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心理精神卫生系列科普动画失眠障碍

时间:2020-11-1 16:14:25 来源:器质性精神障碍

人生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不仅对身体健康很重要,对精神心理健康也很重要。但是很多人没有良好的睡眠,中国睡眠研究会年调查显示: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超过3亿人失眠。偶尔失眠,对健康没有太大影响。而长期失眠,可能诱发多种躯体疾病,还会造成精神损害,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令人心情烦躁等。

睡眠如此重要,但很多人并不了解,甚至对睡眠有很多错误的认识。如何正确认识睡眠,尤其是失眠呢?如何治疗呢?请看本集科普动画:失眠障碍。

相关链接

睡眠障碍,其实并不少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睡眠障碍率达27%,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超过3亿中国人有睡眠障碍,且这个数据仍在逐年攀升中。

短期睡不着不可怕,可怕的是长期慢性失眠带来的严重后果,比如记性差、皮肤糙、脱发、焦虑、抑郁,甚至得高血压、冠心病、心衰的风险远大于常人。

失眠症有哪些表现?

1、入睡难

躺在床上,超过30分钟不能入睡。

2、早醒

每天早上四五点就醒了,但是又并不存在入睡困难。比如,有的人晚上11点睡,一般来说是早上7点醒,但是忽然变成5点就醒,之后再无睡意,只能放任自流进入一种不安定与不满意的睡眠状态。这也属于失眠的情况之一。

3、日间功能障碍

晚上睡不好,白天疲劳犯困、全身不适、注意力不能集中、学习工作或者视力能力下降、情绪波动容易发火。

实际上,我们的睡眠时间是一个最自然的生理现象,它跟我们吃饭一样,比如,有人一顿吃两三个馒头,有人一顿吃半个馒头,都是正常的。睡眠也是这样,有人睡八九个小时,有人睡十个小时,也有人睡三四个小时,四五个小时就够的。

日间功能障碍正不正常,和睡眠时间长短无关,主要看第二天早晨起来,体力、精神、情绪、心情、记忆、饮食、行为这些表现正不正常。如果早上起来精神差,心情也不太好,事儿也不想干,饭也不想吃,觉得精力不济,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日间功能障碍。

4、多梦

首先来说,做梦本身是一件好事儿,如果有人不能做梦,则意味着很有可能患上了阿尔兹海默症和帕金森等疾病。所以适当的做梦是正常的,但是每天都做梦,每天都能被梦惊醒,并且再也睡不着了,这样超过三次,就算是失眠。

5、睡觉浅

外界的声音和光线,会对睡眠有非常大的影响,这也是失眠的一种。

符合以上五种症状中的任何一种,每周至少发生三次以上,并且延续了三个月,就算是失眠症。

一些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食用精神药物或其他药物等因素也容易引发失眠,这些原因造成的失眠与失眠症有本质的区别。

失眠症具有哪些危害?

失眠,严格来说对人的损害并不大,长期失眠会存在着很大的危害。

1、引起神经内分泌失调

比如影响生长发育,皮肤衰老。

2、使神经免疫发生改变

免疫力下降,容易感冒、大脑反应迟钝,记忆力变差。

3、带来情绪障碍

易出现激怒,情感脆弱,多愁善感。人际关系紧张。严重的会出现焦虑,抑郁等症状。

为什么会患上失眠症?

导致慢性失眠的最主要原因其实是心理因素,就是“恐睡”心理,越害怕失眠越容易睡不着。为什么越怕失眠会更容易失眠呢?这其实和内隐认知的形成有关系。

内隐认知是指我们过去的经历以我们意识不到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现在的思想、行为和情感的过程。

反映到行为上就会形成自己对睡觉的过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cqm.com/yfby/12231.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