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管理模式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

时间:2020-11-5 13:51:40 来源:器质性精神障碍

白癜风青少年援助 http://m.39.net/pf/a_5478879.html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常见精神疾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病程多迁延。

近年来,精神分裂症患病数量不断上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在统计了~年全世界各国的报告后发现,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为0.07‰至0.52‰,平均为0.24‰,患病率为0.9‰至17.4‰,平均为5.8‰.若以世界人口50亿计,则全世界精神分裂症患者数量可达万。

我国精神分裂症情况同样不容乐观。年我国开展的12地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精神分裂症的终生患病率为‰,年进行的12年随访,上升为‰;

年发表的来自于我国四省市的流行病学研究数据显示,各种精神障碍的月患病率为17.5%,精神病性障碍的月患病率为1.0%,其中24%的患者为中度或严重残疾,而精神分裂症是主要的致残原因。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仅有8%曾经寻求专业帮助,5%的患者曾经进行过精神卫生专业诊疗。极高的未诊未治率,进一步加大了我国精神分裂症的疾病负担,由此引起的严重肇事肇祸率,也给我国精神分裂症的综合防治提出了重大考验。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大致可分为精神药物治疗和心理社会治疗两大方面。目前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治疗主要采用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控制,但抗精神病药物通常具有一定的副作用,以氯丙嗪为例,其副作用主要包括锥体外系副反应(静坐不能、类帕金森氏症、急性肌张力异常、迟发性运动障碍)、过度镇静与嗜睡、恶性症状群、体位性低血压等,会对患者的社会功能造成影响。

且目前尚无一种抗精神病药物只通过一个疗程就能够完全治愈精神分裂症,为了防止病情复发,初发患者通常需要维持服药2~3年,有些患者甚至需要终身服用药物。精神分裂症的心理社会治疗包括心理治疗、作业疗法、家庭治疗、社会技能训练、辅助就业训练、个案康复治理等等。

“个案管理”是最早从社会工作领域发展出来的一种工作方法。在个案管理工作中,将需要帮助的人称为“案主”,提供帮助的人称为“个案管理员”。当案主遇到问题向个案管理员寻求帮助,个案管理员在与案主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上,利用案主身边的资源,调动案主的个人能动性,影响和改变案主的态度、想法和行为,最终帮助案主解决问题,这个过程就是“个案管理”。

年卫生部下发《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明确指出:地市级以上政府部门举办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县级政府部分举办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应按照所在地市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工作要求,建立社区管理治疗组,对精神疾病防治责任区域内上报的疑似患者进行诊断或复核诊断,定期派员检查患者管理情况,处理疑难患者,调整药物治疗方案,指导基层医疗机构人员开展患者个案管理。

在实践层面,医院(简称北大六院,医院)康复中心自年9月起,开展了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个案管理工作。通过借鉴国内外个案管理的经验,与我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总结了一套本土化的精神科个案管理模式。个案管理模式应用于精神卫生领域,给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康复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一国外个案管理模式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国外自20世纪70年代出现个案管理服务模式至今,已发展出多种分类更为细致的个案管理模式。个案管理的运用也较为广泛,在管理各种慢性病和解决多种社会问题中均有运用,并取得较好的结果。

通过利用“ResearchGate”进行检索,国外个案管理模式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主要包括:斯科特·J·E(Scott,J.E.)、迪克森·L·B(Dixon,L.B.)以社会支持或社会调试、社区支持、个案管理、管理式护理、再就业、环境、收入为关键词,回顾了相关研究,发现个案管理能够减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住院率;

安娜·阿伯格维斯特(AnnaAberg-wistedt)、蒂莫西·克雷塞尔(TimothyCressell)、伊冯·利德伯格(YvonneLidberg)等人将4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配到个案管理组与对照组,通过评估研究前后患者对急诊和住院服务的使用情况、生活质量、社交网络的规模以及相对护理负担,发现基于团队的个案管理服务能够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住院和急诊使用服务,减轻亲属的护理负担;

