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学习精神动力学取向的心理咨询过程中,经常听到学员反映,精神动力学在操作时,因没有比较结构化的操作流程,在实操中有些不知所措的感觉。实际上这是个理解上误区,精神动力学心理咨询不是没有结构化的操作流程,而是动力学在结构化上力图最大化,如果结构化太窄,便于操作,便于鉴别诊断,但不利于深刻、全面了解来访者,同时也缺少了创造的空间;结构化太宽,对咨询师在操作时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咨询师的不确定性,同时也给两个人的互动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所以,动力学心理咨询的结构化是动态的,根据咨询的不同阶段,不同的来访者,采取不同方式。在初始访谈阶段,因为要甄选来访者是不是我们的工作对象,我们的工作方式更倾向于结构化的模式,这是对来访者负责任的工作态度,如发现来访者有较重的精神障碍,及时转诊,使来访者得到及时的治疗。
工作坊成员学习心得分享
陈巧燕
本季工作坊第一课主要讲了两方面内容,一是评估性访谈的心理准备,如咨访双方的评估的位置、咨询师的态度;二是评估性访谈的首次访谈,其中包括:咨询师对来访者的第一次印象(客观的观察和主观的感受)、如何诊断鉴别是否是我们的工作对象、如何收集一般资料和对来访者的初次评估。在讲解过程中,结合实际经验传授了咨询师在咨询工作实战中需要注意把握的主、客观和结构化、非结构化的平衡,具体如何问诊、回应来访者以及首次评估性访谈如何大致分配时间等内容。总的来说,本次学习内容详细、明晰,为准备学习做咨询工作和已有一定咨询工作经验的心理咨询师如何开好头理清了头绪和做了一次很好的演示。从这次学习中,我的收获如下。
虽然我已经有一定的咨询经验,但我一直并不清楚咨询师所处的位置,主观还是客观,结构化还是非结构化,往往会在初始评估访谈时是偏主观和非结构化,及早地进入到了咨询工作状态中,或者有些咨询师又会偏客观理性化少了应有的共情的态度。同样我也不清楚来访者处于什么位置,对来访者来之前的所抱有的对暴露的羞耻感,没有深刻地认识和感受。部分咨询师会有种倾向:认为来访者暴露越多越说明咨询有效,部分的满足了咨询师的自恋,而实际上反而会让部分来访者有了阻抗而脱落。
首次访谈是整个咨询工作中很重要的一环,如何开好头呢?这次学习就对首次访谈工作的各阶段任务进行了详细讲解。从学习中我发现我对于评估访谈和真正进入咨询工作不是很清晰,尤其是首次访谈的任务并没有很清晰的构架,往往在首次访谈时已经步入到咨询工作状态。记得在一本讲述咨询工作的书中看到过,作者谈及咨询师不要在咨询关系没有建立起来时急于进入到咨询工作状态,当时不是很明白,现在理解了作者的意思。在1-4次的初始访谈中,尤其是首次访谈,更重要的是对来访者的评估,准确的评估是日后如何针对每一位来访者采取适合的咨询方式的基础和依据,准确评估既是对来访者负责同时也是建立治疗联盟或者是建立良好咨访关系的基础,使得来访者不那么轻易地在初始访谈中脱落。
第一阶段,前十五分钟对来访者进行鉴别诊断。鉴别诊断不仅仅是需要异常心理鉴别的经验,同时也是对来访者负责,对有异常心理的,我们做到不耽误其病情,真正以来访者的利益为基本原则,而不是来着不拒。在以前的咨询师学习时,老师一直强调鉴别诊断,注意来访者的躯体生理情况引发的情绪情感心理问题,但往往在首次访谈中会忽视这方面工作。甚至还有些咨询师自认为自己可以解决所有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即使来访者已经有异常症状的表现,依然认为自己可以通过咨询工作改善甚至改变来访者的心理问题,而这些来访者首医院确诊服用药物,其次才是在症状得到治疗后方可开展咨询工作。
第二阶段,大致十五分钟的收集来访者的资料。收集资料在首次访谈中的重要性,也往往会被咨询师忽视,本着以来访者为中心而让来访者真的处于主导地位,很有可能被来访者投射认同击中,让咨询师过早地投入进反移情中,放下了收集资料的工作,丧失了部分观察自我的功能,从而丢了咨询师的位置,丢了客观的评估。
在首次访谈时要商讨咨询目标,只有咨访双方的目标达成一致,才有治疗联盟的开始。咨询师基本态度之一真诚,其中我以为也包括在首次访谈时告知来访者哪些是咨询做不到的,解决不了的,这既是为来访者负责,同时也是对他的尊重。
第三阶段是初步的进行咨询工作和与来访者的商定后续的咨询时长等内容。其中也包含对来访者的一种评估,看其心理学的头脑、回应的模式、情感控制情况等;同时在教来访者咨询是如何工作的,让其了解和感受与日常的社交交流的不同。这都是在为建立良好的工作联盟打基础。此次学习不足之处,讲解中如何能结合具体案例可能会更生动些,也能引发更多的讨论,加深理解。
李海燕
在学习心理咨询师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后,步入心理咨询师队伍之时,参与“动力性心理咨询初始访谈工作坊”的培训,颇有感触。与来访者的初始访谈,不是一味的倾听,学会主动抓住方向,提领线索,为评估来访者展开思路。
与来访者的初始访谈时,有时对方出现阻抗,潜意识地会在咨询关系上设下障碍。咨询师在经过二三次会谈后,可视情使用面质或提问来访者,请来访者直视对次解释。对正步入心理咨询队伍的咨询师,要牢记初始访谈步骤,鉴别出需精神科诊治的、目前尚不适合做心理咨询的,自己执业能力有限不能有效的帮助来访者成长的,都应负责任地转诊。
古力
参加李老师举办的这期工作坊,对于作为一名精神科医生的我而言,“评估性初始访谈”这一内容总体感觉既熟悉又陌生;看似简单实则需要不断的实践、觉察与领悟。尤其是李老师提到与来访者在初始访谈接触时需要在“足够的温暖-必要的沉默”及“支持-距离”中保持应有的平衡。这一观点让我对咨询师的工作态度与咨询技术方面有了些新的感悟与理解。
此外,对评估性初始访谈我有些个人的思考。在访谈中来访者需要以他们自己的方式讲述他们的故事,咨询师需要以这种方式来了解来访者是个什么样的人,以及什么对他来说是重要的。并且需要引出能够得出建立在症状和病史基础上的描述性诊断信息。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的成功取决于选择真正适合这种治疗的患者,而且治疗必须总是符合患者的需要。初始接诊的过程的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心理动力学诊断,而不是急于提供治疗。
当我们为寻求心理治疗的来访者进行评估时,我认为在评估阶段设置框架显得非常有必要,设置框架能够帮助病人了解最初的几次面谈要做什么,如何更好的参与进来,以及什么时候可以期待得到你的建议。而不是急于承诺你将如何进行治疗,因为你还未完成评估。
当允许来访者讲述他/她的故事之后,应该在治疗开始时明确并详细询问病史资料(病史包括:目前的病史,既往史及个人史)。评估者必须北京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呀北京白癜风医院怎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