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电视台:陕西名医·健康
主持人:王学廉,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功能神经外科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功能神经外科专家委员会委员兼秘书,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常委,全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第九届神经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功能委员,陕西省医学会/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委。
主持人:说到这个帕金森病,很多人不了解,先问问您,这个帕金森病它对人的健康,到底有多大的危害呢?
王主任:帕金森病是一个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的慢性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的疾病,它主要是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个病是一个慢性疾病,我们说它的平均病程时间很长,17年时间,倒不一定直接有生命危险,但是它可以逐渐的使患者残疾,早期的时候可能是一些静止性的震颤,肌肉的僵硬,运动迟缓,平衡障碍,容易摔跤,那么到晚期的时候就可能卧床不起,或者是行走困难,不能站立,或者是躺在床上不会翻身等等。患者完全丧失了生活质量,由于晚期的这个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是什么呢,比如说是呼吸系统的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容易摔跤骨折等等。那么到晚期可能由于并发症,会导致患者有生命危险,这是它的最大危害。
主持人:您说到这个帕金森病的病程很长,刚开始好像只是有一些轻微的症状,像震颤这些,可能有的人不仔细观察还发现不了,但是这个病它非常可怕在于,它会照您的描述行进性的加重是吧,而且最后严重到,我们听清楚了,严重到会让人造成残疾,甚至会造成其他器官的卧床不起,丧失生活自理的能力,这样的话甚至最终会丧失生命。您在医疗实践中,真的见过严重的帕金森病,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失去生命的这种例子吗?
王主任:因为这个病是一个很漫长的疾病,我刚才说了平均病程17年,这是流行病学的统计,可能有些患者来看病的时间他比较早,那个时候他只有轻微的颤抖,轻微的震颤,或者是感觉到肢体行动不便,有僵硬,走路姿势不好,或者是迈步困难小碎步来的比较早,那么有些患者他可能由于种种原因,他这个病程时间比较长了,来看病的时间比较晚了,那么这个时候他可能站不起来,可能走不了路,家里面可能就是推着轮椅来了,或者是抬来了。那个时候他已经完全丧失了生活自理的能力,那么他的日程生活吃饭穿衣上厕所都需要家人,看护者去帮助他完成。到了真正的危及到生命的可以说可能到非常晚期了。就是我说的并发症。比如说举一个很著名的例子。我们改革开放的设计师小平同志,年去世的,当时新华社播讣告的时候,大家都以为他去世是死于帕金森病。实际上后面还有一句话,他是死于帕金森病的并发症。那么就是说我们一般人得了一个肺炎,我们很容易治好。大概一到两周,用一些抗菌素就治好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没有肌肉僵硬,虽然肺部有很多痰,我们靠医生的药物治疗,靠我们用力的咳嗽排痰,我们就把呼吸道的分泌物排泄出去了,但是一个帕金森病人,他卧床不起,起不来,本身就全身抵抗力下降,然后他肌肉僵硬,维持呼吸的肌肉也僵硬,那么他那些痰就咳不出来,说的直白一些,他一旦得了肺炎以后,这是一个并发症。就好不了,那么这个痰就在肺部憋在里面,就是一个细菌,或者一种病原微生物,我们医学上叫培养基,一个温床,那么你再用好的药物也解决不了,所以说他就是晚期的话,由于本身原发这个病,引发了一些后续的问题,引发了一些并发症,那么最后可能有生命危险。
主持人:我们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说实话逝世之后,我们大家都觉得非常遗憾,非常悲痛,其实原因也是帕金森的并发症引起了,所以足以见帕金森病它的可怕之处。您能先给我们大家举一个例子,让我们提提劲,就是您亲手治好的帕金森病的病例。
王主任:帕金森病的治疗目前来说目前这个阶段,大概有四个方面,前两个方面是比较重要的,比如说他的药物治疗,和目前的外科手术治疗,当然患者还要做一些康复锻炼,还要做一些心理调整,因为这是一个复杂的疾病,平均病程,平均一个人大概得病的病程,能持续17年,这么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当然我本人是从事功能神经外科的,我是从其中一个就是从外科学的角度,从采用外科的手段来治疗这个疾病,当然随着现代神经外科的发展,医疗技术的提高,那么外科治疗,尤其是脑起搏器手术,那么在治疗帕金森病的过程当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早期开始做的是毁损手术,以后近20年,逐渐逐渐进步到做起搏器手术,从年到今年年这已经将近20年的漫长过程当中,我们做了大量的手术,也尽我们的力量帮助很多患者,提高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主持人:王教授,您把帕金森病它的危害性介绍了一下,大家对帕金森病就有所了解了。但是很多人就会问,这个帕金森病危害这么大,它好治不好治?
