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必须了解的重疾险

时间:2022-4-22 13:47:33 来源:器质性精神障碍

据国家卫生部年6月公布的数据表明:人的一生罹患重大疾病的机会高达72.18%。当前,重大疾病的平均治疗花费一般都在10万元以上(还不包括恢复费用和误工费用)。目前,虽然医疗水平在不断提高,但重大疾病仍然经常发生。它不仅使患者备受精神和肉体的煎熬,对患者及家属更意味着一场经济灾难。无论是因为自己患重病无法工作,还是为了照顾罹患重病的父母、配偶或是子女而不得不放弃工作,都将为家庭带来额外的经济损失。

据统计,有近48.9%的老百姓因为经济原因,在患病后选择了“等待”而非“治疗”。

这种时候重疾险就起到了一个生命保障和经济支持的作用。

何为重疾险?

重疾险即重大疾病险,是指由保险公司经办的以特定重大疾病,如恶性肿瘤、心肌梗死、脑溢血等为保险对象(重疾具体可看附录),当被保人患有上述疾病时,由保险公司对所花医疗费用给予适当补偿的商业保险行为。

重疾险的作用

一重大疾病保险抵御风险

只要被保险人罹患保险条款中列出的某种疾病,无论是否发生医疗费用或发生多少费用,都可获得保险公司的定额补偿。

重疾险所保障的“重大疾病”通常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1.“病情严重”,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严重影响到患者及其家庭的正常工作与生活

2.“治疗花费巨大”,此类疾病需要进行较为复杂的药物或手术治疗,需要支付昂贵的医疗费用

3.“不易治愈”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甚至是永久性的

重大疾病保险给付的保险金主要有两方面的用途:

1.为被保险人支付因疾病、疾病状态或手术治疗所花费的高额医疗费用

2.为被保险人患病后提供经济保障,尽可能避免被保险人的家庭在经济上陷入困境。

二重大疾病保险确诊即给付

购买了重大疾病保险,只要确诊的疾病是符合保险条款中的保障对象,那么就可以一次性获得保险公司的给付,一方面不需要自己在病后垫付医疗费用,更重要的是减轻了个人的医疗支出负担。

三重大疾病保险补充社保,人人适合

有的人会说,我有了社保而且单位福利很好,所以没有必要买重大疾病保险了。情况果真如此吗?对于重大疾病来说,社保能做的比较有限:

(1)社保只报销因疾病引起的医疗费用,因意外伤害导致的医疗费用不能报销;社保不对非工作期间发生的意外伤害和意外医疗责任进行赔付;无论意外身故还是疾病身故,社保都是没有身故赔偿的,身故后只是返还当时个人账户的金额,而这部分的金额是很少的。

(2)中国的社保报销或者单位报销首先是一个先支出再补偿的概念,这就意味着即使属于赔付范围,你也必须先开支出去多少,才能在这个基础之上报销回来多少,而且我们报销的数额不会大于开支总额。不在公费医疗药品清单目录上的进口药和营养药是不能报销的。

(3)社会医疗统筹基金对医保人员的保障是“保而不包”的,社保有起付线限制,额度内的费用需要自付,住院费用和大病医疗的自付比例和金额相对都比较高。

(4)社保重在保障,支付的标准是以保障被保险人基本生活为前提。对于追求高品质的人群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对于没有医保的人来说,重大疾病保险尤其重要。而对医保覆盖对象来说,重大疾病保险可作为一种必要补充。

重大疾病保险类型

根据保险期间的不同可分为定期型和终身型

一定期重疾险

1.一年期重疾险

这个比较好理解,一年为期,缴一年保费就保一年的风险。这一年,如果有病就保病,如果没病钱也不会退还给你。

一年期重疾险绝大部分采用自然费率,随着年龄增长保费价格也会提高。特例现在有一个,平安健康的“平安个人重大疾病保险”采取了部分“均衡费率”,费率分了几个年龄段,比如18岁和40岁保费相同。

优点:

这类重疾险的最大优势就是对年轻人来说,保费特别的低。花小钱办大事,别人买个重疾险好几千,你买这种可能只要几百块。

缺点:

①一年期的产品,天然缺陷是续保问题,患了些不大不小的病不符合健康告知,就不能再续保了。

②有停售的风险,一旦停售就无法续保。

③自然费率的产品,每个年龄(段)的保费是浮动变化的,一般来说,年龄越大保费越贵。假设能年年续保,保费加起来可能比终身重疾险还贵不少。

适合谁?

