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整合创新,持续提高教学质量精神卫

时间:2020-10-10 12:46:08 来源:器质性精神障碍

山东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18885.html

为贯彻落实《河北医科大学加快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实施方案(-年)》、《河北医科大学关于修订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顺应现代医学向多学科交叉与融合发展的趋势,加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增强精神疾病的神经科学思维。

医院精神病学教研室在王学义教授、安翠霞教授带领下,对精神医学专业本科生培养进行了国内首次本专业课程的整合。

本次将《精神病学基础》、《临床精神病学》、《儿童少年精神病学》、《老年精神病学》、《精神药理学》五门课程整合为《整合精神病学》。

重点:

以疾病为章节,结合美国DSM-5诊断系统,以发育和生命周期为基础,按照儿童-青少年-成年-老年进行排序;

特殊人群的特征性疾病分列在相应章节,从而与普通人群进行鉴别和区分;

基础和临床相结合,发病的神经生物学基础放在各个疾病章节中的发病机制中讲解,与其临床表现相关联,帮助学生建立精神疾病的神经科学思维;

治疗部分结合精神药理学内容,将药物的药理学知识与临床应用融会贯通。帮助学生建立“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针对发病机制的药物治疗”的科学诊疗思维。

除此之外,本门课程加入案例教学,在理论课教学中引入案例呈现,通过案例分析,将抽象的理论学习感性化,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达到早临床、早实践的目的。

案例教学培训

为提高教学质量,统一教学标准,教研室特举办案例教学培训,依据精神病学教学大纲的要求,请教务处副处长王鹏羽就案例教学进行指导,由教研室秘书王岚副主任医师对授课教师开展案例教学培训。从基本要求、知识点设计、时间安排、流程等方面开展培训。

01

案例设计重点:

1、从疾病症状入手

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主要是依据症状学做出的,因此症状学是精神病学的基础,不同的症状组合成不同的精神疾病,帮助学生学会确认症状,从症状构筑综合征,由综合征引出各种可能的假设诊断,通过鉴别诊断做出疾病分类学诊断,形成规范的诊断思路;

2、以人文本,树立良好价值观

另外融入医生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良好的医患沟通等内容,精神卫生科作为特殊的科室,尊重和理解精神障碍患者特殊的思维和行为、情绪和情感,要有同理心,理解患者的想法和感受,站在患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建立良好的医患联盟;

3、建立整合治疗思维模式

同时要把握躯体-心理-社会的整合治疗模式,积极治疗症状同时,注重促进患者康复,恢复社会功能。

02

案例教学采用了现代化网络设备和技术——雨课堂授课。

雨课堂通过连接师生的智能终端,将课前-课上-课后的每一个环节都赋予全新的体验,快捷实现大数据时代的智慧教学,包括师生多元实时互动,教学全周期数据分析等。

1、课上:创新师生互动

课堂弹幕——轻松组织讨论,活跃班级气氛

匿名反馈——学习遇到困难,匿名反馈教师

限时测试——随堂知识检测,结果实时统计

PPT同步——不再拍照抄写,专注听课思考

2、课下:轻松翻转课堂

随时推送预习材料+语音讲解

内置免费名校慕课视频

难点报告反馈,师生随时沟通

课后推送作业题目

3、全景:个性数据报表

教学数据全周期采集

分析课程数据

量化学习情况

帮助教师精准教学

2

1

教研室主任安翠霞教授特意指出,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们应积极采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辅助教学,如录像、多媒体、网络等“立体式”教学手段,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角色扮演、标准化病人、PBL、CBL、翻转课堂等,进行互动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精神症状、疾病的直观认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后期会组织学生和教学督导专家对授课教师进行评议,同时阶段性评估科室教学活动开展情况和教学效果,从科室和教师层面督促教学质量提高。最后,提出要求和希望,要求教师们共同协作,精心设计案例,筹备精神病学的精品课程,打造具有特色的精神医学专业。

审核|安翠霞

内容|王岚

编辑|张天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cqm.com/jbzl/11988.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