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www.zgbdf.net/m/
一、核心和重要观点
神经症(Neurosis)也称神经官能症,是一组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的精神障碍。本障碍有一定人格基础,起病常受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影响。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作基础,与病人的现实处境不相称,但病人对存在的症状感到痛苦和无能为力,自知力完整或基本完整,病程多迁延。(上述概念引自CCMD-Ⅲ,目前ICD-10和DSM-V均不再采用神经症,但鉴于国内情况,医院仍采用此概念。)
神经症是内因和外因的综合结果。内因是指与个体的心理、性格和思维模式等方面的特质有关。外因是指除内因以的与个体有关联的其它因素,比如身体、环境、人际关系、生活和工作等相关的负性事件。长期的、难治性的情感障碍或神经症往往有多种因素参与,据我个人的经验,个体内因的权重会更大些。
患者症状多于4种,持续时间大于2周,且实验室检查正常,就要考虑是否属于神经症或躯体化症状(功能性)。症状少于4种时,某些情况下也不排除是躯体化症状的可能性。
医患双方谨记:在考虑神经症可能时,应尽量先排除器质性病变可能;反过来讲在多种检查化验均不能发现异常时,各种症状不能用器质性疾病或常识解释不了时,应考虑是否有神经症或躯体化症状的可能。
医生的临床工作经验胜于化验和仪器检查:医生和患者有时会陷入生物学思维模式的陷阱而难以自拔,非要化验或仪器查出问题根源才肯罢休。躯体化症状不是化验或各种仪器检查能发现异常的,兴许医生几句技巧性的谈话即能发现问题的根本所在。
器质性症状有其规律,即使仪器查不出来,临床查体也能查出来,或能正确的合理合情的被解释;功能性症状也有其规律,仪器检查一般是无法查出来的,医生看的病例多了,琢磨多了,经验慢慢就丰富了。
故诊断和治疗主要依赖于医生的临床功力,即中肯的询问病史和简要的查体,而不是执着于各种化验和仪器的反复检查。即使要做化验和仪器检查,也因有时需做某些必要的排查和鉴别诊断,或者以应对病人和家属的疑惑和要求:身体有这么多的不舒服,医生您什么检查都没做,就能诊断是功能性的?
我们当医生的需要练就火眼金睛,需要耐心细致,需要慎密的思维,需要精深和广博的医学专业知识技能和相应的心理知识以及对人性的透彻理解,才有可能快速正确识别和处理类似案例,但同时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也是非常大的。
当考虑到躯体化症状的可能时,询问发病前的心理诱因和大致性格尤为重要,如何询问和如何判断与病症的关联,医生除具备原有的医学专业知识技能外,还需储备与心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多询问,多倾听,多解释是临床医生可以做到的。
神经症的治疗:药物治疗为主,心理疏导为辅,二者相得益彰,效果应是1+12。主张临床医生和心理工作者进行多层次的双向联系和合作,互通有无,取长补短。
药物治疗原则:正规抗焦虑抑郁药为主,其它药物为辅,原则应是药物组合应合理,剂量要足,时程够长,勿随意减药或停服。要根据实际效果进行必要的调整。
心理疏导的重点:A对咨询师的心智水平、人文涵养、受训经历和实践经验要求很高。B对来访者的能动性和悟性要求很高。C心理成长的过程可能很漫长,充满艰辛和各种不易。
如何寻找合适的心理成熟的心理咨询师应受过专业的理论学习,做过系统的个人成长(被分析),并有长期的案例被督导的学习经验。在与某位咨询师会谈一至四次后,你会有以下五种感觉,就说明你找到了合适的1.咨询师能很好的倾听你说话,能很好给你回应;2.自己能明白咨询师说的意思,你所说的话咨询师也能较准确的理解;3会谈过程中,感到某种轻松或有趣,有动力继续谈下去,一次会谈以后愿意约下次谈话;4.觉得感受或者体验到了某种情绪,并使某些负面情绪得到宣泄。5.对事物的理解看法更丰富和深入,受到启发。
心理疏导对遵守中立原则和保密原则,尊重同理来访者。咨询应以促进来访者的成长为目标,尊重人性,让来访者内心各种能量的自然流动。在心理咨询师的引导下,使来访者释放各种负面情绪和能量,卸掉哀伤怨恨愤怒恐惧,正视焦虑烦躁之情绪,注入积极自信正向的能量;唤醒沉睡的真善爱,学会必要的隐忍和包容,找回潜伏于内心深处的自主自立精神;体察和认识自己真实的内心,回归宁静平和,方能获得内在的自信和愉悦;学会换位思考,尊重他人,肯定他人,欣赏他人,激发人性的真诚、仁慈、博爱和宽容。
当一个人真正有勇气面对和穿越那些曾经如影随形不能自拔的烦恼、焦虑、忧愁、伤害、痛楚和纠缠之后,当真正放下心中那个“我执、我痴、我迷”之后,不再受内心和外在的各种“束缚”,犹如破茧化蝶,获得新生,那种心灵自在和喜悦的感受将是难以言表的!
