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成以上精神疾病患者家庭隐瞒病情别再让

时间:2021-12-21 10:50:56 来源:器质性精神障碍

近期,一名应届高考生到我院精神科就诊。从年初开始,她老是认为有人跟踪、监视她,自己的手机也被监控,网上还有人散布关于她的谣言,周围的人都对她冷嘲热讽,让她陷入纠结与焦躁的情绪中,痛苦不已。家属发现她情况越来越严重,便将其送医。

经系统评估,她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遂入院治疗。但她本人无法接受自己患病的事实,总是闹着要出院,“我是一个正常人!如果让别人知道我患有精神疾病,我还怎么回学校?”

现实中,许多人对精神病患者抱有歧视心理,患者也因此产生“病耻感”而延误诊治。据报道,我国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属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病耻感,而隐瞒病情的家庭达到80%以上。病耻感在很大程度上给精神疾病患者的心理健康、康复治疗及生活质量等方面造成严重影响。

如何降低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属的病耻感?

家庭支持

家庭支持包括患者的个人生活和药物管理。家人应经常强化患者记忆,鼓励患者多动手、适当用脑、适当看书、适当运动等,以延缓疾病的发展。通过提高家属的应对能力、照料水平及家庭生活质量,也可明显降低患者的病耻感。

自我管理

患者在早期的康复训练中,要了解疾病和药物知识,积极配合治疗,管理自己的日常生活。在疾病恢复过程中,可以进行心理咨询、正念疗法、运动等。努力发展自我意识,知道并承认自己的疾病状态和触发因素,清楚地认识自己的现实身份,首先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人,其次才是家庭角色,而后认识到必须先照顾好自己,才能照顾别人。

改变刻板印象

人们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刻板印象包括暴力、工作能力低下、危险、脆弱、不正常……实际上,精神疾病的范围很广泛,包括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失眠、阿尔茨海默症、物质滥用等,有些精神障碍通过治疗是可控甚至可治愈的,所以不该存在偏见。患者要提高对精神障碍疾病的认知,可以减轻病耻感和社会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康复。

接纳自我

患者可能因患病被打上标签,在工作中的专业能力也可能受到质疑,从而感到羞愧,采取社会退缩、社会隔离等消极行为。此时,患者需要改变自己的态度,敢于面对真实的自我,接纳自我,向同事、朋友和家人展示自己的能力,提高自我效能感,以新的视角去看待自己和这个世界。让人们了解你真实的生活状态,从而消除偏见和歧视。

建立人际关系

患者可以在团体康复治疗中,与团体成员进行互动,共同探讨生活中的困难,从而学会自我管理药物、自我坚持治疗、自我调节和控制情绪,自行处理社会问题,然后重建社会性适应行为。院外可以从身边的人开始,慢慢扩大人际关系网,重视人际交往中的情感表达,增强自信心。

现在,精神疾病患者逐渐开始被公众接纳,对于精神疾病的康复者,我们也不应抱有异样的眼光。国家《精神卫生法》要求全社会应当尊重、理解、关爱精神障碍患者,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也在积极推行康复服务,医疗体制也逐渐完善精神疾病医保报销制度。希望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能逐渐减轻社会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偏见和歧视,降低精神疾病患者的病耻感,帮助更多患者顺利回归社会。

供稿丨韦柳培

编辑丨游洋

医院

预约-(周一至周五8:00-12:00;14:30-17:30)

胸痛、卒中、急诊

-

心理援助

-

医院网址: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cqm.com/jbzl/14193.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