多见于自我为中心或成熟度不够、敏感、情绪不稳定、好强、固执、认真、社交能力不良、与人相处不融洽等个性特点的人群。而综合多个调查研究的结果发现,情绪不稳定与个性内向是产后抑郁人群中比较常见的特征,由此推断,情绪不稳定与内向的产妇更可能遭遇产后抑郁。

(4)产前就开始出现抑郁情绪的产妇

最近的美国精神障碍分类与第五版诊断标准(DSM-V)取消了“产前抑郁”的概念,取而代之的是“围生期抑郁”,特指从妊娠开始至产后4周内发生的特殊时期的抑郁症。国内的多个研究也表明,产前出现抑郁情绪,是产后抑郁的重要的影响因素。

3、避免妻子产后抑郁,丈夫可以做些什么?

(1)从孕期开始体贴照料,给予情感支持

从妻子怀孕开始,丈夫就应给予妻子体贴的照料,除了现实生活中周全的照顾,更应注重情感上的支持。当妻子从怀孕开始,就能感受到丈夫的无微不至的关心与支持,妻子也将能感受到安心、踏实,情绪更为平和、愉悦、稳定。

特别强调的是,孕产妇的情绪不稳定,容易发火,男人应多理解担当。在妻子完成生产,“坐月子”阶段,丈夫更应该把更多焦点集中在妻子身上,倾听其心声,理解、接纳、肯定、支持。丈夫应看到妻子的付出,肯定妻子的付出,引导其他亲属、朋友,肯定妻子的付出。经常存在的误区是,丈夫在孩子出生后,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孩子身上,而忽略此时妻子的感受。

(2)形成共识,淡化对胎儿性别的期望

夫妻双方及各自的家庭可能对胎儿的性别可能会有所期望。而实际受孕过程中,胎儿的性别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因此,丈夫首先自己应端正态度,并积极促成妻子及双方家庭形成共识,淡化对胎儿性别的期望,顺其自然。对于传统观念中的“重男轻女”等思想,应及时矫正澄清,特别是对于受传统观念和封建思想影响较深的家庭,应提早打好“预防针”,做好心理准备,不管生男生女,一视同仁。

(3)加强知识学习,及时请教专业人士

从妊娠到生产,到产后的护理,无论是生理上的还是心理上的,整个过程都包含着丰富的知识。作为丈夫,自身应加强对知识的学习,了解如何更好地呵护妻子的身心健康。遇到困惑或者不解时,及时请教专业人士。当妻子生理上的不适及心理上的失调被及时化解时,妻子将远离抑郁情绪的侵蚀。









































北京看白癜风最专业医院
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在哪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cqm.com/jbrs/7150.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