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向你有没有听说过一种ldquo

时间:2021-12-21 13:27:33 来源:器质性精神障碍

今天给大家讲个精神病人的小故事:

《柒个我》宣传照

讲的也是精神病人的故事(但不是InVisor小编的这个故事哦)

小南是一个高中生,总是在自杀的念头中坐过山车;他表兄小普虽然是个博士生,但患精神分裂,经常胡言乱语,想象他自己是科研组里的另一个科研成功、情场得意的人,但他自己的学业非常令人沮丧(InVisor小编心想:这不正是我吗。。。)。然后这还不算完,小南的妈妈还是个神经性厌食症患者。惨不惨?惨!他们的医师威廉这十三年来为了治好他们仨头都大了。因为各种治疗方式不管用啊!威廉知道,小南的妈妈心里很想长胖,但嘴上却很诚实:早上只吃一煎鸡蛋,中午两口生菜沙拉,晚上竟然只喝一口紫菜汤,这还是在威廉十三年来苦苦诱导的结果。十三年来的治疗努力在小南的妈妈身上是杯水车薪,每当她看到食物,她还是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胖的人(然而瘦得跟闪电似的)。与小南的妈妈一起接受治理的同期四十个病人当中,真正摆脱了厌食症的折磨的只有寥寥八九个,剩下的人到现在都时常反复。威廉知道,根据长期追踪,患有神经性厌食症的人,20-25%的症状没有缓解[1]。小南的妈妈跟威廉哭诉,她的病是不是这一辈子都治不好了?她是不是一辈子都要生活在痛苦中呢?威廉晚上在餐馆里喝闷酒,陪他一起醉的是他的同行好友。虽然同为醉,威廉是为苦而醉,好友却是为乐而醉。此人前几日去国外学习刚回来,说是从这段学习中收获了治疗精神疾病的新方法。威廉于是用酒逼问好友秘诀:“你今晚不说我是不会放你走的。”好友:你有没有听说过一种“主要以缓解精神病人痛苦”的疗法?威廉:难道是“极少被心理医生使用”的“姑息疗法”?!威廉心里犯嘀咕,姑息疗法要说是完全新的方法倒也不是,他之前也在国外的论文上见过几次,但总觉得这种方法过于“神奇”,毕竟自己捣鼓了十三年都没找到合适的方法。不过,他也已经没有其他的选择,不如放手试一试。这次小南的妈妈再来哭诉的时候,威廉就把姑息疗法推荐给了她。“以前我们的治疗目标是定期为你称体重,期望体重增加,但是这无形中会给你造成压力,”威廉说,“现在我们把你的生活质量放在第一位,体脂率低没有关系,你要更好地投入工作、社交和家庭生活,先不去想体重的问题。这样坚持一段时间,你来告诉我,你的情绪、睡眠、工作时的心情和与家人的关系,我期待看到你的进步。”一天后威廉也约见了小南和小普,鼓励他们试着改变自己的生活;还向他们介绍了园艺治疗的辅助方法,让他们每隔一段时间就来园艺治疗室学着种中国万年青。论文上说的那种“神奇”也的确在威廉的病人身上发生了。小南的妈妈逐渐开始说服自己接受积极的治疗,而小南和小普则将生活重心转移到了与园艺相关的工作上,逐渐减少了轻生的念头和把自己想象成他人的症状。威廉非常高兴,“逼迫”他的好友请他喝酒。Theend.(慢着,这个推送还没完,接下来请看这个故事中让人“细思极恐”的地方:))

//////////

这个故事的重点就是四个字:姑息疗法(PalliativeCare)。根据已经被川建国同志抛弃的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呢,它是一种“利用早期鉴定和精准评估,以及对疼痛和其他物理、心理、精神层面的治疗,预防和纾解绝症病人遭受的痛苦,提升病人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的治疗方法。

姑息疗法

说白了,咱就不以根治疾病为目的了,咱主要就是要缓解症状带给人的痛苦。精神疾病不像其它疾病,按时吃药就能立竿见影,哪怕像一些重要器官坏了,找相匹配的器官换一换都还能好转;但有些精神疾病就不这样,因为不仅仅是病因复杂(比如多受遗传因素影响,就刻在你基因里面了,有什么好说的?),它疗程还贼长,恢复还贼慢,有时还有可能突然性地危及生命;又有些干脆就暂时根本没有好的治愈途径的慢性病,你说你怎么治,反正InVisor小编真心心疼那些受精神疾病缠绕的人。所以,咱们已经知道要治好它很困难,大不了就不治好咯,我让病人少受些苦不也是可以的嘛,做不了好医生还不能做菩萨嘛,嗯,姑息疗法应运而生。一直以来,姑息疗法的应用,都针对身患没有治愈可能的疾病(如癌症、渐进性神经系统疾病)的病人展开,而许多精神障碍类疾病患者并未接受姑息疗法。如精神分裂症、神经性厌食症、边缘型人格障碍,虽然同样周期漫长,并导致病人生活严重不能自理(精神分裂症患者完全不具备生活自理能力),甚至可能危及生命(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的情绪非常不稳定,会周期性产生自杀或自我伤害的念头),还会给必须日常料理病人生活起居的家属带来巨大的痛苦,却没有人采用过姑息疗法,来缓解病人和家属的痛苦。与姑息疗法相对的、以治愈为目的的疗法(CurativeTreatment),也被许多精神科临床医师证明,很难应用于这几类精神科疾病的治疗。看来是不得不用上姑息疗法了啊。但你说的这个姑息疗法,又不是为了治好病人,它能有什么医学意义呢?4月19日的《BMC医学伦理(BMCMedicalEthics)》就发表了一篇名为《姑息疗法在精神科疾病治疗中的临床意义》(Apalliativecareapproachinpsychiatry:clinicalimplications)的文章,阐述了姑息疗法在上述几类主要的周期性长、危及生命、难以采用传统的治愈疗法的精神科疾病中的应用前景。文章中提到,患者原本对常规的根治疗法有抵触心理,但是在接受姑息疗法后,也会逐渐主动配合根治疗法。所以就跟InVisor小编瞎编的故事一样,姑息方法的本质在于转变患者接受治疗的心态,而并非“治标”地直接治疗病症。打破精神病人不愿意参与治疗的心理障碍,就是“姑息方法”最大的优点!这便是“姑息疗法”最重要的医学意义!参考:[1]Apalliativecareapproachinpsychiatry:clinicalimplications

鲜芋仙

编辑

ZXY

网络

排版

ZXY

添加小助手

领取科研大礼包

科研论文辅导发表

更多资讯请点开头蓝字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cqm.com/jbzl/14195.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