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健康心理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

时间:2021-6-28 9:20:36 来源:器质性精神障碍

求助者是某高校一名大三学生,21岁,因父亲突然离世,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并且反复体验到后悔自责等不良情绪。首先通过摄入性会谈、他人反映、原因分析和心理测量,评估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然后采用认知行为疗法中的合理情绪疗法,对求助者进行干预,减轻并逐步改善其焦虑和抑郁情绪,促进自我认识、自我接纳。经过7周的心理咨询后,求助者的不良情绪得到明显改善,逐步恢复正常生活和学习,咨询效果明显。

一般心理问题合理情绪疗法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一般资料

1、人口学资料

李某(化名),女,21岁,山西某高校大三学生。父母均为农民,家庭和睦,家族无精神病史。

2、个人成长史

李某出生于忻州市的一个农村,家里还有一个弟弟。足月顺产,母亲怀孕期间身体健康,无用药史。从小聪明可爱,虽性格内向,但学习成绩较好,深受父亲宠爱。

经调查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他精神障碍,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求助者无重大躯体疾病史。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一个月前父亲突然离世,所以情绪很低落,也很紧张害怕,每次想起这件事情时就会伤心难过,脑海中反复闪现一个念头,即认为父亲的去世与自己有很大关系,因此总是很自责,晚上也经常会做梦梦到父亲,能正常上下课,但是明显感觉学习效率下降了。为此焦虑苦恼,希望摆脱困境。

(二)个人陈述:我们家位于忻州市的一个村子里,家里比较贫困。父亲和母亲靠种地为生,但是我们那里地很少。所以家里经济很拮据。我上大学的学费对我们家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负担。每次还没开学父亲就开始为我的学费发愁了。在同村一个人的引荐下,父亲决定去附近的煤矿上偷偷挖煤卖掉来给我赚学费。但是近些年来国家不允许私人乱开采,而且当地政府的政策也很严。所以父亲通常都是在凌晨四五点的时候趁没人看管的时候去挖,然后卖掉。就这样,每次开学我都是带着这些沉甸甸的钱回到学校。我也一心想着好好学习,通过知识改变命运。所以我一直很努力,但是慢慢发现同宿舍其他同学都用的智能手机,只有我还用的只能接打电话的手机。所以我有点动心了,虽然我也知道家里很困难,父亲已经很辛苦了。但是左思右想之后还是给家里打了电话,像父亲提了要求,父亲只说了一句:“没事,爸给你挣”。一个星期之后,妈妈打来电话,我很激动,心想,一定是爸爸给我买了新手机了,但是接起电话时,却听到妈妈哽咽地告诉我,父亲在拉煤的过程中,发生车祸,被压在了车底下,还没被等救护车来。父亲已经没有了呼吸,离开了人世。

虽然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一个月了,但我晚上经常做梦,梦到父亲辛苦为我赚钱的场景,梦到父亲拉着我的手说他好想我。梦醒之后,我就会陷入自责和伤心之中,很痛苦。有时候不知道怎么的就想到相关的事情,心情很差。尤其是在回家的那段时间,每天晚上母亲总会在那里唉声叹气,很多个晚上我都把被子哭得湿透了。我有时候总是禁不住产生这样的想法:“如果我不上大学,父亲就不会为了给我赚学费而去拉煤,如果我不向父亲要手机,父亲是不是也就不会发生车祸?”而且我感觉这件事情发生以后上课总是容易走神,学习效率也不如从前了,我担心一直这样下去会影响学习成绩,所以感到烦恼和焦虑。我很想找回以前自信、快乐的自己,但不知如何办才好?所以希望咨询师可以帮助我,改变自己的心境状态。

三、心理咨询师的观察和他人反映

1、求助者衣着整洁,短发,精神不佳,很紧张,眼睛红肿有哭过的痕迹。陈述时一直紧锁眉头,注意力集中,思维连贯,逻辑清晰,语言表达没有异常。说话时不敢正视咨询师的眼睛,声音小,面露痛苦的表情,有明确的求助要求。

2、母亲反映:从小很懂事、性格很活泼,喜欢短头发,像个男孩子一样,整天无忧无虑的,父亲对其寄予很大希望。学习成绩一直不错。但从父亲去世后不爱说笑了,整个人都变得安静了,也不愿意回家了,每次打电话总是唉声叹气。

四、评估与诊断

(一)心理状态的评估

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无重大躯体疾病表现,因此排除重性精神病,人格相对稳定,属于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

