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反复腹痛,千万别忘了这个病NCC

时间:2021-3-27 9:50:42 来源:器质性精神障碍

北京中科白殿疯医院在哪 http://m.39.net/pf/a_4357372.html

王宝西教授为你解读儿童肠易激综合征!

孩子反复腹痛到底是因为什么?需要治疗吗?该如何处理?

10月25日,正在珠海召开的中华医学会第二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上,来自医院的王宝西教授就“儿童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及诊疗”进行了精彩分享,赶紧一起学习起来吧!

一、儿童肠易激综合征,你了解吗?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是一种功能性肠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与排便相关或伴随排便习惯改变。典型的排便习惯异常可表现为便秘、腹泻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同时可有腹胀/腹部膨胀的感觉。

IBS患病率较高,在全世界范围内大约为10~15%。

年我国一项研究对六省两直辖市的名9-18岁中小学生进行调查,按照当时Manning标准及罗马II标准,发现中小学生IBS患病率为13.25%,男女间发病率无显著差异。年另一项研究对黑龙江及上海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发现该人群整体患病率为20.2%,且随着年龄增长,IBS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二、为什么会发生IBS?

IBS的发生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是内脏高敏感在遗传易感性和早期不良生活事件基础上导致的功能紊乱,是医学致敏因素的最后转归。

首先来看遗传,同卵双胞胎比异卵双胞胎IBS患病风险更高,因此遗传易感性使人更易患IBS。鉴于IBS的异质性,其更有可能是显著存在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多因素疾病,而表观遗传改变也在其中发挥作用。

其次来看动力异常,部分IBS患儿胃窦收缩幅度低下,液体排空减慢,而不同亚型之间并无差异。与健康对照和FAP-NOS儿童相比,IBS患儿餐后直肠顺应性或收缩反应降低。

再来看心理因素,来自中国、韩国、日本和德国的几项大规模研究显示,小学、初中和高中患IBS的学生自我报告应激、焦虑、抑郁和情感问题的比例增加,IBS与心理问题间存在密切联系;而新生儿早期伤害性事件也可增加成年后IBS的患病风险;儿童受虐待和腹痛也存在联系。

研究发现,影响儿童IBS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还包括饮食、家庭环境、家庭教育、生活习惯、学校环境等,而增强公共警觉并避免相关的危险因素有助于早期防治儿童IBS。

图1:IBS危险因素生物-心理-社会概念模型来源王宝西教授演讲PPT

IBS患者肠道炎症的来源是什么呢?

内镜检查发现患儿粘膜存在慢性炎症、IBS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减低、IBS患者肠道短链脂肪酸存在改变,不同类型IBS的改变也不同,IBS-C患者丙酸、丁酸减少,而IBS-D患者丁酸增多,这就为我们的治疗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肠道炎症及肠道菌群在IBS发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着眼于儿童的机制研究仍然较少。肠道菌群确实与IBS存在关联,但仍未完全明确这些变化是IBS的原因还是结果。

小鼠实验表面,抗生素干预会明显改变小鼠肠道菌群结构,抗生素暴露会导致小鼠胃肠动力受损、小鼠结肠肌层5-HT4R表达升高,而补充MOS可减轻抗生素诱导的小鼠肠道功能紊乱

总结一下IBS的发病机制:

外周和中枢的各种刺激导致了慢性的炎症、肠道菌群的失调、导致内脏的高敏感性,最后出现了IBS的临床症状,表现出性状和频率的改变,同时伴有腹痛,并且这种腹痛在排便后并没有消失。

图2:儿童IBS发病机制总结

来源王宝西教授演讲PPT

三、那么,如何确诊IBS?

想要诊断IBS,必须包括以下所有条件:

1、腹痛至少每月4次,伴有以下一项或多项症状:与排便有关、排便频率改变、粪便性状(外观)改变;

2、在有腹痛和便秘的患儿中,便秘缓解后腹痛无减轻(疼痛随便秘减轻的患儿属于功能性便秘,而非IBS);

3、经过适度的评估,症状不能完全用其他疾病情况来解释,且病程超过两个月。

根据排便进行亚型的分类,IBS包括便秘型、腹泻型、混合型及不定型。

临床评估的内容包括排便频率和或性状的变化,详细的病史和查体能帮助鉴别功能性便秘。对拟诊腹泻型IBS的患者,也应重点排除感染、乳糜泻、碳水化合物吸收不良或炎症性肠病。

最近一项意大利的报告显示IBS患儿乳糜泻患病率为4%,高于普通人群中的1%,因此在IBS患者中应考虑进行乳糜泻检测。

乳糖酶缺乏和果糖过度摄入相关的吸收不良症状与IBS很类似,在成人的研究结果发现,IBS患者对吸收不良的产物更为敏感,原因可能是内脏高敏感和动力异常,而非对这些糖类本身的消化不良。禁食乳糖、果糖、高果糖玉米糖浆和其他不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7~10天应作为诊断检查的一个环节。而呼气试验益处不大,因为碳水化合物不吸收并不等同于不耐受。

此外,在对IBS进行诊断时,也需要注意潜在的报警征象,包括:

IBS乳糜泻或消化道溃疡的家族史

胃肠道失血

持续右上腹痛

关节炎

吞咽困难

直肠周围病变

吞咽痛

非意向性体重减轻

持续呕吐

生长缓慢

青春期延迟及难以解释的发热等

存在的报警症状越多,器质性疾病的可能性越大。

四、IBS的孩子该如何治疗?

IBS的治疗需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并对家长进行相关知识的科普,并且需要根据主要症状对症治疗、根据严重程度进行分级治疗。

起始治疗药物建议包括解痉剂、导泻药、促动药、止泻药及益生菌在内的多种药物进行联合治疗。大量Meta分析充分证实解痉剂能显著改善患者腹痛症状及其他IBS相关症状。根据病情的诊疗流程见下图。

图3:IBS诊疗流程

来源王宝西教授演讲PPT

治疗方面首先要进行饮食的调整;

其次是肠道菌群的调整,包括粪菌移植和益生菌的补充,可以选择调节和平衡肠腔内菌群、选择性抑制肠内致敏菌群及正常菌群移植;

第三可以选择黏膜功能的调节,包括促进分泌和减少胆汁肝肠循环,治疗选择包括粘膜保护剂、促进粘膜修复和增殖、促进或抑制粘液分泌、抑制炎症反应、抑制内分泌细胞功能等;

第四可以进行肠动力的调节,药物选择包括调节肌间神经抑制肠肌、降低肠道高敏感性及抑制肠肌痉挛。

其他治疗包括调节雌激素和孕酮水平来控制IBS、进行心理行为干预治疗及抗抑郁抗焦虑治疗等。

总结

儿童IBS发病率高,影响生活质量,医疗费用高。

其以腹痛、腹泻、腹胀为主要表现,常伴随排便习惯改变和精神障碍。

IBS内脏高敏感性是遗传易感性基础上多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的,肠道微生态在其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治疗需要依据症状,进行有针对性、个体化的治疗。

参考文献:1、LiuDongetal,Pediatrics;;e、李定国等,中华内科杂志.,46(2):99-

本文首发:医学界儿科频道

报道专家:医院的王宝西教授本文整理:医学界NCCPS报道组-周雅

责任编辑:李小荣

版权申明

本文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cqm.com/jbrs/13060.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