安娜·阿伯格维斯特(AnnaAberg-wistedt)、蒂莫西·克雷塞尔(TimothyCressell)将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为实验组提供为期两年的个案管理服务,然后对两组医院护理消费、生活质量、亲属护理负担、社交网络规模等方面进行比较。

发现个案管理服务能够有效地减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住院天数和急诊次数,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隔离情况,并减轻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护理负担;

特纳·T·P(TunnerTP)、萨尔泽·M·S(SalzerMS)通过对费城两个精神卫生机构4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当前症状、社会功能、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发现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药物治疗与个案管理同样重要;

马拉库蒂·S·K(MalakoutiSK)、诺乔米·M(NojomiM)、帕纳吉·L(PanaghiL)等人为名精神分裂症患者提供个案管理服务,发现个案管理服务能够缓解患者的积极/消极症状,提高患者的社交技能及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照顾者的负担、知识、生活质量和一般健康状况,减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住院率。

二国内个案管理模式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个案管理模式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通过利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截止至年5月1日,篇名含有“精神分裂症个案管理”的文章共有64篇,如下图所示。

从年到年关于精神分裂症个案管理的研究成果不多,年之后相关研究成果数量才不断增多。而真正以“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的第一篇文章是年戚惠娟、曹新妹撰写的《个案管理对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服药主观感受的影响》一文,搜索引擎搜索到的年、年、年的文章均以“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

在个案管理模式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当中,研究议题主要围绕着个案管理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社会功能、症状改善、治疗依从性、服药感受等方面的影响展开。

个案管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与社会功能的影响:余秋容、叶飞英、李菲等选取广东医院于收治的86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而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开展个案远期随访管理,通过比较研究前后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情况,发现个案管理可以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临床效益较佳,值得进一步推广;

袁勤、陆红英、陶丽等将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实施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通过比较研究前后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及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情况,发现实施个案管理护理模式使医院至社区都得到了科学的管理,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董莹盈、陈利军、吴桂红等医院首发精神分裂住院患者分为个案管理组和传统管理组,分别对患者进行干预,通过比较研究前后精神分裂症患者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的分数,发现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个案管理模式,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更好地回归社会;

梁雪玲、李振超、李艳容收集广东医院例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用原精神科药物治疗和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52例,在精神科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个案管理模式,通过比较研究前后阴性症状量表(SANS)、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价定量表(IPROS)、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人际关系量表的评分,发现实施个案管理对于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可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值得采用。

个案管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改善、治疗依从性与服药感受的影响:黎翠云、杨宇、江连娣等人选医院首次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责任制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实施个案管理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研究结束后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评定研究对象的情况,发现个案管理护理模式能提高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戚惠娟、曹新妹将例住院病人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个案管理,通过比较研究前后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主观感受,发现实施个案管理改善了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服药主观感受,提高了用药满意度;

曾海燕、黄慈芬、林春洁将广东医院收治的7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病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延续性个案管理模式干预,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认知情况、疾病复发率,发现在延续性护理中,采用个案管理模式干预,有利于减少疾病的复发,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促进疾病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袁勤、陆红英、陶丽等抽医院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例,将研究对象分为个案干预组及对照组,个案干预组实施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对照组实施现行的护理管理模式,通过比较研究前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治疗依从性问卷情况,发现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以及自知力和治疗态度,提高治疗依从性,降低复发率。住院期间实施个案管理护理模式效果更明显;

于喜蓉、张兆钦将8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个案管理,干预时间1年,分别于研究前后应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对患者社会功能及精神症状进行评估,并观察两组患者意外风险发生及复发率情况,发现个案管理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及精神症状,降低患者意外风险及复发率,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

金胜医院收治的9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研究前后SDSS、NOSIE评分,发现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对患者的改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寇建琼、莫仙、陈礼燕选取医院收治的76例患者,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个案管理),通过比较研究前后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和不良反应量表、NOSIE-30评分,发现个案管理模式应用在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护理中的可行性高。

三个案管理模式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述评

通过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不难发现,国内外学者均对个案管理模式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给予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cqm.com/jbzl/12260.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