(二)评估诊断及诊断依据

1、结合临床资料,对该求助者的初步诊断是:一般心理问题。

2、诊断依据:

(1)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心理活动在形式和内容上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符合统一性原则;各种心理过程协调一致,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本人求治愿意迫切;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可排除精神病性障碍。

(2)求助者因父亲去世,而体验到了自责、懊悔、悲伤等不良情绪,即引发该求助者产生焦虑和抑郁、自责等不良情绪的刺激是父亲去世这一现实事件,为常形冲突,可排除神经症性问题。

(3)从产生焦虑、悲伤、自责情绪开始,不间断持续时间为一个多月。而且焦虑、抑郁情绪主要表现在对父亲去世这件事上,也能正常上下课,只是学习效率下降,没有影响逻辑思维,智能记忆等,即对社会功能稍微有影响,情绪反应尚未泛化。因此,可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据此,初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4)根据心理测量结果:

根据求助者的陈述和症状,选择SCL-90进行评估。

测量结果:

SCL-90:躯体化1.9,强迫1.8,抑郁3.1,焦虑2.7,敌对1.2,恐怖1.1,偏执1.5,精神病性1.5,其它2。具体来看,求助者存在抑郁的情绪,自我评价较低,有时会产生强烈的自罪感,偶尔心情烦躁,睡眠差、多梦。

(三)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求助者知、情、意是统一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且有强烈的求助意愿,无逻辑思维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综合分析所获得的临床资料,对求助者问题持续的时间、强度和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判断;根据心理测验结果和躯体疾病历史、精神病家族历史以及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的表现,可排除精神病性障碍。

2、与神经症相鉴别:该求助者的内心冲突为常形,即求助者的问题是由现实生活事件——父亲去世激发,内心冲突具有现实意义,病程未超过1月,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可以排除神经症。

3、与严重心理问题的鉴别:求助者问题的持续时间短,只有1个月,社会功能未受到严重影响,不良情绪体验在控制范围内,故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四)病因分析:

1、生物因素:无明显生物学因素。

2、社会因素:

(1)存在负性生活事件:父亲的突然去世使求助者一时接受不了。

(2)家庭中母亲比较严格,脾气不好,情绪不好时不敢和母亲沟通。

3、心理因素:

(1)存在明显的认知偏差:坚持认为自己是导致父亲车祸去世的罪魁祸首。

(2)缺乏有效的沟通方式:不与人交流,有事憋在心里。

(3)缺乏调节和宣泄负性情绪的策略。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经过与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的

1、与近期目标:

①探讨来访者自身对这一事件的认知和解释是什么。

②探讨对方行为的原因,并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③改善抑郁焦虑的情绪以及睡眠。改变来访者不合理的认知模式。

2、长期目标:

给予求助者心理支持,改善情绪状态,帮助求助者减轻或消除负罪感;学会主动表达自身的情感,更好地与人交往;探索认识自我,促进自我接纳,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完善,更好地生活。

六、制定

(一)主要咨询方法与咨询原理

1、咨询方法

针对本案例,主要采用的咨询方法是合理情绪疗法。

2、具体原理

合理情绪疗法又称理性情绪疗法,这种方法旨在通过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信念,以帮助她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这种理论强调情绪的来源是个体的想法和观念,个体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改变情绪。ABC理论是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理论,其主要观点是强调情绪或不良行为并非由外部诱发事件本身所引起,而是由个体对这些事件的评价和解释造成的。以理性治疗非理性,帮助求助者以合理的思维方式或信念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或信念,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合理的思维方式或信念给情绪带来的不良影响。在本次咨询,主要实施了三个步骤,即找到诱发事件A,不合理信念B,所产生的行为,其中着重进行认知重建,改变求助者的不合理认知。

(二)向该求助者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1、求助者的责任:

(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2、求助者的权利:

(1)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2)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3)求助者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4)有权利提出或终止咨询;

(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3、求助的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4、

(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5、

(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者终止咨询。

6、

(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2)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七、咨询时间与收费

每周一次,每次50分钟,共8次

每次元。

八、咨询过程

1、咨询阶段大致分为:

(1)咨询关系建立与诊断评估阶段;

(2)心理帮助阶段;

(3)结束与巩固阶段。

鼓励求助者并把咨询过程中学到的有关知识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改变不良心态的方法,运用到生活中去,逐步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2、具体的

(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第1-2次)

?时间:年9月12日、9月19日

目的:

A、了解求助者的基本情况。

B、运用尊重、真诚、共情、无条件积极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cqm.com/jbzl/13397.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