王主任:这个可以说是一个难治性的疾病,它现在科学的方法是综合治疗,那就是药物、手术、心理和康复。当然这个外科手术尤其是脑起搏器疗法在帕金森病的治疗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比如说今天上午,我们这个手术的病人,这是一个甘肃过来的一个病人,今年已经69岁了,他的病程是8年,早期开始的时候有静止性的震颤,手放在这,也不做什么事情,在不停的抖动,逐渐逐渐的肢体僵硬,做一些事情尤其是做一些精细动作不灵活,比如说端杯子喝水,筷子夹菜,系个纽扣,写个字等等不灵活,逐渐的出现什么呢,行走的姿势有一些异常,尤其是关节它不知道打弯,我们医学上叫行走拖步,走路的时候一条腿是直的,然后就是起步困难,就是帕金森病人他都有这个特点,都有这么一个过程,迈第一步的时候很困难,但是一旦第一步迈出去了以后,他就往前冲,而且是很小的碎步往前冲,停不住、刹不住车,必须喷到一个障碍物以后才能停住。就是说自控能力很差,然后就是拐弯困难,我们正常人一下子就转过来了,度度很灵活的转过来,那么患者必须要倒好几步,然后步子很慢很慢走起来以后,他也到过北京,到过西安,到过兰州等等地方,当然这个病早期的时候,还是在神经内科治疗,吃一些比如美多芭,森福罗、泰舒达这样的药物,可以控制。但是有一个问题,随着时间的延长,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逐渐逐渐的产生一些药物的耐受性,然后药量就逐渐增大,比如说他刚开始,得病的头半年头一年,半片药甚至一片药能管一天,基本上不了解他底细的人,看起来跟个正常人一样,但是后面不行了,那可能就要两片药,后来就要三片药,而且本来是一片药维持一天的时间,后面只能维持几个小时,再到后面,只能维持半个小时一个小时,时间越来越短,然后还会出现一些吃药常见的一些并发症或者是副作用。这就是吃药带来的,比如说开关现象,到了五年以后,这个病程跟吃药不吃药没关系了,突然一个时候患者就不会动了,站在那,躺在那,蹲在那,坐在那,起不来动不了,就跟那个电灯突然关了断电了,这个形象叫开关现象,描述得很形象,突然也跟吃药没关系,突然又好了又可以动了,动的时候可能是一种异动。就是手舞足蹈的舞蹈样的动作,患者很痛苦,这个时候就要考虑手术了,这个手术是这样的,前半部分是局麻手术,植入一个脑起搏器通过一个立体定位的一个框架,相当于一个GPS系统,定到我们大脑里面一个神经核团,一个很精确的结构把它植入进去,手术的前一天,患者完全可以不吃药,让他的病表现到最严重的时候,当我们把这个很细小的电极跟一个针那么细的一个电极,植进去的时候,一通上电,他的症状就可以立竿见影,立马的就能够改善,过去比如说抖的很厉害,一通电马上就停下来了,就不抖动了,过去很多动作做不了,比如说写不了字,端不了杯子,手上一些精细的动作做不了,比如说对指动作,旋转动作做不了,那么现在马上就可以做了,这就预示着手术成功了,手术以后长期会给病人带来一个非常好的效果。
主持人:王教授您刚才叙述说这位病人他得的病程是有8年了,今年69,可以说这8年的过程中,可能这个病痛把他折磨的,我觉得人可能精神都有点问题了吧,那么在这8年当中我想他肯定也是各种方法治过,像您刚才说的服药甚至各种方法,那么这位病人他在找到您之前,他有没有经历这个复杂的过程。
王主任:一般来说这个病一个是比较复杂,比较难治,包括它的诊断和合理的治疗,这是比较困难的,包括我们一些医生,那就不用说患者和患者家属了,可能大家只了解说是这个帕金森病就是吃药,吃药是唯一的办法,比如说最典型的就是美多芭,现在还有一些受体激动剂,森福罗,安坦等,但是很多患者他不了解还有手术,还有起搏器这样的方法,而做手术这个方法,它要在整个病程中,它有一个最佳的治疗时间,当然非常早的时候,患者很轻的时候,完全可以靠药物控制的时候,这个时候可能不需要手术,但是我刚才又说了,到了晚期了,病情要分几个等级,很严重了,完全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卧床不起了,坐着轮椅了,或者躺在担架上被家属抬来了,那个时候可能他已经丧失了最佳的治疗时期,再好的医生可能也回天无力。所以说我们就要患者了解到,在整个病的治疗过程当中,手术治疗手术介入,是有一个最佳时期的。
主持人:那这位病人他是做手术的最佳时期吗?
