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异常正常和精神异常的界限问题文献

时间:2020-11-28 1:58:38 来源:器质性精神障碍

作者:王建(医院)

本文系作者投稿(tougao

medlive.cn),转载请标明作者及来源。

「询问三个精神科医生,你会得到四种答案」。精神病学是一门年轻的医学学科,过去学界将精神障碍视为功能性疾病,意即无器质性的病理生理改变;随着近几十年来生物精神病学的发展,人们已经发现精神障碍患者在病理生理上与健康人群的确存在一定差异,但正常与异常往往相互重叠,并未发现能够对两者进行有效区分的明确指标。

因此,精神障碍的诊断,甚至患者是否「正常」,主要依靠精神科医生的主观判断;即便在科学高速发展的今天,这仍然是精神病学的「阿喀琉斯之踵」。

为规范精神障碍的分类诊断,正式的精神疾病分类诊断标准在上个世纪中叶开始逐渐发展成型,如目前国际通用的《国际疾病分类》(ICD)系统及美国的《精神疾病诊断统计与手册》(DSM)系统。国内也发布了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但目前已与国际接轨,全面采用ICD系统。

以上分类诊断系统的诊断标准设定基本采用「操作性定义」的症状学描述为基础,虽然提高了诊断的一致性,但并未反映相应精神障碍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并且,与其他躯体疾病不同,精神障碍现行分类诊断系统未纳入客观的影像学及检验指标作为诊断标准。因此对于复杂病例,精神科医生之间的诊断一致性及诊断准确性并不算高。

由于精神疾病在生活中较为常见,且精神病学本身存在上述问题,许多普通大众对于精神病学保持着怀疑和警惕,诸如《假如你被关进了精神病院,如何证明你没病》之类的文章颇有市场。在尊重精神疾病客观存在的现实基础上,本文将简要讨论精神病学领域如何判断个体是否患有精神疾病,以及正常和精神异常的界限问题。此处的「精神异常」指精神病理学上的异常,提示个体患有精神障碍。

以下标准或有助于判断个体是否存在精神异常:

统计学判断标准

任何精神活动和/或行为明显偏离正常平均水平则视为异常,这一标准在神经发育障碍的判断中有较为成功的运用,如采用韦氏智力测试分数辅助精神发育迟滞的诊断及分度。

然而,「与众不同」本身并不代表异常,精神病学也绝非打压控制异己的工具,因此这条标准在精神病学领域并不单独应用,如明确的精神发育迟滞诊断分度也需要将智力分数与个体相应的社会功能水平相结合。

随着现代社会包容性及多元化程度的提高,统计学判断标准在精神病学领域中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cqm.com/jbzl/12424.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