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健康是老年人安度晚年的前提,重阳节将至,专家针对老年人高发的各种疾病,提出相关防治措施,为老人送上一份关爱。拿起电话,给咱爸妈提个醒吧。
高血压患者要坚持测血压、注意饮食
医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主任赵友民介绍,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也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其发病原因医学界普遍认为是,在一定的遗传背景下由于多种环境因素参与使正常血压调节机制失常所致。
赵友民提醒,高血压患者一经确诊,应坚持常测血压,并要规范测量。老年人应特别注意合理膳食,控制热能和体重,减少脂肪摄入,多吃蔬菜和水果;严格限制钠盐摄入,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宜控制在6克以下;每日摄入足量的钾、镁、钙;戒烟酒或严格限制烟酒;根据年龄及身体状况选择慢跑、快步走、太极拳、气功等不同运动方式,增强体力,降低胰岛素抵抗。
糖尿病患者要控制饮食、适量运动
糖尿病属于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多为2型糖尿病,肥胖者发病率高,常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硬化等疾病。起病隐袭,早期可无任何症状,或仅有轻度乏力、口渴。血糖增高不明显者需进一步做糖耐量试验才能确诊。
内分泌科主治医师田勇介绍,老年人应科学、合理饮食,定时定量,注意控制糖份和脂肪摄入量,少吃油炸食品,控制总热量摄入;在饮食中注意增加膳食纤维的量,多吃一些蔬菜、麦麸、豆(糖尿病肾病患者除外)及整谷,并注意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饭后注意运动,控制体重;另外,各种心理因素也会导致血糖波动,现已证实,血糖波动特别是餐后血糖波动大是糖尿病并发症的高危因素,因此,保持良好心态对糖尿病的治疗有一定积极作用。
到了秋冬季节,一些老年人有晚上泡脚的习惯。糖尿病患者泡脚一定要注意水温,糖尿病患者末梢神经反应比较迟钝,可能水温较高时没有察觉,等感觉烫了时可能已经出现了烫伤。烫伤对糖尿病患者不容易愈合,易形成糖尿病足,所以在泡脚的时候,家人应替其试试水温。
冠心病患者家中要常备急救药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大约99%冠心病患者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到一定程度而导致冠状动脉的管腔严重狭窄、阻塞时,即可造成心肌缺血、缺氧,从而发生一系列的症状,如胸闷、心绞痛等,甚至发生心肌梗塞继而危及生命。
心血管内科一病区主任赵友民提醒,冠心病患者要在家中常备一些急救药,如硝酸甘油、阿司匹林。这两种药一定要随身携带,睡觉时最好放在床头。
同时,老年人脾胃功能衰退,应慎食或节食油腻、炙燥、辛辣、生冷食物,控制总热量的摄入,控制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和食糖摄入,多吃能降脂的蔬菜,如芹菜、萝卜、西红柿、黄瓜、苦瓜、大蒜、香菇、海带等;不吸烟、不酗酒;保持适当的体育锻炼;生活要有规律,保持足够的睡眠;保持情绪稳定,切忌急躁、激动或闷闷不乐;积极防治与冠心病关系密切的老年慢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
培养兴趣爱好、坚持运动锻炼预防老年痴呆
神经内科七病区主任张东锋介绍,老年痴呆症是一种由于大脑器质性损害而引起的脑功能障碍,可使记忆、理解、判断、自我控制等能力发生进行性退化和持续性智能损害。免疫功能低下者、情绪抑郁者、患缺血性脑血管病或有长期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等病史者易患此症。
老年痴呆症早期通常只是出现记忆力减退、健忘等症状,常被人误认为是正常的衰老现象,使病人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张东锋提醒,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常常出现健忘现象,应及时到神经内科检查就诊;有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糖尿病、中风、缺血性脑血管病等疾病者应早发现、早治疗;多吃鱼类、蛋类、瘦肉、菌菇类食品及水果和蔬菜等,帮助增加抵抗力、提高记忆力;避免过度喝酒、抽烟和操劳,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勤动脑并多参加社会活动和体育锻炼;心胸开阔,处事乐观,避免精神抑郁和紧张;经常做和手指有关的活动,如用手指旋转钢球或胡桃,手工艺、雕刻、剪纸、弹奏乐器等,促进血液循环,增进脑力灵活性,延缓脑神经细胞老化。
老年人心理问题需引起重视
医院临床心理科李艳艳介绍,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退休后,环境、生理等各方面都发生变化,如果还按照以前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可能会引发情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