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我们做了一个极其特殊的“手术”。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不算一个手术。在我从医这么多年,也是第一次经历这样的手术麻醉。早会交班结束后,口腔科主任打来电话。那个时候,我甚至不知道口腔科主任是谁。对于我这个常年工作在手术室内的麻醉医生来说,很多与手术不相关的科室是十分陌生的。这个也不奇怪,业务上很难有交集。我们口腔科除了治疗各种口腔疾病以外,也常规开展拔牙业务。口腔科主任给我打电话的原因是,她们拔牙遇到了难题,希望我们能帮助解决一下。她听说我们能做无痛胃镜、无痛人流麻醉。她寻思,是否可以派一个人去她的诊室,给患者打一针。趁患者睡着了,她们把这颗牙拔掉。当说到这里的时候,我就产生了质疑。就一个拔牙,怎么还得需要我们麻醉?你们牙科不是有牙神经阻滞吗?在我追问下,她也实话实说了:这个病人去过很多牙科诊所,都不给她拔。没办法,她医院。她们认为,医院应该能解决这个问题。但令她们没想到的是,口腔科也犯难了。在家属的苦求下,口腔科主任答应给想想办法。后来我搞明白牙科诊所拒绝的原因了:原来,这个患者本身患有精神障碍。也就是说,她很难配合医生拔牙。并且,也存在着拔牙操作可能加重精神问题或者诱发躁狂状态的可能。到那时,后果就不堪设想了。想象一下:正在专心拔牙呢,病人一下子窜起来,拿起随手的剪子、刀子乱砍或者穿着病号服到处跑。这样的后果,谁都不愿意发生,谁也承担不起。更让人头疼的是,她的几颗坏牙是非常严重的。在家人哄着下,可算把片子拍了。结果一出来,口腔科主任发现,这次的拔牙显然没有那么简单。其中的一颗坏牙的牙根横卧在牙槽里,拔牙过程可能时间比较长,甚至动作比较大。这对于一个近50岁的女精神病患者来说,她可能真的无法安静配合。面对如此复杂的情况,我也没敢直接就接过这个烫手的山芋。挂断电话后,我决定先去看看实际情况再说。听口腔科主任找麻醉科帮忙了,家属喜出望外。几个人齐刷刷地,早已站在口腔科走量的入口处。说实话,后来我肯接手,家属满怀期待的眼神给了我很大的勇气。由于这个患者服用的药物剂量比较大,家属用轮椅推着她走。家属看出我的担心了,趴在我耳边说,在家里能走。能走,就说明体格情况应该不算太糟,我稍稍安心了。尽管我是医生,但我们不是精神病院、我也不是精神科医生,因此接触的精神病患者还是相对少。因此,我也是用余光悄悄地观察着病人。生怕一个动作或者眼神不对,把她激怒了。就病例本身来说,这个拔牙过程采取全麻是最佳方式。但口腔科门诊是不适合做全麻的,因此我要求必须在手术室内才能行。口腔科主任一看我同意了,立刻就露出了喜出望外的笑容。虽然是拔牙,但麻醉不分大小,各种检查一样都不能少。我们的理念是,不仅仅要治疗的结果,更要安全。如果无法保证安全,治疗的结果也没有意义。因此,口腔科主任一一都照办了。一开始,我还担心口腔科主任和我讨价还价,要少做几个检查,为患者省钱呢。但从后来看,家属“不差钱”的态度,让我理解了:这个时候的省钱,已显得微不足道了。之后,我们在手术室为她进行了拔牙。术后,一面锦旗的到来,让我们无比感慨:当我们真心为病患解除痛楚的时候,一定也会赢得她们发自内心的感谢!
查询往期文章方法:
①点击文章开头蓝色字体“麻醉MedicalGroup”
②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