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话李辛一个中医眼中的精神健康生病时,你

时间:2018-8-27 12:59:25 来源:器质性精神障碍

我的德国朋友伊莎贝尔有一天坐在我家客厅对我说:我很喜欢双休日遇到下雨天,那样我就可以安心地在家里做点心,看看书了。

说这话的时候,外面正在下雨,我的孩子在客厅里织毛线。

过了两天。我的孩子突然想起来什么,跑过来对我说:妈妈,我觉得伊莎贝尔说的是对的。下雨天其实是身体休息,灵魂活动的时间。你想啊,身体不能往外跑了,安静下来,灵魂就开始工作了。如果房间里飘着点心的香味,而你在看书,灵魂该多舒服啊。

我认真地看着这个十岁男孩。我并不太了解他。

但他的感觉是对的。

以前总是说一年四季,阴天晴天,白天晚上,都有用处。

其实重要的,还是要自己用身心体会。

台湾德简书院的王镇华老师说:大自然就是这么无私,什么也不说,但其实都在教我们。

又过去一周。

坐下来,编辑李辛老师的演讲稿。

第一篇回顾:李辛:一个中医眼中的精神健康——精神抑郁真的只是一个心理问题吗?第二篇回顾:李辛:一个中医眼中的精神健康——嗯,你这个就是更年期

生病时,可以做什么?

“当一个人生病时,他可以做什么?”这是一个好问题,我们先放一放。回到之前,我们谈到现在医学对抑郁症有许多分类。其实,对于中医而言,分析抑郁症类型,确定不同抑郁症的诊断标准,这样做是没有太多意义的。那么,对于中医来说,我们会做什么是有意义的?

试着思考这样的问题:所有的心理问题,背后关乎的是什么?

有以下几点可以借鉴:

l关乎一个人的身心健康水平。

l关乎一个人对自己了解多少。

l关乎一个人是否愿意去了解自己。

l关乎一个人是否愿意了解这个世界,了解自己如何与世界交流。

l关乎这个世界怎么样地在有意无意、善意或恶意、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在交互影响、互换。

l关乎一个人在与这个内外世界的交换中,自己的身心意是怎样变化的。

为什么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是有意义的?

因为当一个人具备这些能力时,他就不太容易掉到各种心理疾病名称和类型的陷阱中。他会明白,即使此刻他正在不舒服,正在不高兴,甚至已经有一年的时间感到不高兴,他都知道这是人生必要的东西。人生一直是起起落落的。和股票一样。没有一只股票永远会往上走。

身体健康也是这样。当一个人感觉身体不太好时,如果他知道这是一个正常的过程,他就不会心里发慌地到处找中医或者找西医。

生病其实是认识生命,重新学习的开始

这个时候,他会回到我们最初的那个好问题:当一个人生病时,他可以做什么?

其实是学习开始了。

借由对自己的观察,旁人的提醒,或者看书思考……他会回过头来看看:

l看看自己跟家人、朋友等等的关系怎么样?

l看看是否对待自己过于严厉了?

l他也可能会借助一些外在的参照,意识到自己是不是一直过于封闭?

l或者在坚持一些不一定需要坚持的东西,在维护一些不需要维护的东西。

l留意一下自己的饮食、睡眠、运动。

l有什么还是没有意识到的盲点?

l生活是不是过于单一了?

当他回过来看到这些问题的时候,调整已经自动开始了。一段时间以后,不管是生理的还是心理的问题,会好转或者消失。

高血压、糖尿病真的需要终身吃药吗?

其实医学的本质应该是这样的。

不管是中国的医学还是西方的医学,最初的本质在这里。而不是说:你有病,要吃药,不能停。

包括高血压、糖尿病也是这个问题。真的需要终身吃药吗?或者只是吃药、不做其它方面的改善,对保持健康有用吗?不是这样的。

所以我们可以思考一下,长期或者是终身服药,以这种方式来解除人生痛苦,或者来解除某种生理、心理、情绪、认识上的冲突,合理吗?

任何一个有思维能力的人都会知道这是不合理的。有几个人会这么想?

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与你是不是医生,是不是饱读诗书一点关系都没有。

这其实是人的基本能力:有理性的去观察和思考。

我们现在过于追求外在的标准:学很多东西,学到博士、博士后,很精深。好像这样才能对一个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其实不应该是这样的。

就像一件事情做还是不做,不在于财务分析和远期的损益分析。当下你安不安心?你知道做了以后你不安心,你就不会去做了。这样做,既不需要学习,也不需要文凭。

但这是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或者两种不同的生活状态。

传统中医







































金扬沙银屑胶囊
为白癜风患者健康保驾护航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cqm.com/jbrs/9987.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