①适合年轻人,花笔小钱让自己别“裸奔”,后面再买长期重疾险。

②适合和长期重疾险叠加,把保额做高。

③适合弥补保险等待期保障不足的问题,还适合“骑驴找马”

2.长期重疾险

这类保险可以锁定一个期限,比方10年,20年或者30年;或者到一定的年龄,比如70岁、80岁,甚至有些是到岁。在这个期间内,出事儿保险公司都会赔,过了这个期间,保险合同到期,责任终止。这种产品每年交的保费是固定的。

优点:

这类产品在预算不足的前提下,可用它作为主要保障,比如保障至退休年龄,主要做好家庭责任最重大阶段(上有老,下有小)的保障。

缺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重疾发病率也稳步提升,所以可能发生保障到期以后才得大病,但是保障没有了的情况。

适合谁?

①觉得全买终身重疾险压力太大的。

②也适合买了终身重疾险,但是某段时期觉得责任重,用这种1+1的方式来把保额提高的。

③30岁左右可以先买定期重疾,但最好尽快追加终身保障。

长期重疾险的细分:

(1)定期消费型

保障期间内患病,保险公司会进行赔付;没有患病,合同结束,保费也不会退还。这类产品细分起来,还可以分为三种:

①有身故赔保额,比如新华i健康(18岁后);

②有身故赔所交保费的,比如阳光的健康随e保,和谐健康的健康之享(带轻症保障);

③有不带寿险责任的,身故只退现金价值的,比如弘康的健康一生A款(这款保险有保至70岁、至85岁、终身3种期限,可附加B款增加轻症保障)。

赔保额和赔保费还有退现金价值的差别还会很大的,体现在保费上就是一个比一个便宜。其实差别就是寿险责任的大小,至于谁好谁坏,还要看你对寿险责任多看重。

(2)定期返还型

定期保险,如果保险期限内没病也没死,保费就白交了,很多人觉得“不划算”。为了迎合“划算”心理,或者让人觉得“划算”,定期返还型产品出现了,有病保障,没病没死合同到期返还保费或者返还多少钱。

二终身重疾险

简单来说就是活多久保多久,不管什么时候出事,这个保险是一直都在的。每年交的保费多少是固定的,缴费时间可以选,比如趸交(一次就把保费交完),5年交、10年交、20年交、30年交之类的。终身重疾险保障时间最长,所以最贵。但有条件的,还是要买终身重疾险。

虽说都是保障一辈子,但是保费的差别还是有的。体现在死亡赔付上:

①最常见的终身重疾险都是身故赔保额。比如同方全球多倍保(80种重疾+28种轻症)。

②也有没有寿险责任,身故只退现金价值的,比如刚才说的弘康的健康一生A款,这种非常少见。

③也有身故退保费的,身故返还保费的终身重疾险不多。

④还有一些不但身故有保障,还会在固定的年龄给一定的返还。比如天安人寿的健康源2号,66、77、88、99岁会返一次保费,保费返还也不影响重疾保障和身故保障。

根据给付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四大类:

(1)重大疾病保险险种的附加给付型

这类产品通常作为寿险的附约,保险责任也包括重大疾病和死亡高残两类,其主要特点是这类产品有确定的生存期间,生存期间是指自被保险人身患保障范围内的重大疾病开始至保险人确定的某一时刻止的一段时间,通常为30天、60天、90天等,如果被保险人死亡或残疾,被保险人给付保险金,如果被保险人患重大疾病且在生存期内死亡,保险人给付死亡保险金,如果被保险人患重大疾病且存活超过生存期间,保险人给付重大疾病保险金,被保险人身故时再给付死亡保险金。此种产品的优势在于死亡保障始终存在,且不会因重大疾病保障的给付而减少死亡保障。

