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初级40讲摘要李鸣

时间:2019-2-25 12:01:10 来源:器质性精神障碍

1.学习心理学的目的:帮助他人,认识自已,认识心理学;

心理背后有理论支撑的言谈举止,言之有据

2.心理咨询的学派根本性的区别:从哲学的角度如何看待人性;看待人性的观点不同。

14.心理发育的评估

中年危机、自恋的危机,价值的转移,形成关心的品质;

老年自我攻击,怨天尤人向外攻击,老年自杀;

65岁以上,退行,死亡的恐惧,老年不再是周围的事,而是对人性的理解,形成智慧的品质;

15.心理发育的评估

指导形成假设;提供提问的线路,估计病情的严重程度;根据评估采用何种治疗形式与技巧;问题:为什么这时候来?以前有这样的经历吗?

“为什么现在来,以前有类似的吗?”“儿童被分离反应”

生活事件会激发潜意识内容;

周年反应

16课防御机制:在潜意识氺平操作,目的是避免痛苦与焦虑;分类:不成熟、成熟、中间防御机制;

1.压抑(潜抑):主动的将痛苦的记忆、情感和冲动排斥在意识之外;相对成熟;

2.否认:否定,根本不存在;相对不成熟;

3.退行:当我们遇到挫折的时侯,放弃已经习得的成人方式而回到早年幼稚的方式来摆脱痛苦与焦虑。挫折引起退行;过度满足引起固着;挫折加上过度满足特别容易引起障碍;退行一般退到固着点;

4.曲解:将客观的现实加以歪曲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

5.转移:将对一个人真实的情感转到另相对安全的一个人身上;

6.理想化:把自己喜欢的崇拜的人与事无限制的美化而忽略其存在的缺点;常常与分裂合用;

7.合理化(理智化):当个人遭受挫折和无法达到追求目标的时候给自己杜撰一些有利的理由

8.投射:当自己的想法不能被自己容忍接受的时候就转移到别人,认为是别人有这种想法和冲动,就能加以责备和?评;

9.投射性认同:将自己想法投到别人身上,希望与**一样;同一个人二种防御机制;

10.内射:将别人的东西认为自己的;

11.反射作用(反射形成):夸大一种情绪的方式来压制对立的另一种情绪倾向;

12.认同:力图与他人一样,甚至以他人自居,

成熟的防御机制:13.升华:14.幽默:

17课防御机制的评估

防御是性格结构中的本能部分;防御就是把深层次的需要、情感和冲突的表达结构化,其目的是保护个体;

潜意识有许多东西是社会道德、意识层面难以接受的内容,这些内容要出来就得经过很复杂的伪装再出来,而防御就可以做到这一点,防御将要表达的东西结构化,结构化了就看不出破绽,所以防御就是将潜意识内容结构化,其目的是保护个体;

惯用防御机制:性格性防御,

情境防御机制:危机干预上,适用于群体;

来访者说什么就治疗什么永远是错的,因为来访者不可能将潜意识内容毫无防御的告诉你;特别是自我功能强的防御就重;

如何去寻找防御机制呢?1.寻找与事件相关的行为类型;2.与重要人物交往的行为类型;3.寻找与治疗师的互动类型;

1.防御可能改变一个人对以下某些戓全部领域的感知,包括对自己、对他人。说明一个人用了什么防御机制决定了他生活在哪个世界中;不了解一个人防御机制很难客观评价一个人的态度、感觉、幸福度。2.某些防御机制更具有适应性;防御机制3种无优坏之分,而是哪个更具有适应性;灵活:不同场合使用不同的防御机制,人前人话;3.防御机制是个人的名片,表示个人的性格;

行为非想法;

心理异常的外在指标无一例外是内在的

评估防御机制的临床意义:来访者更丰富的体验、更广泛的选择就可能使防御模式发生改变,如果不改变,能承担不改变的后果。体验到自己的防御、防御背后的痛苦与焦虑

心理咨询不能解决选择本身的问题,只能解决选择带来的冲突;

治疗:

系统暴露:拨洋葱式,由表及里;

单刀直入:一下直中要害,适用于偏执型轻燥狂、边缘型人格障碍;

补7/8客体关系

7课(克莱因):

客体:力比多投注的对象;

力比多:任何引起满足与愉悦的对象;

客体关系:人总是习惯沿袭早年形成的客体关系观,在现实生活中寻找这种关系的人和事,依次建立人际联系;

内部成像:早年那个客体“嘿嘿嘿、嘿嘿”形成;同一客体对不同人嘿嘿形成不同的内部成像;有对他人、对自己的内部成像

内部成像在潜意识里:存在于你的意识里,但不能被感知,经过提醒以后还是不能被感知;

当事实与内部成像不符,常常是扭曲事实认定内部成像;

二人相见六人在唱;

8课:客体关系(温妮科特)

强调:母婴关系中的母亲环境对婴儿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还有提出治疗上非常有用的观点:足够好的母亲(足够的好,就是好到一定程度就不要再好了。因为一个母亲关心孩子,想尽办法对孩子好从温妮科特的角度来讲是不言而喻的。对人类学家来说,这是人的本性。人类有足够的条件与能力来更好的对待孩子。但是在儿童心理发育的过程中,好的要适可而止googenough。比如你吃饭时有人不停的与你讲话,你只能说enough,意思就是不要再讲了。所以一个妈妈,只要是goodenoughmom就好了。这就是一个真实的互动,也就是一个真实的母亲。所谓的真实就是真实的需要。我们很好母亲对待孩子不真实,不真实的原因是并不考虑是不是孩子的需要?还是母亲的需要?特别是一些早年有过创伤的母亲,例如一个母亲早年没有能吃饱的,就会追着孩子,一个劲得让孩子吃,“再吃一口,再吃一口——”,这就失去了真实。当然你会说,孩子不懂。是的,你得教会孩子饿了就吃饭,只有孩子体会到什么是饿,才会好好吃饭。那么母亲认为孩子饿那是母亲童年创伤的投射。所以可以看到童年期有过苦难就会无休止给孩子:没学习的拼命的让孩子学,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班,不管孩子怎么反对,依然不遗余力的在做。所以,一个真实的母亲,就是该怎样就怎样,这个怎个怎样是孩子决定的。一个孩子没有足够的能力,正是你这样做了孩子意识到自己没有这个能力,下次就会改正。比如说,他明明没有吃饱这时候就说饱了,你还说“再吃一口”,这就不真实。当然这饱与他自己预料的不太一样,因为很快就饿了。然后他就发现下一次一定要吃饱。所以,一个真实的母亲就是足够敏感,所谓敏感就是敏锐地觉查与感觉孩子是缺、还是够了。够了就不要给,就要停止;缺了就应该给。所以,对孩子最大的暴力不是粗暴,也不是虐待,而是严重的剥夺。这个剥夺就是不考虑孩子的需求,而是自己的需求。自己想给的时侯拼命给,不想给的时候就不给。这是最差的母亲,她完全不敏感,对幼儿缺乏应答的敏感性,凭着自己的一厢情愿,就是对婴儿的心理发育产生很大的问题。因为,婴儿刚出生对于需要什么,由于神经发育还不足以让他知道饿,这时候他能生活下来,全靠母亲的敏感。也就是母亲猜他饿了、渴了,然后对他进行呵护。因为婴儿出生几周内,我们人类就有原始母性的







































白颠疯病
白癜风诚信单位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cqm.com/tjyy/10678.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