二、如何提高医生的临床处治能力和人文素养
1、合理应用现代医学模式,而不是过分依赖各种化验和仪器检查。
2、中肯询问病史和查体是重点,同时较好的利用直觉观察患者。
3、即具有系统全面的掌握临床资料(需不断学习补充,尤其是自己的知识短板)
4、清晰的临床思维,主次分明,能区分轻重缓解,能考虑患者的综合情况。
5、对多数疾病过程有清晰的理解和把握。储备适当的心理知识和技能。
6、综合全局观念和宏观把握能力,又具有细节观察和考证能力。
7、加强自身医学基本功的历练:寻问病史和体格检查,既要做到重点突出,也要有的放矢。
8、愿意或敢于接诊疑难或难搞定的病人;愿不辞辛劳钻研疑难问题,吃得苦,做事有韧劲。
9、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广采博闻,对各行业、政经时局等有大致了解。
10、人文素养:不做恶、不难为别人、有同情心和善待他人等是做人的基本,医生还应具有宽厚慈悲怜悯之心,能从多方面为病人(即使同患方难以有效沟通时)着想。有同理能力,而非仅有同情。同理指能换位思虑,感同身受,方能感知患方的焦虑、担心、着急和无奈等苦楚。
11、一个优秀的医生,一定是洞察人性的行家里手,能管理自己的不良情绪,思维清晰,言行适当,能适可处理好各种人际纷争和不良医疗情形,能做到外圆内方,得到各方的认可。
12、病人去找医生看病,他/她最在乎的是什么?在乎的是医生能否尽快把病看对、看好,整个求医过程中医生的言行是否专业技能精准、合情合理和患方内心能适然接受。这些都是求医行医最核心的东西,其实对医生的专业技能和人文修养要求是很高的,远非职称头衔和“科研学术文章”所能体现的。
13、医院/医生的核心衣食父母,面对疾病,病人和医生又是共同的战友,病人就是医生最好的镜子,病人的反馈或不满就是对医生最好的促进和反省。若让我们的衣食父母和战友在看病时不得不舍近求远、疲于奔命、重复很多检查、耗资不菲、茫然无措等,各个层面都应反思的。
三、如何问诊?如何处治(重点诊断神经官能症)?
1、从生理入手,直击心理症状
——各科疾病有不同特点(难以用医学或常识解释的,均要考虑可能与心理有关)。
2、从日常生活流程、细节和人际关系入手。
3、直接询问最近2周心情如何?兴趣有无下降?同时别忘了询问饮食、睡眠和人际交往等。
4、询问性格大致特点(有时不好把握),可以询问家庭结构,询问成长模式。
5、直接询问病前病后有无负性事件—属外界诱因(问原因时最好让所有家属暂时回避)。举例:某男性56岁,胸前区反复疼痛,多次心电图和2次冠脉造影均正常,之前接诊的医生没有一次问过病前心理诱因。现实是发病前2个月其姐姐突发心脏病去世。
7、注意运用临床沟通技巧。-—观察、倾听、提问,非言语交流
举例:女53头晕2年了,我问其有什么不高兴的事吗?回答是没有,但闪过一丝苦涩表情和隐约的泪花当下被我敏锐的捕捉到,我马上让陪同的3人出诊室回避,病人随即顺利打开话匣子。后来门诊结束后我另单独给其做1小时心理会谈,现实效果较好。
8、对患者的情感反应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捕捉力(最好能接受专业的心理培训)。
9、借助正规的各种心理技术(简便快捷的技术如“房树人画图”、“释梦”、“叙事”、“浅催眠”、“角色扮演”和“情绪释放技术”等。技术也许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现实中医生能尽量多地认真倾听患者的述说)(可以是医生本人完成,也可由心理助理协助完成)。
10、以我个人经验,患者功能性症状以2周为界,若症状超过2周,最好要服药。较轻的患者也可单独做正规心理疏导数次。一般的神经症或功能性症状,服药初即可进行心理疏导。那些抑郁、焦虑、躁动、躁狂和失眠非常严重的,一定要用西药的,等症状减轻,能较安静与他人交流后,才能辅以心理疏导。如发现患者有自杀倾向、幻觉、妄想、躁狂或思维障碍等精神病性症状以及人格障碍时,应及时转诊到精神专科就医。
本文主要节选自闵宝权大夫个人网站minbaoquan.hao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