这类重疾险特点是自己有保额,不会占用寿险保额,举例来说,如投保人购买了这类重疾险的话,寿险保障有10万,附加重疾15万;如果投保人得了重疾,则赔付15万,同时寿险死亡保额保持不变,依然是10万。如果健康的话,身故时还是赔付10万。

(2)重大疾病保险险种的独立主险型

这类重大疾病保险包括死亡与重大疾病责任两部分,两者相互独立,各自的保额为单一保额,如果被保险人身患重大疾病,保险公司就给付重大疾病保险金,则死亡保险金就会为零,如果被保险人未患重大疾病,则给付死亡保险金。例如:投保人购买了10万元的这种独立主险型的重大疾病保险,如果发生重疾,则赔付10万元的重大疾病保险,如果未发生重大疾病,则赔付10万元的死亡保险金。

这一类型重疾产品从精算角度讲比较容易定价,因为只需要考虑重大疾病的发生率与死亡率。但是对重大疾病的确定要比较准确。应保监会要求,自年底独立的返还型重疾险已经停售,取而代之的是寿险附加重疾责任的捆绑式组合计划。因此我们在市面上见到的独立主险型重疾保险是属于消费型的重疾险,保障时间短。一般是60~70岁,有的更长时间的相应保费会较高。主要是针对经济条件一般的年轻人或者希望保费低,保障高的投保人而设立的。

(3)重大疾病保险险种的提前给付型

这类产品保险责任包含重大疾病、死亡,或高度残疾,保险总金额为死亡保额,但是包括重大疾病和死亡保额两部分,如果被保险人患保单列的重大疾病,被保险人可以将死亡保额一定比例的重大疾病保险金提前给付,用于医疗或手术费用的开支,而如果身故时由身故受益人领取剩余部分的死亡保险金,如果被保险人没有发生重大疾病,则全部保险金作为死亡保障,由受益人领取。

提前给付重疾相对目前市面上其他重疾险来讲,保障时间长,重疾保额使用灵活,是目前重疾险的主流形式,但是其缺点是有可能会损失寿险的保额,让一些想给下一代留下一些遗产的父母有可能未能达成心愿,因此建议还需再购买一些寿险作为补充。对另一些投保人而言,也可以采用寿险附加重疾形式在疾病高发的四五十岁时加大重疾保障。

(4)重大疾病保险险种的按比例给付型

这种类型的重大疾病保险主要针对重大疾病的种类而设置的,对于常发生费用花费较大的重大疾病给付比例相对较高,例如80%,这种疾病的治疗费用一般都比较昂贵,如恶性肿瘤费用平均可达8万~10万元,脑中风平均治疗费用可达6万以上,其他疾病还如瘫痪、糖尿病、失明、肝病等。

对于治愈率高或对生命威胁不是十分严重的疾病,费用花费较少的重大疾病给付相对较少一些,例如20%。例如:心脏瓣膜置换术等重大疾病。主要考虑一种重大疾病的发生率、死亡率、治疗费用等因素。而死亡保障不变,举例来讲,投保人购买了这类型的重大疾病保险的话,如果患一类重疾(发生率较高且治疗费用高)赔付8万,而如果患二类重疾(发生率较低且治疗费用较低的重疾)赔付2万。如果非常健康,未领取任何重大疾病保险金,则给付10万的身故保险金。

