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必须更多的了解精神疾病,并掌握基本的应对方法。因为,精神和身体一样重要!
作者:培榕
来源:医学界精神病学频道
你怎么看待精神疾病患者?
提及精神疾病,普罗大众首先想到的是那些行为紊乱,风言风语的人们,还有那些作恶多端却因此为“保护伞”逃避法律制裁的“犯罪分子”。总之,人们对于精神疾病这一群体充满了畏惧,偏见和歧视,精神卫生行业也因此受到人们的忽略和诟病。
为了改变人们对精神疾病的错误认识,让精神疾病患者更好的融入社会,国家卫生计生委于年拍摄了关爱精神疾病患者专题宣传片《回家之路》,现在让我们一起重温视频中的温暖。
回家之路--国家卫计委关爱精神病患者宣传片
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躯体健康,锻炼健身、科学饮食这些都逐渐提上日程,而精神及心灵的健康却被人们所忽略。
不知不觉,多少人在这嘈杂浮躁的社会中迷失了自我,丧失了灵魂,最终被精神的恶魔所控制,走向精神疾病的深渊。只是在这其中越陷越深的人们依旧不愿意承认精神卫生的重要性,最后只能在自己病态的精神支配下自我终结。
因此,我们必须更加深刻全面的了解精神疾病,它离我们每个人都很近很近。
常见的精神疾病有哪些?
前段时间,因为乔任梁自杀事件而被人们反复议论的“抑郁症”就是精神疾病的一种,此外,常见的精神疾病还有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偏执型精神障碍、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和严重发育迟滞等。
1.精神分裂症:此类患者一般都有幻觉、妄想和行为障碍,有的意志减退,伴有情感障碍,更严重的患者自知力丧失,社会功能受损。
2.双向情感障碍:此类患者疾病发作特点可以分为抑郁发作、躁狂发作或混合发作。患者发病时或者情绪低落、精力减少,或者情绪高涨,易激惹。
3.抑郁症:此类患者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抑郁症患者常常情绪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有时会有自伤、自杀的行为。
4.偏执型精神障碍:该疾病又称持久妄想性障碍,妄想内容常为被害妄想、嫉妒妄想、疑病妄想和夸大妄想。患者会由于妄想的内容出现焦虑、担心、暴力、攻击等情绪和行为。
5.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由精神分裂症和躁狂症两种病同时存在或交替发生,特征为显著的心境障碍(抑郁或躁狂)和精神分裂症症状。
6.严重发育迟滞:指个体在18岁之前,由于许多不同的生物学因素或心理社会因素所引起,以智力低下和社会适应困难为特征的一组精神发育受阻和不完全的综合征。患者成年后智力水平相当于3—6岁正常儿童,不能学习,不会劳动,日常生活需人照料,有的还伴随显著的运动功能损害和脑部损害。
这些精神疾病看起来好像离我们很远,但是一旦发生便势不可挡。况且,目前对于这些疾病,医疗上能做到的只有药物控制,恢复最好的状态可以不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但是仍然没有任何方法能够彻底治愈这些精神疾病。
精神健康的重要性
精神上的异常经常会让人们忽略,意识不到这是一种疾病,有的人会因此感到耻辱,不好意思和别人沟通,医院看医生了。遇到精神疾病,很多家庭会选择逃避,或是不敢相信,一拖再拖,最终让病情延误,有的甚至造成伤害自己或他人的不良后果。
其实精神健康和躯体健康是同等重要的。没有健康的身体,人类尚不能生还,但是失去内心的灵魂则是生不如死。一个人的价值和魅力体现在其思想的独特性,倘若这种思想被病魔所控制,他的生命就如同傀儡一般痛苦的苟活于世。所以定期对自己做一些精神方面的放松和检查与给身体做体检是同等重要的。
科学理性地面对精神疾病
1.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培养业余爱好,陶冶情操。学会诉说和倾听,使自己的情绪得到有效的缓解和宣泄。
2.当自己或家人出现情绪和行为异常时,医院找精神科医生进行心理咨询。及时排除和发现精神疾病。
3.发现精神疾病后,要及时就医治疗,必要时住院治疗。有部分患者家属因患者不承认有病,不愿意住院而放弃治疗。还有的因不忍心将患者安置于封闭病区而不配合治疗,这些都是不理性的做法。
4.精神病患者应持续服药。即便是病情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也不可以擅自停药,定期复查就医,保证药物的摄入是控制疾病的根本。
5.家庭监护人应监督患者的行为,保证他们能够按时服药,按时治疗,帮助患者合理安排生活,适应社会和工作。
没有一个人类社会,可以免疫于精神疾病,同样的没有人可以打包票自己或亲人一定不会患上精神疾病。但是,在我们的社会里,对精神疾病有许多的误解、排斥和恐慌。
精神疾病往往是由生理、心理、社会三重因素造成的,治疗时也需要从这三方面开展。遗憾的是除了医疗上的生理治疗外,心理和社会的正确引导却很少,从而让人们忽略了“精神卫生”的重要性,最终患病时不知所措,因此给自身、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的伤害和影响。
为了我们的人生更精彩,世界更和谐,重视“精神卫生”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
免责声明本小孩白癜风可以治好吗杭州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