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重点笔记丨功能性消化不良

时间:2021-7-20 10:42:55 来源:器质性精神障碍

导读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指起源于胃十二指肠区域的一种或多种消化不良症状。主要的病理生理机制是胃的运动和感觉异常,精神心理因素在该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临床表现

FD的症状复杂多样,主要包括餐后饱胀、早饱、上腹痛和上腹部烧灼感。症状应位于上腹部,指剑突水平线下至脐水平线上,两侧不超过锁骨中线的区域内。症状以慢性起病,反复加重或持续存在为特点。

该病患者可能与其他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同时存在如肠易激综合征等,往往存在精神心理异常如焦虑、抑郁等。其症状可因饮食不节、精神紧张、劳累、睡眠障碍等加重或出现。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诊断

该病主要依靠症状诊断。其诊断标准依据功能性胃肠道疾病的罗马Ⅲ标准。上述四个症状中至少存在一项,诊断前症状至少存在6个月以上,近3个月内每月出现症状的时间超过3天,且未发现可以解释症状的结构性和生化异常。根据临床特点分为两个亚型:一种亚型是餐后不适综合征,即以餐后饱胀或早饱为主要症状,每周发作数次;另一亚型为上腹痛综合征,即每周至少一次中等程度以上的上腹痛或烧灼感,无放射痛且不出现于其他部位,排便后不会缓解。患者可能同时符合上述两种亚型的诊断标准。

二、鉴别诊断要点

仔细询问病史可以除外非甾体抗炎药及阿司匹林等药物相关的上消化道损伤。胃镜、上消化道造影等可以除外器质性疾病,如消化性溃疡、胃癌,胃食管反流病等,查血糖、激素水平可明确是否存在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腹部超声检查可以排除胆囊及胰腺疾病,如胆囊结石、胆囊炎及胰腺炎等。如患者除上述症状外存在以下征象:消瘦、贫血、消化道出血、黄疽、慢性低热、腹部包块等,则必须进行相关检查以除外器质性疾病。

治疗

一、无特异性治疗方法,某种治疗方式可能仅对部分患者有效,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应仔细询问病史,去除可能加重症状的因素,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耐心解释病情,解除患者的疑虑,鼓励患者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可采用多种药物治疗。

①上腹痛综合征患者可以选择H2受体抬抗剂等抑酸剂治疗;

②餐后不适综合征可选用促动力剂如多潘立酮或莫沙必利等治疗;

③可辅助以消化酶类药物或黏膜保护剂治疗;

④对于有明显精神心理障碍的患者可以加用抗焦虑抑郁的药物,睡眠障碍明显者可用适当应用镇静安眠药物;

⑤必要时可进行心理或行为治疗。

医考必备

如果需要上述教材,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cqm.com/jbzl/13513.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