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心理障碍的诊治指导1精神病学总论及

时间:2019-7-11 20:38:43 来源:器质性精神障碍

精神病学总论及医院邸晓兰

一、精神病学简史

精神病学的起源在西方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多年,当时有4种学说支撑精神病学的基础,把人分为血液、黏液、黑胆汁、黄胆汁4种类型,用4种类型比例的失调来解释精神疾病。公元多年时,法国医生比奈尔解放了对精神病人关押式的管理,认为精神疾病是一种疾病而不是罪犯。对精神病学分类贡献最大的是E.kraepelin,他从年开始对精神疾病的现象学做了系统长期的观察,提出了精神疾病的分类原则。前苏联的巴甫洛夫,提出了精神疾病病因学方面的理论,如条件反馈学说。

二、几个基本概念

(一)心理健康

1.健康

以往传统的理论认为,健康就是没有疾病,但年WHO提出来一个新的健康标准,即“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满状态。”健康有三大标准:一个是躯体健康,一个是心理健康,一个是社会适应良好。首次把心理和社会适应提到了和身体不得病同等的高度。

2.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至少要达到两个条件:没有精神障碍;良好履行精神功能的一种状态。而良好履行精神功能的前提是对自身和环境的清醒感知、认识和评估。

(二)精神障碍

1.精神障碍

是一个临床诊断概念,应用于医学临床。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在构成精神障碍的疾病诊断时,必须满足两条:症状须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表现为认知、情绪、行为方面的改变。精神障碍表现为认知、情绪和行为方面的问题。

2.精神疾病

精神疾病是精神障碍的同义词,带有一种贬义的意思,不推荐使用。

3.精神病

精神病是一类严重的精神障碍,无论属于何种精神障碍分类,只要出现持续的幻觉、妄想、严重精神运动兴奋或抑制表现者。典型症状包括脑和(或)躯体疾病所致的谵妄状态,酒、药所致的幻觉、妄想状态,精神分裂症、其他妄想性障碍等,严重的情感障碍。

4.精神病学

精神病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各种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征、疾病的发展规律,以及治疗预防的一门科学。

心理健康是一种理想状态,是我们的一种期望和愿景。粗略估计,真正心理健康的人不到10%,80%以上的人群都处于亚健康状态。年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一篇很著名的文章,对中国精神疾病的流行病学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已经达到精神疾病诊断标准约为17%。

三、精神科与其他临床学科的关系

精神科和其他学科的关系实际上是心理和身体的关系。

(一)心理因素是病因

心理因素可以作为一种病因导致疾病,称之为身心疾病,比如容易紧张、特别胆小的人,有时容易诱发哮喘、高血压。

(二)心理症状是结果

心理症状作为一种结果出现,先有躯体疾病,由于躯体疾病损害大脑功能,可出现精神症状,如脑外伤后出现的幻觉。

(三)躯体症状是表现

精神科症状也可以是躯体疾病的一部分,比如患了癌症,对癌症的恐惧和绝望感导致抑郁、焦虑、失眠,这样心理症状是由癌症所继发的一种心理反应。

四、精神病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一)临床医学必须渗透精神卫生理念

临床医师必须明确精神卫生在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中的地位。如果能将精神卫生理念贯穿于各项医疗服务之中,可以提升医疗质量,可以发现各种由躯体疾病衍生的精神障碍,以及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心理治疗不只是精神科医生具备的一种技能,要求所有从事健康服务的人都要学习精神卫生心理卫生的知识,贯穿到工作和服务中,避免或者减少医疗纠纷。

(二)全球精神神经疾病负担

PPT12显示的是精神疾病占全球疾病的比例,可以看到它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

年中国疾病总负担,精神疾病高居首位,占14%,如果再加上自杀,则可达18%。慢性阻塞性肺病占第一位,抑郁症占第二位,第三位为下呼吸道感染,脑血管疾病排第四位,自杀(伤)居第五位。

WHO研究报告显示,我国面临着精神障碍高患病率与低识别率的严峻现实。医院精神障碍发生率占门诊患者总数的10%,其中抑郁症占4%。20%人群有抑郁症状,住院者13%合并抑郁。首先到医院门诊的心理障碍患者占99%,90%的抑郁患者未得到有效治疗。WHO14国多中心研究显示,医院精神障碍识别率平均为49%,其中上海为15%-21%,英美高达80%。

五、我们的学习目标

我们通过学习,希望能达到以下目标:第一,培养精神卫生理念;第二,注重沟通技能的训练;第三,学习有关精神疾病的常识,帮助自己、帮助家人,帮助患者等,让他们尽早获得精神科的诊断治疗,很好地恢复社会功能障碍。

