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都是病毒,我怎么给家里的人配药?我没有办法管啊”"
近日,在秀洲区精防办的电话专线中,有一位王大爷的来电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原来,60多岁的王大爷(化名)一直不愿配合监管家中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情绪还很激动。考虑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病情风险,值医院精防科科长徐芳。
徐芳了解情况后,马上与王大爷“大爷,咱们不着急,有什么事您慢慢和我说,好吗?我们一定尽力帮您想办法……”
在徐芳的耐心疏导下,大爷终于打开了话匣子。原来,自从疫情发生后,家中患有严重精神障碍的弟弟开始病情反复发作,又因疫情原因到处封路,自己年纪又大,难以出门配药,进而导致家中的争吵不断,种种因素困扰,让大爷说着说着就在电话中情绪爆发。
图为徐芳二次回访王大爷时所摄“大爷您放心吧,我们会想办法尽快帮您把这个配药难的问题解决,但同时您也要负责起您监护人的职责,一定要做好弟弟的监护,督促他能规律服药……”徐芳耐心听完大爷的倾诉,又有针对性地对大爷进行了监护指导。大爷终于平静下来,表示一定认真履行监护人的职责,按时督促弟弟规律服药。随即,徐芳与王大爷所在社区医生取得联系,为王大爷的弟弟送药上门,解决了又一起疫情期间的“配药难题”。
----------疫情期间,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成了疫情防控的一大难题,如何监管,谁来监管?这个重担就落在了徐芳的身上。
多个随访电话
让她的嗓音变得沙哑
疫情期间为了做好全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控的工作,徐芳每天都会主动拨打随访电话,询问每一位患者的病情、剩余药量、涉疫情况等。在电话中,她常常还发挥着“万能百宝箱”的作用:倾听情绪焦虑的患者为其进行心理疏导;面对无法配药的患者协调送药上门服务;遇到病情反复的患者将引导其前往辖区精防门诊就诊……三十多天的时间里,她拨打了三千多个电话,评估发现不稳定患者30余人,及时反馈给镇、街道医疗机构,保障了居家患者的安全防控。结束一天的工作,她的嗓音,都变得沙哑。
她小小的身子
仿佛充满了无限的能量
1月22日,医院启动封闭式管理,全体医护人员24医院。她每天早上总是第一时间起床,为院里的住院职工们,准备起了晨间的爱心早餐,匆忙结束后,她又医院职工的体温监测,为每个员工建立一人一档的健康档案,协助卜永飞副院长管理好全院防疫物资的管理…….由于疫情,院内新收治的患者需要进入临时病房,医院由原来的三个病区变成了四个病区,此时患者的管理工作因为人手不足,又成为了一大难题。
“我是护士,就让我来吧。”徐芳主动报名了临时病房里的护理工作,放弃了每天中午、晚上的休息时间,协助护理人员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喂饭,擦身清洗,穿衣...面对情绪混乱的患者,她不怕脏和累,像对自己家人一样关怀入微,她还及时向住院患者讲解新冠肺炎相关内容,疏导安慰患者,引导患者树立良好心态,规律生活。
左图为徐芳高速路口测温合影留念
右图为主动安慰情绪低落的同事
疫情期间,她将自己训练成立了一个多功能岗位能手。参加高速路口卡点测温工作,在除夕的当天驱车一小时,就为了送上防护物资保障卡口的安全;在深夜随同事一起奔赴隔离点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医院预检分诊工作,进入临时病房从事护理工作;在医院群里定时发布趣味信息,提高了整个团队正能量的战斗力。每天从早上6点到晚上11点,所有的工作都安排的满满的。她小小的身子,仿佛充满了无限的能量。
图为徐芳与同事一起进入隔离点前拍摄
所有人的关心
都将变成她战“疫”的驱动力
因为工作忙碌,又24医院封闭式工作。四十多天里,徐芳和家里人联系的次数屈指可数。女儿也特别理解妈妈:“虽然我们都很想念妈妈,但是知道她在努力工作,希望疫情能早日结束,妈妈能早点回家。”
图为徐芳女儿给妈妈的一幅画
收到女儿关心的徐芳,心里一直暖洋洋的:“我以前从来也没离开家这么久过,这段时间无论是家人还是同事都很贴心!很暖心!谢谢所有的家人们、同事们,朋友们!我觉得一切都是我作为一名党员应该做的,你们的关心,将会是我战役的驱动力!”
疫情无情,人间有爱。“不忘医者初心,牢记医者使命”这是每一位医护人员牢记在心中的誓言。在这场战疫里,徐芳充分发挥了一名共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她履职尽责抓落实,用大爱无我彰显了责任和担当,与所有康安人一起共同守候着每一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平安健康。(图/文/编辑:刘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