王主任:应该说是比较好的一个时期,首先我们要明确,他确实是原发帕金森病,再一个在他得病的8年当中,这8年的病史中,他曾经吃美多芭这一类的药物是有效的,第三确实随着时间的延长,随着病程的进展,他的吃药效果在逐渐减弱,逐渐的减退,药量在逐渐增加,药效在逐渐减弱,而且我刚才说的开关现象,剂末恶化一些异动症,这些现象表现出现了,如果再听之任之,如果再不采取一些新的,比如说手术这样的方法的话,那可能病情会进一步的加重,残疾程度进一步加重,那它就完全丧失了手术这种最好的时期,所以说脑起搏器这个手术,可能在全世界从年开始发明,90年代开始应用,在全球范围内,大概已经有十三万人了,我们国家可能应该有几千例的患者,接受了这个手术治疗,一般来说年轻的患者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比年老的患者效果要好,病程短的比病程长的患者接受手术效果要好,在手术之前,吃药效果越好的患者,那么手术以后的效果越好,大概这么多年,临床医学询证医学总结出来的规律,大概是这三条基本的规律,所以说患者一定要在最佳时期接受手术,就可以使药物,手术康复和心理,这种综合疗法它的效果最大化。
主持人:王主任这段话让我们可能很多帕金森病的患者,真是看到了一盏指路明灯。他做完手术之后的情景会是什么样,能给大家描述一下吗?
王主任:首先我们要在手术台上,正常的程序刚才我已经说过了,就是在手术前一天,让患者先把所有的他以往所服的药物先停掉,让他所有的病症充分表现出来,然后我们第二天在手术台上,手上的技术含量最大的地方,就是你怎么能够精准的定位,定位到他大脑当中和这个帕金森病发病,最密切相关的那个核团,这是它技术含量最高的地方,如果定的很精准的话,我刚才说了,我们立刻把机器打开,就能见到一些立竿见影的效果,如果手术台上的效果好的话,那就预示着他今后长期的治疗是有效的,手术台上只是第一步,我们这叫临时测试,为你今后的治疗效果的获得有一个初步的保证,然后我们要植入一个延伸导线,还植入一个脉冲发生器,相当于里面一个高能电池,加上一个非常小的芯片,患者手术以后20到40天,我们叫开机,就可以体外通过一个医生,拿着一个程控器,像我们家里面看电视的遥控器一样,就把这套起搏器系统打开,它就开始发挥作用,患者常见的那些症状,你比如说颤抖、僵硬、活动不灵活,动作的启动速度很慢,叫运动迟缓,行走的步态的问题,不平衡,容易摔跤这些都能够改善,都能得到彻底的改善,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如果有的病人来的时候,比如说年龄比较轻,病情本来就比较轻,那么可以说你刚才那句话,能达到彻底改善,但是有的病人可能来的比较晚,有的病人是三年就来看病,有的病人是五年就来看病,有的病人甚至到十年了,可能就比较严重了,他也能够改善80%90%,还有一点残留的症状,我们可以通过药物来弥补,通过药物来调理,再一个起搏器的优点,它比过去毁损手术好在什么地方,一个是它对大脑的创伤很小,第二个是可逆可调节,因为这个病程,以后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可能这个病情还会再发展,还会再变化,但是病情发展不怕,它变化我们也能变化,我所说的起搏器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它的治疗参数比如说电流电压脉宽,还有大脑当中的治疗位点,我们是可以随着病人病情的变化来调控的,也来变化来调整,这样的话就把它的症状达到一个控制最好的效果,而同时不出副作用,这就是我们程控的原则。
主持人:您亲手做这个手术的帕金森病患者大概有多少了?