六、精神症状学

(一)精神症状的共同特点

症状学是精神科的基础。精神病的症状学,有以下5个共同特点:第一,症状出现不受主观意识的控制和支配;第二,难以主观转移这些症状的影响;第三,精神病的症状内容与客观环境不符;第四,影响社会功能;第五,大多数人为此感到痛苦。

(二)精神症状的基本要素

对于精神症状一定要把握以下3个方面:

1.性质

是什么性质的症状?应归到精神病症状学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哪个范畴之内。

2.频度

症状的出现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断出现,自然消失,一天出现多少次等等。

3.持续时间

第一次出现症状到彻底消失之间所有的时长都算持续时间。

(三)认知障碍

认知障碍是精神病学中最复杂的一部分,分成6个方面:感知觉障碍、思维障碍、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智能障碍、自知力。

用感官对客观世界的所有刺激进行感觉,然后经过大脑的综合分析、整合,形成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应,称为知觉。感觉是对客观事物某一个特质本能的反应,一般较原始,包括痛觉、温觉、震动觉、嗅觉等。感觉障碍中常见感觉过敏、感觉增强、感觉减退以及内感性不适。

1.感觉过敏

即对微小的刺激有特别的反应,比如神经衰弱的病人,钟表滴答的声音都会干扰其睡眠。

2.感觉减退

给予正常的刺激,但患者感到强度很低,或者感觉缺失。

3.感觉增强

虽然只是给予轻微的刺激却感觉非常强烈。

4.感觉倒错

比如给予寒冷刺激,但患者会感觉到热,多见于癫痫样的患者。

5.内感性不适

内感性不适是指患者体验到不适的感觉,但不能确认这种不适的性质以及部位,多见于神经症、抑郁病的病人。

6.错觉和幻觉

错觉是歪曲的知觉,幻觉是虚幻的知觉,两者的本质完全不同。错觉是对知觉对象的某些物理特征的感觉与本质存在差异。比如,人在走夜路时,总觉得后面有脚步声,会不停地回头看,其实那可能是风吹树叶的声音,但是心里特别紧张,就产生了一种错觉。幻觉是客观事物不存在,却感知它的存在,或客观事物存在,却感知不到它的存在。

按感官分为:

(1)幻听

最常见,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器质性障碍。根据幻听的内容,可分为言语性幻听,如评论性、争论性、命令性(不同人称),以及非言语性幻听(临床意义相对较小)。

(2)幻视

可见于精神分裂症、酒精中毒、吸毒、谵妄的患者。

(3)幻嗅

主要见于颞叶病变或者癫痫病人,个别可见于精神分裂症患者。

(4)幻味

(5)幻触

性幻触大多数见于精神分裂症,特别是青春型精神分裂症。

(6)内脏性幻觉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7)思维鸣响

幻听的内容局限于患者的所思所想,思想被转化成一种声音,被说出来,然后又被自己的耳朵或脑海重新听到,是一种特殊的幻听。

(8)功能性幻觉

比较少见,分为反射性幻觉和机能性幻觉。反射性幻觉是某一个感官受到刺激,在另外一个感官产生幻觉,例如有人只要一听见一种真实存在的声音,眼前马上就可以看到某种东西,比如听到一首歌曲,眼前就会出现一只老虎。机能性幻觉,幻觉的存在和客观世界的刺激同时发生,同时消退,而且都在同一感官。比如有人只要一听到水流的声音,就会在水流声中同时听到辱骂他的声音,把水管关上,声音就消失。这两种特殊的幻觉,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7.感知觉综合障碍

特点是对客体的总体把握是正确的,但是对客体的某些个别性质的把握是错误的。比如,大家都看到汽车到达车站,于是上车,患者却感觉他和车之间的距离非常遥远,总觉得不可能蹬上车。

(1)视物变形症

比如照镜子时,总感觉自己的鼻子变大了,眼睛变小,别人的个子变矮了等。

(2)空间知觉障碍

感受物体之间的距离出现了障碍,比如患者认为与桌子之间的距离只有一尺,但实际距离可能是三尺。

(3)时间知觉障碍

例如有人感觉日月如梭,时间过的特别快,有人觉得度日如年。

感知觉综合障碍可见于很多精神障碍中,最常见的是癫痫样精神障碍,癫痫发作前兆期,往往会出现视物显大、视物显小、视物变形的前兆。有时抑郁症病人也会出现感知综合障碍,比如觉得空间变的非常晦暗,时间过的非常慢,度日如年等。

声明:以上内容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所有的观点由网友个人想法,不代表本公司也持此立场,感谢大家支持!

重庆英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YMU教育

重庆YMU教育_医学继续教育学分卡

重庆YMU教育_小学初中高中教育课后辅导









































白癜风能完全治愈吗
早期白癜风怎么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cqm.com/yfby/10911.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