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院精神障碍人工智能辅助诊疗实验室正式获批山西省重点实验室。此次申报是在山西省科技厅组织下,经过网上申报、现场答辩、实地考察和网上公示等环节层层选拔后确立的年度山西省平台基地专项项目。此次获批标志着实验室将列入我省高水平实验室建设队伍,同时也标志着一院精神卫生科的科学研究未来将在省级高水平平台上开展。
实验室概况与定位实验室前身为精神医学实验室,依托于医院精神卫生科,组建于年,是精神病学和精神卫生学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年开始招收临床医学博士后。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的“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中,一院精神卫生科排名位列第31名,在我省入榜学科中名列前茅。
实验室定位:依托博士授权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围绕精神心理疾病开展基础前沿和临床转化研究,建立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高水平科研创新基地。
实验室研究平台在“兴医工程”的支持下,实验室新建了基础实验室、翻新了临床技能类实验室,面积扩展至平方米,并购置万元的基础及临床科研设备。实验室拥有三大平台,分别为:基础平台、临床平台与大数据平台。
基础平台:包括生物样本库、模式动物标准化手术室、高级认知行为学实验平台、脑功能研究平台、细胞和分子生物学实验平台;
临床平台:包括神经影像学平台、临床磁电平台、临床药理平台;
大数据平台:包括山西省精神专科联盟、山西省孤独症诊疗联盟、重病防控平台、医院平台。
实验室重点研发方向与目标1.神经发育性精神疾病(孤独症和精神分裂症)
(1)孤独症人工智能诊断和干预系统研发:
a.孤独症AI自动诊断APP研发
b.孤独症情感交流机器人研发
(2)基于认知神经科学的精神分裂症个性化诊治技术研发:
a.基于基因表达调控网络的早发型精神分裂症生物标记物构建及临床验证;
b.建立基于基因-脉象的精神分裂症中西医诊疗数据库探索精神分裂症相关的基因及中医脉象表型标记;
c.百会-人中穴位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动物模型实验和临床改良研究。
2.应激性精神疾病(抑郁症和心身疾病)
(1)抑郁障碍生物学分类诊断及精准治疗临床队列研究
(2)深部脑刺激(DBS)治疗难治性抑郁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
(3)躯体化心身疾病的非药物综合干预(基于立体导航定位的rTMS、经颅直流电治疗等)
3.脑认知障碍(神经认知障碍和社会认知障碍)
(1)医院继发性认知障碍智能化诊疗技术开发和应用(医院)
(2)虚拟现实技术(VR)矫正社会认知(情绪识别、心理理论、社会技能)
(3)阿凡达机器人治疗幻听技术的引进、本土化和拓展应用
实验室人才队伍实验室固定组成人员36人,45岁以下29人,占整体人员80.6%。具有博士学历14人,硕士学历15人,本科学历7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6人,副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10人,初级职称14人。学科拥有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1人。在读博士后4人、博士5人和硕士80人。团队于年获批山西省科技创新培育团队。
实验室承担科研项目实验室发展规划和预期目标实验室在“立足华北,进军全国”总体目标指引下,将继续细化并完善各个功能平台建设,全方位实现实验室的智能化、高效化、信息化、人本化管理。未来将立足自身学科优势,打造具有人员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研究方向明确、软硬件平台良好、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完善、对内对外服务能力强劲、科研成果突出、在国内外享有一定学术地位及知名度的实验室。着重打造精神心理疾病临床样本库、分子遗传、模式动物、功能影像、大数据人工智能分析等平台,重点攻关重性精神疾病防控网络建设、疾病生物学标记物识别和个性化精神医学诊疗,争取列入科技部及教育部级别团队。
来源:精神卫生科责编:杨丽红校对:陶莉娟编辑:张文华鲁慧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