王主任:早期开展毁损手术的时候,那种破坏性手术的时候,我的记忆是,从年10月份开始的,到现在快20年了,做毁损手术大概已经有到例的病人,现代的最先进的脑起搏器这种方法的手术的患者有例了。
主持人:在这么多例的病人当中,他们是不是基本上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甚至有的得到彻底改善呢?
王主任:可以说99%以上的患者吧,绝大多数。
主持人:这个庞大的数字足以给我们备受帕金森病折磨的患者以巨大的鼓舞和信心。
主持人:王主任您刚刚做完的这例手术您能不能预测一下他做完手术之后的状况,和他之前比会有什么样的改善呢?
王主任:要做好一台手术要保证患者的质量,有那么几个重要的因素,它的难处在什么地方,一个是帕金森病的诊断,不像一般的病,比如说一般老百姓知道脑子里面有的病之后,要不然就是脑出血,要不然就是脑肿瘤,医院去看病,大夫或者专家教授就会说你去做个CT,做个磁共振,做一个血管造影,一看里面比如说长了一个东西,或者里面出了一包血,它是有很明确的,我们叫器质性的或者结构性的改变,但是这个帕金森病的诊断,难处在什么地方呢,你去做这些检查,CT磁共振看不出来啥,都是正常的,或者说基本正常,医院经常会给你出个报告,说年龄大了有点脑萎缩,或者有点轻微的脑梗,反过来说一个不是帕金森的病人,他做完CT磁共振,他也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所以说不能单凭这些,我们说的这些影像检查来确定,所以说你要去下功夫,去要了解去要询问,一个病人七年八年,甚至十几年的病史,到你这来不是两三分钟,三两天就能搞清楚的,所以说诊断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只有诊断正确了,只有最后确诊了是原发帕金森病,他才适合这个手术治疗,但是帕金森又很复杂,它有帕金森综合征,还有继发帕金森病,这些如果误诊的话,患者不该做那么你去做了,最后患者遭受了手术的创伤,又有经济上的负担,最后就没有得到他应该得到的治疗效果,所以说这就失败了,所以说前面的诊断是很重要的,到我们这来以后,我们一定要很详细的,做一个术前评估,这是第一点,只有你把诊断掌握好了以后,才是他手术成功获得好疗效的第一个重要的因素,那么第二个重要的因素呢,就是手术当中精益求精的操作,因为手术是有创的,但是这个手术是微创,即使再微创的手术,也不能代表说它没有风险,可能有正常的风险,作为医生,你怎样精益求精的提高技术,来减少手术的风险,减少手术的并发症,比如说出血,比如说感染,它已经在其他的脑科手术中,它已经微创程度很高了,就是说它的风险创伤很低,但是还有个别人可能会发生一些所谓的并发症,我们一定要精益求精把这个降低,第三个是我们要怎么去精准定位,因为大脑的结构非常复杂,那么大脑这个器官我在其他的这种场合我也讲过,是进化最完美最精密的,一个人类的器官,如果你把核团定位定的很精准,那么将来手术以后调控,它就会表现出来非常好的一个效果,如果说你定位有误差,跑偏了有误差,那你再怎么调,可能也不会出现好的结果,所以说定位这个东西,也要掌握的非常精准,如果有那么几点的保证,这个患者我们就有充分的把握,我们有充分的自信心,这个患者一定要比术前要改善,一定要比术前要好,那么他的一些症状,主要的一些帕金森病的几大症状,震颤僵硬运动迟缓,姿势障碍步态障碍,都会得到改善,甚至它的一些非运动的症状,我们刚才说了,比如说抑郁,比如说便秘、失眠,这些非运动症状,也相应的可能由于心理暗示作用,也会得到一些改善。
主持人:我们电视机前有很多的病人,总是希望眼见为实,听说今天我们现场就有您的病人,所以想见一见您和病人之间的互动,
提问:王主任好,我父亲得帕金森病大概有三四年了,一直吃药,最近一段时间感觉吃药效果也不太好了,适不适合做手术?
