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告诉别人我正在学习精神分析或者正在接受精神分析的时候,通常会得到两种反馈。
一种反馈认为精神分析好高深、好神秘,这些人一边崇拜着精神分析技术,一边与精神分析保持着足够远的距离——因为他们觉得精神分析太难理解了;
另一种反馈则截然相反,认为精神分析只不过是过时的弗洛伊德老头的胡说八道,毕竟,那些关于无意识中的俄狄浦斯情结、性驱力、攻击的冲动等的阐述实在是让人不舒服。
在这两种反馈中,其实潜藏着相同的疑问:
精神分析真的有用吗?
它怎么能帮助我解决我的心理问题?
为了表述方便,在这里,我们把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和以精神分析理论为基础的动力性心理治疗统称为精神分析治疗。精神分析治疗以弗洛伊德及其合作者、跟随者的思想观点为源头——也就是说,精神分析起源于弗洛伊德,但精神分析早就不再只属于弗洛伊德一人了。在弗洛伊德时代,这一技术主要是用来改善“神经症”的病症——也就是癔症、强迫症、神经衰弱等。而现在,随着精神分析理论的发展,精神分析治疗能够帮助的患者越来越多,包括具有人格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成瘾问题和精神分裂症的患者。
虽然精神分析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手段,起源于临床实践,并在实践中被证实是有效的,但实证研究仍不够多。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正试图证明这一心理治疗手段的有效性。
精神分析治疗是怎么起作用的呢?有的人说,心理治疗不就是“话疗”吗?当然是通过谈话来起作用的!其实,这只说对了一半。如果只是谈话就可以起作用,为什么有时候当你心情苦闷,找朋友聊天没办法解决你真正的困扰?实际上,在精神分析治疗中,说得最多的是患者,而治疗师的主要工作是倾听和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患者去了解自己的主观体验和潜意识,探索自己性格形成的过程,发现自己身上不断重复的反应模式,最终,通过提高对自我的认识而达到自我疗愈。
这一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虽然我们也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自我分析,但毕竟自己对自己的分析具有很强烈的主观偏向性——我们很难去体验被压抑在潜意识中那些不想理会的感受。因此,当我们需要通过深入了解自我来改善当前状态时,找到一名靠谱的精神分析师/动力性心理治疗师就很有必要了。
那么问题来了:
什么样的精神分析师/
动力性心理治疗师是靠谱的?
首先,从受训经历来说,他/她必须接受过系统、专业的精神分析训练或动力性心理治疗训练,这种训练一般需要花费几年的时间,除了学习理论,还要定期接受督导,并且自己也要接受精神分析师的分析(这也被称为“个人体验”)。
其次,因为这是一项与人密切相关的治疗方法,所以患者和精神分析师/动力性心理治疗师的匹配也很重要——有时候一位经验丰富的精神分析师未必就能帮到眼前的患者。这也就是为什么靠谱的精神分析师/动力性心理治疗师不会告诉你他/她一定能解决你的问题,更不会告诉你什么时间可以解决你的问题,他/她只会邀请你:“让我们试试看,我们可以工作到什么程度。”
最后,靠谱的精神分析师/动力性心理治疗师与其他靠谱的心理治疗师一样,都需要接受过专业伦理培训并严格遵守职业伦理,这样才能为患者提供稳定、安全的环境来进行自我探索。
想要接受精神动力性治疗并使之起效,除了要有靠谱的治疗师,对于患者本身,也有一定的要求。
什么样的患者适合精神动力学治疗?
1患者有主观的求助意愿。也就是说,想要来参加治疗,不是被人逼着来的,而是自己真切地感觉到自己需要心理上的帮助。
2愿意花费比较长的时间进行深入的自我探索。对于动力性的心理治疗,患者每周有1-2次要与心理治疗师会面,而精神分析则更加高频,需要每周见分析师3-5次。每次45或50分钟。而这样频率的一种自我探索,需要花费的时间可能要以年来计算。改变会随着治疗的进行逐渐发生,每个人的速度也不一样。在此之前,需要做好长期工作的心理准备。
尽管经典精神分析一般都是长程的,但现在也有许多基于精神分析理论的短程心理治疗可供选择。这一类治疗一般非常明确地聚焦于患者当前生活中以及治疗互动中的人际功能,同时也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