其实这类重大疾病保险与独立主险型重疾基本相同,还有些公司是将重疾险分成三组,分别进行理赔,决定因素还是看投保人自身的经济实力与需要保障的程度。

重疾险根据保费是否返还来划分,可分为消费型重大疾病险和返还型重大疾病险。

(1)消费型重疾险,就是纯消费,不带有储蓄或返还功能,只用来购买风险保障,保费只有在发生理赔时有价值体现,没有发生理赔所有保费就等于被“消费”掉了。

(2)返还型重疾险,就是储蓄型重疾险,需要固定缴费满一定年数,中间不能断,不然退保损失很大。费用较高,交满之后就可以不再续保,参保人可以到指定保险期限一直享受保障。

业内分析,从保费方面来看,消费型重疾险的保费要“便宜”很多(将近50%左右,具体视不同产品不同年龄而定),即相同保费,如果买消费型重疾险,保障额度会更高。

而从保障内容上看,消费型保障内容相比较窄,责任较为少,一般是身故、全残、重疾保障,返还型有重疾、轻症、身故、全残、满期金等。

消费型的重疾险更适合保费预算少,保障意识高的消费者。对于收入不是很高的工薪阶层或者刚工作的青年群体,消费型重疾险也是一个较好的选择。不过,短期消费型险种虽然在初期便宜,但买到最后由于年龄的增加,风险系数加大,保费也相应翻番,甚至会出现保费倒挂(累计所交保费高于保额)的现象。

买重疾险怎么选,注意几个方面

1并不是疾病种类越多,保障越全

目前重疾险所保障的重大疾病一般有10种、20种、30种或40种,甚至还有宣传可保障多种疾病的重疾险。但是,是否列明的疾病种类越多,这款重疾险就越好呢?其实不然。

保监会对保险产品中的重疾定义是有严格规定的。根据监管要求这6种保障:癌症、急性心肌梗塞、脑中风后遗症、重大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冠状动脉搭桥术和终末期肾病这6种核心重疾。

只有保障了这6种核心重疾的产品才能被命名为“XX重大疾病保险”,这6种重疾占一般人群一辈子能患上重疾的80%-85%。

另外,行业重疾定义还规定了另外19种较常见重疾的定义,组成最常见的25种重疾组合,这是目前市面绝大多数重疾产品提供的基本覆盖范围。无论你在国内哪一家保险公司购买了重疾产品,这6种/25种重大疾病的定义都是一模一样的。

很多公司会提供种重疾的覆盖,但对于99%的国人来说,遇到超过行业25种重疾之外的其他重疾概率实在是微乎其微。

2并非保额越高越好,30万元以上为宜

保额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定,并非越高越好,保额越高,相应的保费也越多。消费者可以根据年收入水平,以及被保险人的收入对家庭总收入的贡献度来确定重疾保额。

比如,年收入12万元以下的人群,建议重疾险保额选择10万~20万元。

年收入在12万~30万元左右的人群,建议重疾险的保额至少达到30万元。

而年收入在30万元以上的被保险人,特别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支柱,建议保额50万元,保证家人生活品质不会因病严重下降。

3投保年龄很重要

由于保费支出与投保年龄是成正比的,保障责任相同情况下,年龄越大,保费越高,所以应该尽早购买保险。一般来说,20~35周岁是购买重疾险的最佳时期,保险公司一般不接受60岁以上的投保人。当然现在也出台了一些专门针对老年人的产品,但从保费方面计算,老年投保人的保费较高,因此越早投保越合算。

4买后发现不合适自己,怎么办?

保险通常设有10天的犹豫期(犹豫期的起始日为投保人书面签收保单日),投保人若发现购买的产品与自身需求不相符时,在犹豫期内退保,保险公司会全额或在扣除保单工本费后无息退还已交保险费,并且自始不承担保险责任。

5申请给付重大疾病险的保险理赔金?

重大疾病保险合同中均有“保险金申请”条款,在发生合同约定的保险事故后,应及时通知保险公司,并按“保险金申请”条款中的要求,准备相关资料向保险公司申请给付保险金。需要提供的证明和资料主要包括保险合同、被保险人身份证明、专科医生诊断证明或手术证明等。

声明: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cqm.com/hbwh/14483.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