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咋持续多月?
王某医院进行了尿检,在其体内并未发现酒精,排除了酒驾的可能性。而警方在事故现场找到了一包可疑的白色粉末,这包白色粉末被怀疑出自宝马车,根据南京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的检测,并未在白色粉末中发现常见的毒品成分,毒驾之名得以解除。(警方在接受采访中表示,白色粉末成分尚未确认。)(10月25日《央视》)
一向迷信现代科技的笔者,这回还真是难以转过这个弯。这袋最先被目击者称为“毒品”的玩意儿,到了警方哪儿便成了玉米面,后又变成淀粉,现在又成了尚未确认成分的白色粉末。既然是“尚未确认”,我不知道警方是否准备继续利用科技手段来让这个白色粉末的成分谜底“水落石出”?
从南京警方从事毒品检验的工作人员介绍,毒品有几百个甚至更多种类,而警方鉴定的只是常见的几个种类,因此虽然按照目前的相关规程“毒驾之名得以解除”,但理论上讲并不能说明王某进绝对不是“毒驾”。同理,尚未确认成分的白色粉末也未必就绝对不是毒品。
纵观此次“宝马肇事案”的社会影响,南京警方确有可圈可点的地方,比如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但事件刚发生的时候,南京警方明显显得慌乱,比如一开始就搞错了肇事司机的姓名、年龄,引发社会怀疑“顶包”;从“没有逃逸”到“肇事后逃逸”,警方有袒护肇事司机的嫌疑;因为时速迟迟出不来,弄得社会怀疑警方包庇肇事司机;罪名认定究竟应该是涉嫌交通肇事罪还是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也是社会争议的焦点。
而社会对该案最大的疑问,则是王某进缘何在那种环境下将车开成动车速度?笔者在《南京宝马撞人案,飚车闯红灯应有解释》一文中就提到:按照正常的思维,“闯红灯”时还飚车无疑是“作死”,有正常思维的人绝不会这么做,即使北京那些“公子哥”也绝不会在通过四岔路口时“闯红灯”还飚车。那么王某进既然无酒驾、毒驾,怎么会在有红绿灯的路口疯狂飚车?
针对社会质疑,9月6日,南京市交管局在其政务微博上发布了南京“6·20”宝马案的最新消息,医院司法鉴定所出具了司法鉴定意见书,鉴定意见为:“王季进作案时患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有限制刑事责任能力。”
该消息一出,舆论大哗。此前绝大多数中国人,也包括司法人员、医务人员十分陌生的“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瞬间得到全民普及。很快,搞笑的《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证》刷爆了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在哪里在北京治疗白癜风大概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