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如何摆脱焦虑,淡定陪考

时间:2025/4/1 14:24:06 来源:器质性精神障碍

北京治白癜风好的医院是哪家 https://m.39.net/baidianfeng/

人生海海,山山而川,讲来总是感慨。

然而时光荏苒,几载春夏秋冬,时光不曾停留,又是一年毕业季。

一年一度的大考马上来临,每年总会有一些孩子在考前因过度紧张、焦虑,不仅影响考前复习和考试的临场发挥,也影响到了正常生活。

如果您的孩子也有类似情况:

睡眠障碍或失眠;

没有胃口,食欲减退;

担心自己考试发挥不好怎么办?

担心自己考不上怎么办?

经常头痛头晕、胃痛、拉肚子或身体其他部位的疼痛或各种不适;

医院也检查不出有器质性疾病;

……

在排除了器质性疾病的情况下,很可能是因为过度紧张、焦虑等引起的躯体的反应。心理学上叫情绪的“躯体化症状”,身体表现的疼痛、不适只是表象。

医学上有个典型的疾病叫“肠易激综合症”,就是由心理因素造成的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

透过现象看本质,本质是孩子的紧张、焦虑等情绪没有被看见,甚至在焦虑的孩子的背后有个更加焦虑的父母被忽视。

01

为什么会这样呢?

疾病是很好的通信兵,身体通过疾病告诉我们,我们的某些信念需要改变了。

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就是头疼。很多人都会头疼,我们平时提到某些事情很难办,也会说“这件事真让人头疼”。

常常头疼的人,会发现生活中充满着“让人头疼的事”。

我们如果仔细观察这些事情,就不难发现这些事情之所以难办,在于它带有新旧信念的冲突。

我们内心里有很多个声音,一个声音说“这样做不好”,另一个声音又在说“可以试试啊”。

我们希望能创新,可原来的信念却缺乏弹性,或者认为根本没有改变的必要,这又让新的生活碰了壁。这个时候头疼其实在提醒我们要检视自己的内心,看看自己究竟为什么需要改变,又为什么害怕改变。

当内心冲突能够在意识层面被呈现时,头疼也就完成了它通信兵的任务,可以功成身退了。

曾有一对客户,母子都经常头疼,在儿子高考前,症状加重,几乎天天头疼。在教练过程中妈妈发现原来是被“一考定终身”的信念卡住了,一方面想鸡娃,另一方面又担心儿子压力太大,每天在纠结和卑微的夹缝中生存,感觉到的头疼也是一种挤压式疼痛。而儿子一方面想满足母亲的期待,另一方面又感觉无论如何都无法满足母亲的期待,感到愤怒,甚至他说有的时候厌恶母亲,但又不允许自己有这样的情绪,因为他觉得那样的话自己就成了一个“不孝的白眼狼。”这种对抗使其头疼。

所以,习惯性头疼的人,需要的不是治头疼的药,而是与身体的对话,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当潜意识的内容得到了表达,外在的症状也就消失了。

我们的身体是不骗人的、智慧的,它忠实地记录着自己的人生,它会引导我们发现真相。

我们的身体就是一个情绪与疾病写成的地图,指导着我们去处理那些被压抑的情绪和未完成的事件。

02

家长如何支持孩子摆脱焦虑?

1.学会深度看见自己

作为家长,我们首先要学会看见自己,看见自己内在的真实需求,身体的每一次疼痛、不适,都是身体的“语言”,它在试图告诉我们被压抑或是遗忘在潜意识里的信息。

疾病并不是我们要与之斗争的敌人,而是我们要与之合作的朋友,我们要做的是,倾听身体疾病背后的故事,弥补内心的缺失,调整缺乏弹性的观点、信念,从而让我们真正做到身心合一。

2.让自己静下来

只有看见自己内在的真实需求,才能满足它。

我们都知道,情绪的淤积是疾病产生的一个很重要原因。而人们往往把情绪的产生归咎于外部事件。

比如,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人说:“这件事情太让我生气了”,“你这么做太让我伤心了”等等,但我们没有意识到的是,让我们产生情绪的,并不是外部事件,而是我们如何看待这些事件,也就是我们的观点或信念。

有一个很著名的故事,说的是广州光孝寺的和尚在打坐,忽然抬头看到风吹着经幡在动,于是一部分和尚说是风在动,另一部分和尚则认为幡在动。两派和尚争论不休的时候,恰好禅宗六祖惠能经过,就说了句“既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心动”。惠能这一语就道破了天机:到底风动还是幡动,全看自己的心如何动。

我们遇到的事情也是一样,是非对错如何去评判,全看我们的想法。

我们只有看见自己的心是如何动的,才能静下来。就像平静的湖水才能照见周围的事物一样。

作为父母,当我们内心平静下来,才能像清澈见底的湖水一样照见孩子。

同时,人是通过镜像神经元来学习的,模仿是最原始的学习,孩子会模仿我们,每临大事有静气,而不是模仿我们的焦躁不安,寝食难安。

3.学会聆听

聆听是教练的核心能力之一,也是管理学和沟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比较简单实用的工具——3F聆听法,听见孩子!

3F聆听法,是3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

Fact(事实):对方讲述时,不根据自己的想法或固有观念评判对方,只聆听原本的客观事实。

Feeling(感受):对方讲述时,感知对方目前处于什么样的情绪,即用同理心去聆听。

Focus(聚集意图):对方讲述的时候,认真聆听对方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真正的意图是什么?

4.智慧对话

先讲一个超有意思的小故事:

有个人在划船渡河的时候,突然被一条船撞了一下。他立刻高呼,希望对方躲开。但两次叫喊都没有得到回应。到了第三次,他开始生气,大声斥责。可当他抬头一看,发现撞来的船上空无一人。这时候,他的怒火瞬间消失,然后笑了笑自己刚才的举动,挥挥手,绕过了那只船。

这就是心理学上常说的“空船效应”。

你会发现,生不生气,取决于撞来的船上有没有人!

我们总以为别人故意要和我们唱反调,比如:“他为什么针对我?”,“老师为什么不喜欢我?”……

你也会发现,不管成年人也好,孩子也好,都会有类似很多的“空船”。

甚至有时会“自造”一只“空船”,“如果发生这种情况怎么办?”

那么如何展开智慧对话呢?

3F聆听法,是3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

第一步,先感受到那种情绪并起个名,例如“焦虑虫”,“讨厌鬼”等等。

第二步,和这类被起了名的、具象化的、外在的压力/焦虑进行对话。

可以问孩子:

?你怎么知道“焦虑虫”的想法是正确的呢?(帮助孩子反思)

?你能想到的“焦虑虫”错的时候有哪些?(帮助孩子破除错误的认知)

?“焦虑虫”假如也有正向的意图的话,那它想让你拥有的是什么?(引导孩子做正向思考)

第三步,引导孩子看到“空船效应”

很多时候,我们生气的对象,可能只是我们的“假想敌”,我们的焦虑,也只是我们“自造”的“空船”而已。

王阳明说:“天下无心外之物,万事万物都是内心的投射。”

造成我们痛苦的,并非问题本身,而是我们对问题的看法: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心念转,乾坤变。

真实的力量和爱从来不是来源于外界,而是由内而外生起并且任何人事物都带不走摧毁不了。

写在最后

我想借用海灵格的治愈诗《看见》,祝愿天下每一位父母能更好地理解自己和孩子,看见孩子,陪伴好孩子。

祝愿每一位考生都能以最佳状态迎接高考,金榜题名,梦想成真,前程似锦!

本文作者:邢秀云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cqm.com/hbwh/16928.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