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效果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bdfyy999.com/
赵炳华
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让我们共同了解一位高等护理教育开拓者的故事...
北京大学护理学院从创建之始到蓬勃发展,一路走来,筚路蓝缕。在为北大高等护理教育事业呕心沥血、奉献一生的护理前辈中,有一位值得我们敬仰的老师。
她叫赵炳华,北京大学护理学院原北京医科大学护理系首任主任,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开拓者。她也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是护理专业学生的良师益友。她擅长高等护理教育管理,在医学教育中建立现代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管理,取得显著成果。
曾获北京医科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护理终身成就奖。
进步青年,矢志从医
年11月,赵炳华出生于河北景县一个小学教员家庭,兄弟姐妹共6人。在那个民族危亡、战火纷飞的年代,一个小学教员的微薄收入难以维持家庭生活,赵炳华的两个弟弟妹妹先后被送到外国人筹办的救济院。为了让赵炳华能够读书,父母带着她离开老家,辗转于天津、北京。那时正值抗战,沦陷区的生活充满艰辛,日本侵略的残暴、百姓生活的困苦、父母的爱国教育和言传身教在赵炳华幼小的心中留下深刻烙印。
抗战胜利后,赵炳华于医院附属高级护士学校,受到曲绵域等进步学长的影响,赵炳华开始接触进步思想,接触党的地下组织。北平解放前,赵炳华在北京大学医学院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参与学生进步运动,防止国民党特务组织、医院、北京大学第二附中实施破坏。在护校学习期间,赵炳华还参加了什坊院保健院的志愿工作,深入农村,访贫问苦,调查疾病流行情况,免费为贫苦百姓治疗疾病。
年,医院眼科工作,正式成为了一名护士。年,年轻的赵炳华响应国家号召,报名参加中央防疫队,远赴青海、内蒙古开展为期1年的巡回医疗。赵炳华所在的防疫队克服艰苦条件,或步行或骑马,在当地调查传染病发病情况,帮助少数民族群众治疗和护理疾病,减轻病痛。
此后,由于工作能力突出,思想觉悟高,赵炳华升任眼科护士长。但她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有着更高的追求。
年,赵炳华考入北京医学院儿科系继续学习,经过五年刻苦学习,赵炳华凭借优医院儿科工作,成为一名儿科医生、讲师。在参加临床工作的同时,赵炳华积极参加儿科党支部组织的活动,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会议精神,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坚定信仰。年,赵炳华当选儿科党支部书记。
年代,赵炳华在青海藏区
一腔热忱,报国明志
新中国建设期间,百废待兴,急需人才。年,满怀热血的赵炳华,与当时在第三机械工业部工作的丈夫王涛一起响应国家号召,支援三线建设,带着年幼的子女举家迁往贵州省。丈夫在贵州省航空工业部门〇一一基地工作,赵炳华便进入〇医院,先后在三〇一医院、三〇二医院担任儿科医师、儿科主任。丈夫由于工作需要长年在外,而赵炳华一边要操持家务,照顾年幼的孩子;一边还要建设管理科室,救治患者。医院是贵州省〇医院,但医疗条件仍然很差,人员严重不足,赵炳华作为儿科主任,为医院的儿科建设付出了巨大的心血。赵炳华的子女回忆起母亲那时忙碌的身影,医院派医院抢救患者,这一工作便是十年。
年,丈夫调回北京工作,赵炳华也带着子女回到了北京。医院同事大多选择了其他工作,赵炳华则选医院儿科,重新担任儿科党支部书记、儿科副主任。
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对外学术交流增加,新的技术和方法不断被引进。刚从贵州回京的赵炳华深感自身能力的不足,便利用每日下班后的时间学习英语,扩充知识,不断给自己充电。她的同事张培君将这一切看在眼里:“赵老师思想比较开放,比较前卫,善于学习和接受新事物,是大家的良师益友。”
▲赵炳华(左二)和外籍教师
筚路蓝缕,以起山林
年4月,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前身)创建护理系,成为中国首批恢复高等护理教育的院校之一。接受过优秀的护理教育的赵炳华受到时任党委书记彭瑞骢和校长曲绵域的邀请委托,担任第一届护理系主任兼党支部书记,主持组建护理系的工作。
从无到有并非易事,当时赵炳华身边只有一屋一人一桌一椅,整个护理系没有教学楼,没有专业教师,没有教学大纲,没有本科教材,没有实习基地,甚至国内也没有可借鉴的教学经验。面对一穷二白的状态,赵炳华从零起步,一步一步开始了护理系的奠基工作,决心用自己和同事的共同努力将这片空中楼阁变为现实。
在大学领导的支持下,教室和实习基地很快有了着落,但最大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没有专业的护理师资。为此,赵医院内外妇儿各科选拔了一批副主任以上医师,既在医教研方面富有经验、又熟悉临床护理的临床教师作为师资队伍的骨干力量,并邀请北医历届的优秀毕业生回到母校任教。同时,为了保证护理学专业临床实习的带教效果,医院择优聘任了数位中级职称以上的护理骨干作为临床师资,参与全程听课和临床带教。
教学团队成立了,但护理本科生的内、外、妇、儿护理学专业课程都没有现成的教学大纲,也没有教材。当时国内没有现成的中文护理教学内容,在赵炳华的带领下,护理系每一位主讲教师都抱着厚厚的国外权威护理学专业英文版教科书,先翻译其中的护理教学内容,再集体对每一个授课内容反复讨论,直到满意为止。这些凝聚着每一位教师心血和汗水的译稿最终形成了一本本厚厚的讲义,也是人民卫生出版社护理学专业本科系列教材的雏形。正因为护理系教师们都经受过这样严格的训练,由北医护理系教师主编的专业教材历年来在我国护理学界均以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新颖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而著称,受到了护理学专业师生们的一致好评。
