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现代有多少人可以做到这样?
人的一生应有将近1/3的时间花在睡眠上,但现由于生活节奏快和工作压力大,很多人远达不到这样的标准。有的即便达到了,睡眠质量也得不到很好的保证。因此,有研究认为,睡眠障碍成为21世纪威胁人类健康的潜在杀手。
中国超3亿人有睡眠障碍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睡眠障碍率达27%。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超过3亿中国人有睡眠障碍,且这个数据仍在逐年攀升中。
6成以上90后觉得睡眠时间不足
根据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年发布的相关数据,90后睡眠时间平均值为7.5小时,低于健康睡眠时间,6成以上觉得睡眠时间不足。其中,31.1%的人属于“晚睡晚起”作息习惯,30.9%的被访者属于“晚睡早起”,能保持早睡早起型作息的只占17.5%。
如何判断是否“失眠”?
根据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制定的《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对失眠的定义是“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其诊断标准之一就是:入睡困难,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
可以通过3条标准来初步判断睡眠是否理想:
一是睡眠的时机。在什么时间睡觉很关键,从科学的角度来讲,晚上10点睡觉是最好的,过早或过晚睡都不科学。但现代人的工作和生活习惯有了很大改变,晚睡是一个普遍现象,那也应尽量不晚于12点睡觉。
二是睡眠的时长。通常,7个小时到8个小时是满足成年人生理需要的睡眠时长。如果一个人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或超过十个小时肯定就会有问题。同时,人的睡眠是连续性的,不能是一天24小时中拼凑起来的七八个小时。
三是睡醒后的感受。醒来后感觉神清气爽,那就证明睡好了。反之,醒来后感觉困倦、乏力、烦躁、不能集中精力、工作能力下降等,就说明没睡好。如果出现了这些问题,且无法缓解、克服,医院进行详细检查,采取措施干预。
失眠那么多,我该怎么办?
失眠是不是有什么精神疾病?
赶紧听听专家怎么说吧!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三病区科主任医师
朱军红
朱军红
从事精神科疾病的预防、诊治、科研和教学工作20多年。在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抑郁症等精神疾病和睡眠障碍的诊治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抑郁症、躁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和治疗,对睡眠障碍及心理障碍亦有一定的研究。
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
熊莉君
熊莉君
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会员。
擅长脑血管病的防治,眩晕、头痛、神经衰弱的诊治,神经系统疾病的功能障碍评估及康复治疗。
了解更多
有人将睡眠障碍等同于失眠,其实除了失眠,睡眠障碍还有很多: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将其分为:
非器质性睡眠障碍:失眠症、嗜睡症、睡眠-觉醒节律障碍、睡行症、夜惊、梦魇
其他或待分类的非器质性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的原因:由多种因素引起,常因长期的思想矛盾或精神负担过重、脑力劳动、劳逸结合长期处理不当、病后体弱等原因引发。
失眠症
失眠是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不足,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
?临床表现
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易惊醒、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睡、醒后感到疲乏或缺少清醒感,以上症状可混合存在。
醒后常感到身心疲惫,白天困倦、焦虑、抑郁、容易激惹。
对自身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