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子刊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与考试成绩

时间:2020-8-8 16:29:40 来源:器质性精神障碍

医疗事在次发生 http://www.zgbdf.net/baidianfengjiankangzixun/kuaixun/15453.html

医脉通导读

本项纳入超过60万名丹麦儿童的大型队列研究显示,各种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的患者参加该国九年级期末考试的比例均低于无精神障碍对照。

对于几乎所有精神障碍而言,参加考试的患者的成绩均显著劣于无精神障碍对照,以智力残疾、酒精使用障碍、学习障碍患者最为显著。只有神经性厌食(男生及女生)及强迫症(男生)患者的成绩显著优于对照,而Asperger综合征(男生及女生)患者的成绩与对照相当。

此外,部分精神障碍在成绩受累方面呈现出性别差异,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焦虑障碍、依恋障碍女性患者与同性别对照的成绩差距大于男性患者。

相比于同龄人,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在学业中常面临更多的困难,如请假更多、更容易被停课或开除等。一方面,疾病症状(如注意力不集中、焦虑、抑郁及精神病性体验)可干扰学习;另一方面,精神药物(如抗精神病药)的副作用也会增加这些孩子的负担。并且,精神障碍患儿父母存在精神问题的比例也更高,进而可能无法给予孩子足够的学业支持。

既往研究显示,某些童年期精神障碍与青少年期学业成就较低显著相关,包括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对立违抗障碍/品行障碍(ODD/CD)、物质使用障碍、学习障碍、抽动障碍、早发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强迫症(OCD)及抑郁。然而,大部分此类研究的样本量较小,常常仅纳入男性,且采用的是回顾性设计。并且,既往很可能缺乏探讨全谱系精神障碍与日后学业成就相关性的研究。

研究简介

年3月26日,丹麦奥胡斯大学S?renDalsgaard及其合作者在JAMAPsychiatry(影响因子15.)发表了一项大规模队列研究,旨在比较丹麦罹患与未罹患精神障碍的个体参加该国义务教育阶段期末考试的比例及成绩情况。

在丹麦,儿童及青少年须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并在九年级参加期末考试,考试科目包括丹麦语、英语、数学,以及物理或化学。至年,该考试的评分采用10分制,年后改为7分制。学生登记处对学生是否完成考试、考试日期及考试成绩进行了存档。

简言之,研究共纳入了两个队列。第一个队列包括年1月1日至年7月1日间出生于丹麦且17岁时仍存活的全部儿童(n=),第二个队列包括年1月1日至年12月31日间参加了丹麦语及数学考试的全部出生于丹麦的儿童(n=)。研究暴露因素为16岁及九年级期末考试前被精神科医生临床诊断为29种精神障碍中的任何一种,转归指标包括参加九年级期末考试(的比例)、两门科目的平均成绩等。

研究结果

第一个队列的名个体中,人(83%)在17岁前参加了九年级期末考试,人(6%)在此之前被诊断为精神障碍。第二个队列的人中,女性(人)平均(SD)年龄为16.1(0.33)岁,男性平均(SD)年龄为16.2(0.34)岁。

参加期末考试的比例

总体而言,相比于无精神障碍对照,精神障碍患者参加期末考试的比例显著更低(0.52[95%CI,0.52-0.53]vs.0.88[95%CI,0.88-0.88]),且所有精神障碍均是如此。

罹患不同精神障碍的患者参加考试的比例存在差异,以智力残疾者最低(女性,0.11[95%CI,0.09-0.13];男性,0.07[95%CI,0.06-0.09]),以神经性厌食(AN)最高(女性,0.83[95%CI,0.81-0.85];男性,0.80[95%CI,0.73-0.87])。

图1未罹患及罹患精神障碍患者参加考试的比例;深色,男性;浅色,女性(DalsgaardS,etal.)

无论罹患(0.63[95%CI,0.62-0.63]vs.0.45[95%CI,0.44-0.45];P.)或未罹患(0.91[95%CI,0.91-0.91]vs.0.86[95%CI,0.86-0.86];P.)精神障碍,女性参加期末考试的比例均显著高于男性。对于某些精神障碍而言,女性患者参加考试的比例显著高于男性患者,如器质性精神障碍、心境障碍、焦虑障碍、ASD、ADHD等,但绝对值差异不大。

平均期末考试成绩

相比于未罹患精神障碍的对照,精神障碍患者的平均成绩显著更差,且男性患者相比于同性别对照的成绩差距(–0.30[95%CI,–0.32to–0.28])较女性患者(–0.24[95%CI,–0.25to–0.22];P.)更大。

(点击图片可放大)

表1相比于无精神障碍对照,不同性别精神障碍患者的标准化平均评分差(DalsgaardS,etal.)

对于绝大部分精神障碍而言,患者的成绩均显著不及无精神障碍者。其中,智力残疾患者的成绩差距最大(标准化平均评分差;女性,–1.07[95%CI,–1.23to–0.91];男性,–1.03[95%CI,–1.17to–0.89])。此外,酒精使用障碍(女性,–0.99[95%CI,–1.47to–0.51];男性,–0.87[95%CI,–1.37to–0.37];P=.73)及学习障碍(女性,–0.98[95%CI,–1.12to–0.84];男性–0.83[95%CI,–0.93to–0.73];P=.08)患者的成绩受累程度分列第二位和第三位。

部分精神障碍在成绩受累方面呈现显著的性别差异,如ADHD、焦虑障碍、依恋障碍女性患者与同性别对照的成绩差距大于男性患者。

值得注意的是,个别种类精神障碍的患者成绩不亚于甚至优于无精神障碍对照。如表1,神经性厌食(AN),无论女性(0.38[95%CI,0.32-0.44])还是男性(0.31[95%CI,0.11-0.52]),成绩均显著优于无精神障碍对照,且优势具有统计学意义。男性强迫症患者的成绩同样显著优于无精神障碍对照。Asperger综合征患者的成绩与无精神障碍对照相当,女性及男性均是如此。

结论

作者指出,本项研究有三项主要发现:1.各种儿童及青少年精神障碍的患者参加考试的比例均低于无精神障碍对照;2.参加考试的精神障碍患者成绩普遍低于健康对照,仅AN(男生及女性)及OCD(男生)除外,成绩优于健康对照;3.特定精神障碍患者的成绩受累程度存在性别差异。研究者认为,上述发现强调了针对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提供额外支持的必要性。

研究中,几乎所有精神障碍均与成绩较差显著相关,但AN和OCD除外。这一发现虽然是新颖的,但之前的研究结果可支持该发现,即上述两种疾病患者均存在较高水平的完美主义,而这一现象与大学生成绩出色显著相关。

文献索引:DalsgaardS,McGrathJ,?stergaardSD,etal.AssociationofMentalDisorderinChildhoodandAdolescenceWithSubsequentEducationalAchievement.JAMAPsychiatry.PublishedonlineMarch25,.doi:10.1/jamapsychiatry..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及检索历史文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cqm.com/yfby/11342.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