▲年,赵炳华(左二)上台领奖
肩负责任,建设学科
仅有勤奋的劳动和奉献的精神,还不足以支持一个现代学科的发展。对于这些刚从临床医生转行来的主讲教师来说,尽管他们有着丰富的临床医学知识和医疗专业教学经验,但在选择授课内容时经常出现偏重医疗而少护理的现象。为了让教师们更好地了解护理专业的特点,赵炳华聘请外籍教师来华讲授护理专业知识,同时选派部分教师出国进修学习,了解国外护理教学的发展情况与特点。随着赵炳华改进方案的开展,教师们从授课内容到思维模式都逐渐转变到以护理内容的讲授为主,医疗知识的讲授为辅。短短三年内,护理系的师资便达到了教学要求。
在满足学校师资需求的同时,护理系还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护理骨干师资培训与专业人才建设工程。自年至年,在美国HOPE基金会的支持下,学院每年举办一次为期一个半月的护理师资培训班,培训本院和来自全国高等护理院校的护理师资。在传播国外先进的护理理念、护理知识和护理技能的同时,也传播国外护理教育方面的科学教育思想与教学方法,为早期的护理事业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培训了大批的护理系主任、骨干教师和临床护理人才。其“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理念也为全院教师所接受,使北大护理这支队伍始终保持了旺盛的学习热情和执着的学习习惯。
年,护理系正式招收了首届四年制本科生;年,根据国内对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护理系将护理学本科生学制由四年改为五年,并面向全国招收第一批五年制护理学本科生;年,北京医科大学护理系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全国第一个护理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包括赵炳华在内的3位老师获得硕士导师资格;年,北京医科大学护理系面向全国招收第一批护理学硕士生。
正是在赵炳华等一代护理人的努力下,护理高等教育在北医迅速发展起来。时隔三十多年,研究生支部书记周楠在翻阅赵炳华的材料时,感叹到:“正是有赵老师那一代人不计回报地为护理教育事业奉献的昨天,才有了护理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身处一个好的时代,一定以赵老师为榜样,继续为我国护理专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除了在院系建设和师资培养方面付出心血,赵炳华也非常关心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情况,她认为医学人才需要有知识、能力和勇气,护理专业的学习与临床的实习是脱离不开的,在理论知识扎实的基础上,尽早进入临床、接触病人对于更好地掌握和应用医学知识很有必要。护理学院孙宏玉教授年来到北医,是赵炳华招收的第一个硕士研究生,在她看来:“赵老师严谨治学,知识渊博,言传身教,和赵老师学习的三年让我终身受益。”
▲赵炳华与护理学生
家庭美满,言传身教
年10月,赵炳华与当时在北京七十一兵工厂工作的王涛通过自由恋爱结为夫妻。二人的婚姻令人羡慕,尽管工作忙碌,但当想法出现分歧的时候,夫妻二人总是相互理解,相互宽容;当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相互帮助,相互扶持。
赵炳华25岁时报考北京医学院儿科系,当时的家中已经有了两个孩子,一个2岁,一个4岁。丈夫王涛给予赵炳华很大的支持,总是在周末抽出时间陪她去公园复习功课。王涛退休后,性格变化很大,有时很急躁,赵炳华总是耐心疏导,哄着老伴儿。
年5月13日,王涛从电视上看到汶川地震的画面后突发脑卒中,抢救过后语言和运动功能出现障碍,需要专人照顾。赵炳华长期陪伴在丈夫床边,悉心照料。有时丈夫在晚上突然醒来,赵炳华就会陪着老伴说话,整个晚上不睡觉,这样的陪伴持续了八年,直到年6月丈夫王涛离世。
▲赵炳华的美满家庭
赵炳华不仅是一位合格的妻子,更是一位言传身教的母亲。在学习上,她始终坚持原则,以身作则,对子女,甚至对孙女外孙女要求也很严格。生活中,赵炳华是一位慈爱的母亲,她在工作忙碌的同时总能抽出时间给予子女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她始终向子女们传递最朴素的世界观和最纯粹的信仰,那就是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坚定信仰、多作贡献。
身虽荣退,心系护理
离休后的赵炳华虽然年事渐高,但依然精神矍铄。她不仅没有把医疗和护理的老本行丢下,还经常帮助邻居老同志们寻医访药,帮助老人们测血压,指导老人们用药和身体保健。进入养老院后,赵炳华积极帮助新来的老年人适应退休后的生活,根据老年人的疾病状况提供针对性的医疗护理建议,开展心理护理,辅导老年人重新认识生活的意义,安心享受晚年。在她的安慰和鼓励下,几位新进养老院的老人战胜了对疾病的恐惧,回归了社区的生活。
▲赵炳华(左二)在北医百年庆典上
赵炳华离休后仍然“一颗红心向着党”,坚持交党费,坚持在身体方便的时候让儿子开车带她来北医参加护理学院退休党支部的组织活动,而且每次都认真学习,积极发言。赵炳华还利用在养老院的各种学习机会,畅谈交流自己的思想。党的十九大召开后,赵炳华不仅自己认真学习大会精神,认真做笔记,还要求子女家人共同学习,共同交流进步。
赵炳华总是在各种场合,鼓励积极上进的护理学生,希望这些学生能够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她总是叮嘱学生们多读书,保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健康向上的心态,她常说,“护士应该有足够的学科自信、专业自信,用自己的努力为医疗进步作出贡献。”
北京大学医学部宣
文图资料由护理学院提供
整理/孙玉梅、郭记敏、靳帅、张力川、贺依林
来源/《北医》报第期
编辑/贺依林武慧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