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她可以去看电影,我就不能?」「你爱姐姐,不爱我!」「你为什么要生两个!你只生了我一个就好了!」
二胎时代来临,这样的争吵声,自然又会响亮起来。
尽管亲生的两个孩子可以成为彼此最好的玩伴,但是两人之间几乎不可能绝无嫌隙。
7月13日,就曝出这么一则新闻:
半年前,爸妈生了二胎,花费很大精力照顾宝宝,难免对老大有些疏忽了。
从一个多月前开始,10岁的姐姐小金(化名)开始出现身体上的各种不对劲:头痛,呕吐,闷闷不乐、精神萎靡。
起初,家人医院,还以为孩子得了脑炎,着急得不得了,四处求医都没找到问题。
直到带着孩子来到杭州的浙医二院,经过一系列检查,排除了脑炎。最后,医生给小金下的诊断是「同胞竞争障碍」。
医生说,小金表现出的情绪紊乱,和爸妈半年前生了二宝有关。随着弟弟或妹妹出生,儿童可能有下列表现:
某种程度的情绪紊乱,多数情况下程度轻;
竞争和嫉妒,比较持久,常模仿婴儿的举动以引起父母注意;
增加与父母的对立冲突行为;
出现焦虑、痛苦或社会性退缩的恶劣心境;
出现睡眠障碍。
同胞竞争障碍,真有这病?丁妈看到上面的新闻,也很好奇,赶紧去查了查。
原来,「同胞竞争」的说法一直有,「同胞竞争障碍」也是国际诊断标准ICD-10下的一个诊断条目。
但是早在年,另一个精神障碍诊断标准DSM-4却早已不再把它当作一种「精神障碍」,而是当作「关系问题」来对待了。
不过丁妈也能理解下诊断的医生:告诉患儿家长一个明确的疾病名称,可以让家里人更理解孩子的病因、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更放下心来。
既然不算「精神障碍」更像是「关系问题」,那么就更多需要用疏导、咨询的方式来缓解症状,而不是依靠药物或者物理治疗等方法。
同胞竞争,家中无小事兄弟姐妹之间的争吵和互相攀比,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了。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这几乎可以是条「必经之路」——然而,在这条「路」上,父母却可能会被逼疯。
到底该怎么让家里的争吵少些呢?咱们爸妈得看准时机,知道什么时候该让他们自己解决好问题,什么时候该介入争执、充当裁判。
要做好这个,首先咱们要做的,是了解小孩都喜欢争些啥。
1.吸引家长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