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精神疾病高发,做好心理管理很重要

时间:2021-8-28 11:42:40 来源:器质性精神障碍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春季本来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但也是精神疾病的高发期,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焦虑症等。现代医学研究也显示:超过一半的精神病患者,初次发病都在春天,而有精神病史的患者复发率也比较高。

心理精神疾病高发的原因有多种,“一年之计在于春”,新的一年大家对自己都有很高的期望值,会给自己设置一定目标,而有些人则会把目标变成无形的压力;另外春天多雨、潮湿,气压比较低,人容易感到压抑。

典型案例

16岁的小军最近总是无原因的哭泣,爱发脾气,易激怒,生活不规律,怀疑同学议论他,拒绝上学。医院寻求专家的帮助。在医生的帮助下,母亲和小军谈心,得知他最近情绪不太平稳,总是提不起精神,学习积极性大不如前,而且特别容易犯困。

专家解答

医生说,像小军这样因情绪问题影响学业、家庭关系的孩子特别多,除事件性因素外,这和春季临近、气温多变、日照时间变化也有关系,因为这些会影响人体内分泌,从而增大了引发心理疾患的概率。

其实,在春天这种心理精神疾病高发季节,除了孩子,其他年龄段的人也会诱发心理精神疾病。春天,气候多变,阴雨天较多,易造成大脑内松果体素分泌增多,从而使机体内其他激素分泌不均衡,出现代谢紊乱,导致人体的认知、情感、行为和意志等异常。在经济、生活和工作等方面压力加重时,人们容易患上心理精神疾患。

那么,怎样判断是否心理健康?

春困、失眠等睡眠障碍,导致许多人白天精神不振等。碰到以上这些情况,一般人都能很快调整过来,但一些性格比较内向、孤僻、多愁善感或追求完美的人,容易因为这些感到悲观,消极,出现精神疾病的早期表现。

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由正常而变为入睡困难、睡眠浅、易醒、多梦、少眠或不眠等。

情绪障碍:患者情绪发生改变,如情绪不稳、烦躁易怒、容易激动、敏感多疑、或言语增多、兴奋过度、爱管闲事、焦虑、忧郁、反应迟钝等。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患者常感到头痛、头晕、无力、食欲不振、心慌、耳鸣、身体消瘦等。

幻觉、幻听、妄想的再现:患者已经消失的症状如幻觉、妄想又重新出现,但幻觉是偶尔、短暂的,妄想是片断、不系统的,患者自己也能察觉出这是不正常的精神症状。

其他:注意力不集中、做事不能有头有尾、躯体不适,或出现疑病症状。

春季防治精神心理疾病,专家建议:

1.多做户外运动,经常晒太阳;

2.不开心的时候将自己的情绪感受说出来,不要藏在心里;如果和家庭的因素有关要及时和家人沟通;

3.可以吃些甜食或做些自己喜欢的事物辅助缓解焦虑;

4.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足够的睡眠;

5.转移注意力,心情不好时可以看看喜剧;

6.设置合理可以经过努力就能达到的目标,防止因目标过大觉得无法达到而压力大,进而影响情绪;

7.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

心理(精神)科专家指出:虽然春天是精神疾病高发期,但只要我们事先做好全面的防治准备,是能将心理精神疾病的发病率降到最低的。而行动是减少心理损耗的最有效的方式,如果觉得自己难以排解,一定要向医生寻求帮助。

(图文来源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医院,多年来一直专注于精神心理疾病的的临床治疗和康复,治疗适应证为失眠、抑郁症、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精神康复、酒精依赖、心理障碍等,医院拥有专业的医疗团队,汇聚省级、市级专家,主任、副主任医师10余人,中西医结合诊治精神疾病,个体化、差异化的社会功能康复方案,使精神疾病临床治愈得到提升,帮助患者回归社会和家庭。

温馨提示

您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

(1)-

(2)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cqm.com/jbzl/13709.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