王主任:适不适合做手术我在节目当中也提到了,要做一个综合评估,首先看他的症状是否典型,比如说僵硬颤抖行动缓慢,包括走路姿势异常,一个是看症状是不是典型,第二个是看年龄,年龄太大的话,可能手术会有一些影响,但不是绝对限制,第三个是要看他的吃药的反应,就是说目前他的症状加重可能是病情本身发展的原因造成的,看吃药的反应,第四我们还要做一些影像,就是磁共振的检查,看有没有其他的结构方面的疾病,比如说有没有严重的脑萎缩,有没有脑梗塞,有没有脑的脱臼效变性等等,当然住院以后还要进行全身的身体状况的检查,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考虑手术。
提问:我想问一下咱们这个起搏器这个技术还有器材方面有没有什么新的突破新的进展?
王主任:最近几年医学科学技术进步也非常快,起搏器方面的进步,比较显著的方面有这么几点,第一个是我们出现了可充电的起搏器,过去的起搏器大概就是能用5年左右的时间,这块电池就没电了,就和我们的手机一样,待机时间不长,虽然是高能电池,没电的话患者可能要换电池,可能还要做手术,当然这个手术跟大脑就没关系了,电池大家都知道,埋在胸部,但是它毕竟使用的寿命比较短,现在我们出现了可充电的起搏器,它用的时间更长,一次它能用到9年到11年,平均能用10年时间,比过去时间延长了一倍,这就是它的一个我认为还是比较显著的进步,让患者受益了,用的时间比较长,第二个呢,这个起搏器的后面这个程控,调节方面也有很大的进步,过去起搏器可能只是说对震颤僵硬可能效果好一些。对步态行走可能也有效果,不如那个效果强,但现在我们可以医生在给你程控的时候,他根据你的具体病情,可以个体化精准化的治疗,比如说有的患者他在坐下的时候,他手抖的很厉害,我们可以调控出来一种参数,专门对他抖动这一块,让他完全控制住,但是当他一站起来走路的时候,这套参数可能对他走路就不太好了,同时这个起搏器还能调出来另外一个参数,让他行走特别好,姿势特别好,平衡特别好,灵活性特别好,可能他起来的时候手不太抖了,但是走路又不太好,我们可以给他提供两组参数,这叫程序组,这可能比较专业化,但这是患者很实用的,医生根据你的具体病情,根据你程控当中的发现,把程序组设置好,你可以不同的状态,人不能一天老坐着,但是也不能老在这走,你在不同的状态下,它有不同的程控程序来控制疾病,这是一个程序组,第三个,我们有一些叫交叉电脉冲就像我们现在的空调,有变频空调一样,交叉电脉冲就是有的时候,比如说抖的很厉害,我们就需要把电压频率脉宽,就是我们所谓的参数开的很大,开的很大确实把抖动给控制住了,但是可能病人有点头晕,有点说话语音不太清晰等,它会有一些相对的副作用,我们为了克服这些副作用,就要把电压稍微降低一点,这些副作用没有了,可能抖动或者是行走不稳的症状又出来了,我们现在有一种叫做交叉电脉冲或者是频率改变的一种调控,我们可以几个点,同时把它开起来,让他的治疗的效果最好,比如说把你的抖控制住,但又不影响到你的眩晕眼花,或者是说话声音不清,这些症状又能减到最轻,这叫交叉电脉冲,现在在程控方面,又有一些很多的发展和进步,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王学廉
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功能神经外科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功能神经外科专家委员会委员兼秘书,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常委,全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第九届神经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功能委员,陕西省医学会/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委。
主要成就:应用脑深部电刺激技术(脑起搏器、DBS)治疗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特发性震颤、梅杰氏综合症等;应用脊髓电刺激手术治疗难治性腰背疼痛;应用神经导航技术结合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抑郁症、强迫症、神经性厌食症和成瘾性疾病;应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立体定向脑深部病变活检术。近5年来,先后承担并完成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1项、国家“”计划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课题7项,青年项目1项,军队临床高新技术课题及陕西省课题10余项,累计获得各类课题资助经费余万元。获得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两项。
相关阅读
脑起搏器,让大脑重新开机
王学廉教授在《西安晚报》“健康热线”的部分问答摘录
六旬老汉一天吸烟两三包预防帕金森不料患上肺气肿
《走近科学-“生锈”的神经》,讲述帕金森病患者的故事…
王学廉教授:帕金森病人做脑起搏器手术,6个关键点很重要!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