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面上看起来差不多,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病。
偏执型!偏执性?精神分裂?精神障碍!
这些病种和前面的定语,不要说患者本人,就是患者家属也很难搞清楚。
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这两种字面上看起来差不多的病,到底是怎么回事?有什么区别?
偏执型精神分裂:多疑猜忌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精神障碍疾病。
根据其表现不同,在临床上分为五大类,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主要特点为敏感、多疑、猜忌,如凭空感觉有人要害他、跟踪他、议论他,凭空听到一些别人听不到的声音,一个字概括就是,猜。
除了猜忌,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病人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还会出现以下症状:
1、行为孤僻退缩,脱离现实,生活懒散被动。
2、机能性幻听:在听到一真实声响的同时,出现机能性语言幻听。
3、读心症(被揭露感):他脑子想什么,耳边就听到一个不是他自己的声音在说他所想之事。
4、评论性幻听:幻声在评论他的言行。
5、强制性思维:这是一种不由自己意志所支配的思维,病人感到陌生和厌烦,且欲摆脱而不能。
6、释义妄想(象征性思维):如见到白鸽在飞,就认为他父母有大灾大难。
7、思维被夺:认为死人把他的思想“抽走了”。
8、影响妄想(被控制感、被动体验):认为死人控制了他的脑子,使自己的大脑失去自我控制而不由自主地想一些问题;
认为自己的思想行为,表情动作都是外力强加的,受外力控制支配,失去了自主性。
偏执性精神障碍:系统妄想
偏执性精神障碍,又称为持久的妄想性障碍,是一组以系统妄想为主要症状,而病因未明的精神障碍,若有幻觉则历时短暂且不突出。
在不涉及妄想的情况下,无明显的其他心理方面异常。
偏执性精神障碍通常在30岁以后起病,可能与遗传、人格特征及社会环境因素等共同作用有关。
多数患者病前性格存在缺陷,如主观、固执、敏感、多疑、自尊心强、自我中心、好幻想、易激惹、拒绝接受批评、以及不安全感等。
在个性缺陷基础上,社会环境(如恋爱失败、升职受挫等)作用下逐渐起病,将事实曲解而逐渐形成妄想,妄想影响下,患者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冲突增加,从而进一步强化妄想内容。
妄想内容及出现时间与患者生活处境密切相关,具有逻辑性、系统性和现实性特点,不经仔细甄别较难判断究竟是妄想还是事实。
妄想内容常为被害妄想、嫉妒妄想、疑病妄想和夸大妄想等。
在被害妄想影响下,患者常常主动联系专业人士(如律师、信访部门等)寻求救援或解决问题,反复多次上访、举报或诉讼等;
嫉妒妄想患者以男性居多,主要怀疑配偶对其不忠,因此患者可能跟踪、监视配偶,不定期检查配偶的衣物(如内衣裤、手提包及手机等),甚至出现暴力和攻击行为。
疑病妄想患者是担心自己患有某种疾病,如担心体内长有寄生虫,或认为身体变形了,或认为身体或口腔内有某种异味,因此烦恼不已,反复就诊、检查,但检查结果阴性及医生解释往往不能消除患者的顾虑和担心。
此外,患者的抑郁症状较为常见,有些患者的抑郁情绪达到严重程度。一般而言,偏执性精神障碍患者的行为、情感反应与其妄想内容是一致的。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偏执型精神分裂和偏执性精神障碍完全是两种不同的精神疾病。
它们之间有相似症状,比如妄想。也有显著不同,比如偏执性精神障碍患者完全没有分裂症状。
责任编辑丨尹勇
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